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好文:下一代中國人養成遊戲
午安,這星期是開學第一週,許多父母樂開了花,中小學教師則愁雲慘霧,期望假期中的我們都能把握時光,在新階段開啟時也全力以赴。
【台灣】漲價20%背後
BBC中文網 - 台灣台積電晶片漲價,如何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經過嚴重晶片荒的一年,台積電晶片終於漲價了,而且價格一口氣提升20%之多,甚至引起蘋果手機等產品是否連帶漲價的討論。對台積電而言,漲價是不得不為的趨勢,背後除了疫情驅動的短缺問題,更暗示其他國際大廠的競爭態勢,都已對這家「護國神山」半導體龍頭企業構成威脅。
在此敏感時機下,台積電漲價也令全球再次掀起供應鏈自主性的討論,更引發投資者的焦慮情緒,BBC一文清楚整理漲價的可能原因及影響,也帶讀者重新回顧晶片荒的系統與外部因素,短期之內,這份危機可能還難以看到緩解契機。
【中國】下一代中國人養成遊戲
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 中國網游新規釋放信號:政府將監管私人生活、塑造下一代
直昇機父母已經不稀奇了,中國政府本週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直升機政府」,正式把控管的全副枷鎖套向未成年人,藉由強迫網路公司「每週只許未成年人玩網遊3小時」以達到「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目的。這荒謬的法規不僅凸顯實名制與數位監控的天羅地網,更展現重塑下一代中國人的野心。
本篇文章整理中國近來對教育界、娛樂產業甚至性別觀念的大力「整頓」,逐漸遍及可以影響民眾生活方式的所有領域,也顯現「前習近平時代」中共默許個人自由的方針已經正式轉向了——如果不是邁入歷史的話。
【香港】「當城市連一個演唱會也容不下,更要放聲唱、高聲唱」
The New Yorker - Denise Ho Confronts Hong Kong’s New Political Reality
香港民主派歌手何韻詩原定9月6日起展開為期7天的個人演唱會《你尚未成為的》,但在8月31日,演出場地香港藝術中心卻以「可能危害公共秩序」的模糊理由,沒有任何理據下片面取消其演出。何韻詩無奈保留求償權利,但也宣布改為舉辦線上演唱會。「正如疫情不能取消春天,音樂是關不住的。」
演唱會取消的新聞簡短,僅僅是何韻詩自2014年力挺雨傘運動以來事業受阻的無數例子之一。走走想推薦你閱讀此篇紐約客雜誌的人物故事,作者細究何韻詩人生的每一步,出生,移民,出道,師從梅艷芳,成名,出櫃到關注政治,無一不與香港社會數十年的發展緊密交織,何韻詩所歷經的廣東歌極盛與衰落時期,折射出香港與大陸的影響力消長。此文寫於2019年1月,國安法還被樂觀認為只是「三五年內」可能的威脅,今日再看,格外感傷。
【Herstory】族人就是我心裡的部落
台灣排灣族歌手阿爆在2003年以嘻哈音樂新人奪下金曲獎,種種因素卻讓她的星路沉寂多年,直到2020年才以母語創作〈Thanky You 感謝〉奪下金曲年度歌曲,再次回到大眾眼前。歷經沈潛,現在的阿爆將全副精力投注在母語創作和原民社群,反而讓外界更清楚她是誰,更懂得欣賞她潛心淬煉的音樂。VOGUE訪問阿爆同時,也請來知名的布拉瑞揚舞團,負責人布拉瑞揚正是阿爆的表哥,同樣在外闖蕩且成就非凡,但兩人不約而同都慢慢回到家鄉,誠實擁抱根源並隨之綻放,終讓他們找到創作者最重要的堅定自我。
【社群熱議】
過去兩周來,中國社會發生幾起事件,引起許多不平討論——先是廣東順德一名男子在光天化日的路上性侵未遂,許久才有人出手制止;接著是一名北京女子在酒店遭誤認性工作者被騷擾,酒店方卻輕率應對;最後則是西安地鐵衝突事件,竟以安保人員將女乘客拖出車外、扯破衣服作結。
種種爭論中,看理想公眾號一文歸納幾起事件,指出除了受害方都是女性,事發時和事發後的社會反應也具有不堪的共同點——無論情節為何,女性的衣著與行為「端正」與否都成為檢視對象,扒衣和性騷擾更是成為「不端」的懲戒,彷彿從她們身上找到過錯,就能合理化一切不合理的對待,相較於女性無時不刻受到審查,男性光是無需為自己辯解,就已體現權力不對等的秩序。
【我的身體,我的關係】育雛的智慧
BBC Worklfe - Birdnesting: The divorce trend where parents rotate homes
「爸爸跟媽媽離婚後,你要跟誰?」配偶關係的結束本就艱難,孩子的監護事宜往往更讓人煩心,再怎麼善於溝通,家人的分離都難免在孩子心中留下創傷。
近年來,歐美地區愈來愈多離婚家長開始採用「輪班制」模式──也就是讓孩子繼續住在原本的房屋,由雙親談妥各自排班時間,例如星期一至四由爸爸「陪住」,星期四到日由媽媽照顧,就像許多鳥類育雛(birdnesting)時也是由雙親輪班餵食。
BBC此文探討這種新興模式,打破離婚時「孩子跟誰」的困境,育雛模式改以孩子為中心,在家庭分崩離析之餘減少環境變化,至少讓孩子不需同時面對搬家、轉學與人際圈崩塌等其他挑戰。這種模式會讓雙親的經濟負擔較大(需另覓住處),往往會以一段時期為限,但這段時間之內,不僅孩子得以慢慢適應新的家庭型態,配偶雙方也有更多時間處理房屋、共同財產和親職任務等問題,對親子都能大幅降低傷害。
【一個點子的誕生】我是你的眼
走走本周要推薦的絕妙好點子,來自丹麥團隊打造的App「Be My Eyes」。在廣泛生活中,大部分環境和物品在設計上沒有考量視障者的使用,因此難免會遇到許多麻煩,但這個App就如字面意義,能夠媒合視障人士與非視障人士。,視障朋友遇到困難時,就能隨機撥打給志願者,運用視訊請志願者「當他的眼睛」,完成生活中的小小任務,雙方都沒有太多負擔。
有網友分享,自己下載Be My Eyes之後,過了半年才接到第一通來電,來電者請她協助的是「幫忙確認冷氣遙控器的溫度」,她也在短短幾秒內完成助人任務,內心特別感動。這款App目前已有來自超過180種語言的上百萬志願者,隨時在線等候呼喚,只要有一支智慧型手機,馬上就能加入Be My Eyes的助人團隊,還在等什麼呢?
【好作品收藏箱】英雄背後的人性經歷
Okapi - 為新聞犧牲生命,值得嗎?「獨眼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這樣說...
被塔利班荷槍實彈圍住的主播和記者,強壓恐懼努力維持鎮定——近日的阿富汗危機讓國際社會親眼看到戰地新聞報導的風險,這樣的經歷,很常讓人把戰地記者視為英雄式的熱血人物。2018年電影《私人戰爭》講的正是瑪麗.柯爾文(Marie Colvin)這位已故戰地女記者的故事,她幾乎親訪1980、90年代所有重大國際戰事,訪問過利比亞強人格達費與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也在黎巴嫩內戰、東帝汶獨立中繳出扭轉局勢的重要報導,甚至在2001年斯里蘭卡內戰中失去左眼,每一段幾乎都自成一部傳奇。
柯爾文的傳記《深入絕境: 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的生與死》中文版本月恰好出版,作者爬梳柯爾文的日記書信,細膩拼湊出在戰場穿梭之間,柯爾文承受了多少壓力與心理創傷,這些刻痕都被她隱藏在強悍外表與眼罩之下。長期漂泊,她也面對親密關係難維持的背叛之殤以及未能生育的遺憾,這些痛苦始終都與戰地女記者的身份共存,令人敬服更令人感嘆,特別推薦對此有興趣的讀者一讀。
本文原刊於《世界走走》。《世界走走》是一家新起步的、希望做成具有性別意識的國際新聞電子報,冀以跳脫二元的嶄新視角,詮釋各地的迷人故事🌎
路遙遠,我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