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歷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閱區,回到作品頁
kei
IPFS 指紋 這是什麼

作品指紋

影剧书|这样就过了三个月

kei
·
·
二、三、四月本该很漫长,面试、辞职、租房、搬东西、入职、中途还得了个甲流。打仗般的节奏,使影剧书进展缓慢。就在四月末的一场雷暴雨后,已经能嗅到夏天的气息,恍惚之间,这样就过了三个月啊。
二、三、四月影剧书


绿洲 Oasis

非常厉害的一部电影,真正脱离了社会常理和道德的约束。以至于我在看完后没法立刻用文字记录,好像多写几个字,那些泛溢而出的鲜活、饱满的灵魂就会再次被框死。

我对一开始的强奸场景感到不适,但随后受害者恭洙在意的却是“为什么你要送我花?”我开始被迫跳出普通人的身份和僵化了的思维,去理解这个女人的处境和想法。她和洪忠,两个孤独寂寞,同时又被集体唾弃和利用的边缘人物,无论在社会还是家庭中的角色都是不被期望的。而两人的相处给彼此带来的是一种愉悦、诗意般的生活,收获了属于他们的绿洲。在这两个人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宣泄欲望,享受爱情带给他们的美好,一种真正自由、美丽的浪漫,直至外界的再度介入。


毒舌大状 A Guilty Conscience

有黄子华,大家都恨不得拿本簿记金句。

导演坚持社会公义和个人的正向发展,这导致了电影明显的教化性。然而将内容聚焦于“公正”这两个大字,自然就无暇顾及甚至允许人的多面性。

电影中的法庭戏尤其不专业,严肃的场合俨然变成了一个舞台,台上台下,有捧哏、有小丑、还有美丽的背景板。句句逼问成功将情绪推向高潮,最终当然是沉冤得雪,正义胜利。

电影有可取之处,但终归太“正”。时至今日,我们是否还是需要依靠金句+煽情的组合作为利器,票房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世界上的某个地方」——阿根廷影展

国王和电影 A King and His Movie

由轻快走向荒诞。电影中的导演和戏中戏的国王,两位角色同轨,从意气风发到落魄潦倒,最后被宣布“疯了”的既是是国王,又是亲自上场的导演。

面对资金被撤、天气恶劣的现实条件,“国王”依旧悲壮地喊着台词,假人和透光帘布在镜头下飘扬,既是一出无奈的笑话,却也带有一种荒芜的美感。这是导演几近狂热的执着和他的构思才华结合的产物。一腔热血,导演/国王依旧在天真地发梦,而这个真空状态下的梦何时能实现,剧组经理阿图罗显然比我们更想知道。


阿根廷制造 Made in Argentina

“献给无法回来的人,献给幻想离开的人,献给所有人。”

哭得最狠,也是阿根廷影展最喜欢的一部。一场家庭闹剧将夫妇二人对家与国,历史与现在的看法一股脑地嘶吼出来。同样面对“去或留”,另外一对早已移民美国的夫妇则有各自的想法。

毫无疑问,时间对个体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而相应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在不同背景下的碰撞也就能更清晰地知晓塑造这个人最核心的东西。这当然不应该由简单、口号式的爱国与否去批判和被批判。而下一代,他们又会有新的东西去背负和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人身处何方,总会有牵绊和遗憾。


些许故事 Intimate Stories

阿根廷的风景、人文就在三个公路故事独立又交叉发展中缓缓展开。在这片土地上,有善良的、朴实的、热情的、狡猾的,形形色色的人给这些怀有各自目的的冒险增添了丰富的体验。

在各种未知的因素下,多种情感在融合,在发酵。无论是其中的老年人还是中年人,我们都可以在从这个过程看到很多关于阿根廷的东西。



疯魔妻遇记 Am I Being Unreasonable?

前面看着有Fleabag的感觉,一旦走进婚姻生活,Why Women Kill的劲儿就来了。

女人被视为制衡权力,满足虚荣,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微妙的兄弟关系将一种幼稚且懦弱的男性特质展露无遗,然而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在男女关系中所握有的绝对性的权力。妻子无意成为婚姻和爱情这两座神坛上的祭品,剧中其他女性的遭遇更是揭露了家庭女性的困境:

被家暴的女人无法接受帮助,被继父强暴的女人无法发声。

听着这么熟悉,与中国传统观念的“家丑不可外扬”不谋而合。以家之名,女人竭力维护着男人的名声,共同沉默地遵守着这一契约,直至无法忍受。

本应沉重的事件经由悬疑和诙谐淡化,伴随真相切入的音乐俏皮诡异,就像一根插入气泡水的尖锐物体,哗啦往上冲的气泡底下,刺尖仍碍眼地杵在那,叫人无法忽视,耐人寻味。


斯特莱克——困顿之血 Strike: Troubled Blood

距离第一季已经过去五年,以为两年前就完结了,这一季的出现是个惊喜。除了案情复杂深刻,剧集更是有意通过Cormoran Strike的家庭与个人之间的牵绊来着重人物的塑造。案件进度和主角情况搭配进行,让观众在猜测谁是凶手的同时,也能走近这个将一切连接起来的男人。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记住系列人物,而非流水式的案件。

Strike和搭档Robin的暧昧继续进行中。隐忍含蓄的情愫让两人在相处时的情态更加微妙、动人。

结尾本该是万众期待的接吻场景,一句“You are my best friend.”碎了多少人的心。好吧,看来还得继续蹲下一季。


摩斯探长前传 第九季 Endeavour S9

摩斯与最后的前传 Morse and the Last Endeavour

看完最后的纪录片才有完结的真实感,这样就十年了啊。

从人物、案件结构再到取景、配乐等文化背景,Endeavour系列无疑是一部精品。

来到最后一季,除了一集一案的常规操作,剧集也任由一些情绪流动。Morse和Joan终究成为遗憾,婚礼上的幻想过于戏剧化,打破了一贯的风格,姑且理解是最终集为了满足观众,作出的一个让步。熟悉的英式内敛在长官farewell一幕逐渐浓重,少言,却真挚动容。



信号 Signals
作者:[美] 蒂姆·高特罗
译者:程应铸

在看这本书时,我没有产生一种自己站在别人房子外偷窥的感觉,相反,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跨门而入,并紧随各位主人公走到他们的思绪当中。

作者将人物矛盾及其前后转变的情感状态以一种平和自然的方式推进,其中加以幽默点缀,将个人的思考通过故事和人物渗透传递,最终完成小说的总循环。

没有惊心动魄的反转,质朴的故事牵引着人物的命运,每个人在失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得到一些东西,人物的决定和选择几乎都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碰撞产生。而偶尔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又将我送回现实世界,让我不得不从自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这些想法。


对不起,我在找陌生人 The Driver’s Seat
作者:[英] 缪丽尔·斯帕克
译者:李静

读过缪丽尔·斯帕克的《处心积虑》和《肯辛顿旧事》,这本短篇显然“飘忽”得多,书中的人物莉丝和读者甚至作者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无论是谁都无法干涉她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

在长期机械式地工作和生活后,莉丝开始疯狂、短暂地体验另一种人生,去撞击那些已然麻木了的,却又难以继续忍受的孤独和虚无。

没有人能够批判她。我们在书页的舞台下静静地看着她变装,恼怒,大笑,通过嘴唇等身体细节去观察和感受她的变化。而最终她会带领迷茫的我们以一种绝妙的方式完成且见证自己的“被”谋杀。

我想每个人都有想成为另一个人的时刻。因此当莉丝在胡说八道时,我好像也能看见自己。那些无伤大雅,零负担的谎言,同时又是我现实生活的镇静剂。而对莉丝来说,这更是摆脱现实,走向毁灭的凶器。


世界文学 World Literature 
2023年第1期

上次看文学期刊已经是中学时期的《读者》了。第一次读《世界文学》,让我想起小时候爱看的《儿童文学》,那对我而言是一个新奇、感性又迷惑的世界。而如今,我又再次被这样高质量的书刊所吸引。

刊物虽小,分类简单(正是我喜欢的),且题材丰富。

中篇小说《爱丽司安》让工作了一整天而疲惫不堪的我瞬间清醒。作者从心理学出发,辅以各种化学分子式,一本正经地带我们走入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实现了个体(过去和现在)对话,以及,通过各阶级人物的变化和发展,折射出集体于个体的影响之深。结局就如一阵猛风吹散了海市蜃楼,剩下我瞪大眼珠子呆在原地。

固定了年龄段的文学作品如本期的老年文学小辑,则通过被大众忽略的老年视角,去感受不同风格下衰老人物的执着、冷峻、脆弱、绝望、希望。在日益壮大的中青年文学,老年创作绝对也应当有一席之地。而南美洲文学主题则侧重于南美洲的风景和自然对人文的重要性,无疑更好地帮助我理解之前看完的阿根廷影展。

CC BY-NC-ND 2.0 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