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黃宥銘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台北市|中正區|館前路

黃宥銘
·
·

台北市夏末秋初的上班日晨間一隅。此處是車水馬龍、華蓋雲集的館前路,絡繹不絕的通勤人潮,使得都市在喧鬧熙攘中甦醒。這條向北的四線單行道,是台北城市紋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台北近代史風雲萬千的變化縮影。

-

長度不足四百公尺的館前路,卻象徵台北舊城區發展的光輝歲月。起訖分別是忠孝西路和國立臺灣博物館。縱觀館前路的史事,可以追溯至清治台灣的「府後街」,由其名便可知曉臺北城聳立的歷史痕跡。日本時代,日人拆除臺北城的城垣,在當地士紳奮力奔波爭取之下,僅存留了西門以外的四個城門,臺北城內的人文肌理面臨大規模的重新刻畫,涵蓋這條大路在內的行政區域劃成「表町」,府後街也順勢更名為「表町通」。

-

日治初期,台灣西部縱貫鐵路既成,台北驛的選址座落在曾為城牆的北三線路旁,入口及廣場直指著表町通,一股前程似錦的現代城市氣勢,這段筆直大道造就台北站前的壯麗風景。

-

直至三十多年前,台北市區進行鐵路地下化之際,正對台北車站,並銜接臺灣博物館的館前路,無數個風華時光裡,不論是告別故里,北上打拚的遊子,或是自他鄉異國風光歸來的英才志士,出站後便能藉由這條「站前大道」一眼瞻望直至遠方青瓷綠圓頂、富麗堂皇的台博館,可謂台北市長久以來的首要門面。

-

然而,人們對於老台北城中區文化薈萃、絢爛多彩的共同記憶,遲遲不及都市面貌的消弭與更新。館前路一帶在歷史洪流裡,由清代泉州人建立的閩式市街,到日本時代帝冠式樣,融合東、西洋特色,美輪美奐的巍峨樓房,直至現代道路兩側林立色澤昏灰、包裹鋼筋混凝土的水泥叢林,新光人壽摩天大樓取代台北車站,成為人們辨識這條大路的重要地標。

-

許許多多風華絕代的景色與建築,在人潮快速湧入和都市急速擴張裡,大拆大建而已不復見,僅存臺灣博物館及勸業銀行云云依舊矗立於此,沉著靜謐地俯望著人來人往,還有時光之海的潮起潮落。

-

參考資料:

1.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1213

2. http://old.ltn.com.tw/2004/new/nov/5/life/article-2.htm

-

攝於2020年8月28日

撰寫於2021年1月5日

#iubings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