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咒詛詩?

Funnyseriousman
·
·
IPFS
詩篇

2024年11月08日

如何理解咒詛詩?

讀經: 詩137:1-9

選讀經文:詩 137:1-9

"1 我們在巴比倫河邊,坐在那裏,追想錫安,就哭了。2 在一排柳樹中,我們掛上我們的豎琴。3 擄掠我們的在那裏要我們唱歌;搶奪我們的要我們為他們作樂:「給我們唱一首錫安的歌吧!」4 我們怎能在外邦之土唱耶和華的歌呢?5 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記你,寧願我的右手枯萎;6 我若不記得你,不看你過於我最喜樂的,寧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7 耶路撒冷攻破的日子,以東人說:「拆毀!拆毀!直拆到根基!」耶和華啊,求你記得!8 將要被滅的巴比倫哪,用你待我們的惡行報復你的,那人有福了。9 抓起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有福了。"

時代默想:

被擄的淒楚(1~3):這是極細緻動人的哀歌,也包括困擾信徒的詛咒。詩人的淒楚源自他被擄到巴比倫,承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戰爭中種種殘暴,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的景象仍歷歷在目,難怪一想起來就流淚(1)。第2節似乎是悲鬱心情的極致,令到連喜愛撫琴高歌的詩人都掛琴了(2),但再看才知他深一層的痛苦,擄掠苦待他們的敵人要他們唱用來敬拜耶和華的詩歌娛樂他們(3)!這不單是羞辱,更是二次傷害,詩人不從是在負隅頑抗。

抗命的心聲(4~6):抗命可能為他原已痛苦的被擄生涯多添一重迫害,被人拳打腳踢,但他用兩組詩句(5~6)表明心跡:(1)用被毀故國的歌來娛樂毀滅者,是為求生存而出賣耶路撒冷,更出賣自己的靈魂;(2)詩人絕不會忘記故國,極期待神改變心意施下憐憫,所以必須常為她祈求;

詩人用比喻來強調決心,儼如發誓:忘記故國的話,詩人用來彈琴的右手和用來唱歌的舌頭都廢掉。

求神為民報仇(7~9):詩人記念故國而求神不要忘記復仇,元兇巴比倫和幫兇以東都不能放過。最後兩節用「有福的」傳達神要懲辦敵人而配合者有福。第9節的殘忍做法,是外邦戰勝國的習慣,詩人求神以眼還眼,還他們公道。未有耶穌的救恩、來生公義得以伸張的啟示,詩人惟有用強烈的情感和言詞,才能表達他對神的愛和公義的肯定。

活在自由安全環境的信徒,有時很難理解這詩人的心境,更不明白為何聖經會出現這種詛咒。當我們嘗試代入詩人的處境時,就能看見他仍深信神能主持公義。

回應禱告:

咒詛詩的出現是在絕境中另一種對神信靠的表現,願意我們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信靠神的保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FunnyseriousmanA funny and serious man. He likes reading and eating.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騎白馬的基督

期盼羔羊婚宴的來臨

大巴比倫傾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