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人都在招聘,卻沒有人能找到工作?

JC
·
·
IPFS
·
儘管市場上看似有數百萬職位空缺,求職者卻常常面臨自動化篩選系統(ATS)的冷酷審查和虛假的「幽靈職位」。文章批判了企業不斷提高的招聘要求,並指出真正的贏家是科技公司和擁有社會資本的少數精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場求職遊戲更像是一場注定失敗的荒誕劇。
If Everyone Is Hiring, Why Can Nobody Get A Job?

想像一下這樣一個場景:你身處一個擁有數百萬個職位空缺的市場,政府和媒體日夜耳提面命,說這個社會急需人才、人人都有工作。然而,當你帶著光鮮亮麗的學歷、滿懷希望地發送了幾百份申請後,收到的卻是無盡的沉默和拒絕。是的,這就是我們當今求職市場的荒誕現實,一場人人都是主角卻無人能出場的社會大戲。

ATS:自動化的絕望之旅

我們的故事從ATS(應用程式追蹤系統)開始。這是一種先進的「高科技篩選工具」,能讓企業在幾秒鐘內篩掉那些不夠完美的求職者。據統計,97%的《財富》500強公司依賴這些系統來處理求職申請。沒錯,你的簡歷可能在送達人類眼前之前就已被自動化系統無情地淘汰,原因可能只是你沒有在簡歷中使用「領導力」這個神奇的關鍵詞。

這些系統的存在,讓企業可以毫不費力地篩選出「完美」的候選人。然而,這樣的過濾標準其實更像是現代社會的一場抽獎遊戲:如果你的簡歷格式錯了一點、用詞不夠精準,那麼恭喜,你可能就成為了這場遊戲的「輸家」。對於求職者來說,這是一場「僅供一人參加」的殘酷真人秀——只不過,參加者數量之多,結局之悲慘,甚至都讓主持人感到無趣。

幽靈職位:不存在的工作,真實的失望

再來看看那些所謂的「職位空缺」。你是否曾經滿懷希望地申請一個職位,等待了數周甚至數月,最後卻石沉大海?事實上,你可能申請的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幽靈職位」。根據一項對1000名招聘經理的調查,超過三分之二的人承認,他們的職位公告會在網上掛至少一個月,其中10%甚至會掛超過六個月,而這些職位根本無意招聘任何人。

這些職位公告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公司看起來更具活力,或者單純地讓現有員工擔心他們的職位不保。對於求職者來說,這意味著他們在這場名為「求職」的遊戲中,不僅面臨著機械化系統的冷酷審視,還得在虛幻的職位中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最諷刺的是,招聘網站本身也樂見其成,因為職位數量越多,網站的流量和數據也越好看。

求職市場自動化篩選系統,概念頭

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失望

在這場荒誕劇中,我們的「演員」——也就是求職者們——還得應對不斷提高的入場門檻。曾幾何時,一個大學學位是進入職場的通行證,而如今,它卻成了一個「最低標配」。儘管只有33%的美國人擁有學士學位,但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70%的工作卻要求至少有學士學歷。更令人沮喪的是,許多入門級職位也要求「3-5年相關經驗」,而這在過去是不需要的。

這一切看起來就像是社會在不斷加碼這場遊戲的難度,讓更多人無法通過考驗。企業似乎在追求完美的求職者,然而當他們真的找到這樣的「完美人選」時,往往也不願意支付足夠的報酬。這場遊戲的最終結果是:越來越多的求職者只能在底層掙扎,勉強維生,而高層則在一片數據的掩護下持續獲利。

贏家:真正的收割者

那麼,誰是這場遊戲的真正贏家呢?當然不是我們這些可憐的求職者,也不一定是那些企業。贏家是那些設計、銷售和運營這些自動化系統的科技公司,是那些通過招聘網站收取費用並賣出數據的巨頭們。他們設計了這場遊戲的規則,並且從每一個被淘汰的求職者身上獲利。

此外,擁有高需求技能和社會資本的少數精英也在這場遊戲中獲得了優勢。他們可以輕鬆避開ATS系統,依靠內部推薦和人脈網絡直接進入高薪職位,從而成為這個不公平遊戲中的大贏家。

反向收割:一場荒誕的幻想?

在這個人人自危的現代社會中,如何「反向收割鐮刀」似乎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影響力,更是因為這場遊戲的規則已經被那些掌握權力的人牢牢掌控。無論是通過自動化系統的篩選,還是通過虛假的職位公告,他們都能夠確保大多數人永遠無法「通關」。

所以,也許我們該承認,這場遊戲並不是為我們設計的。我們的選擇是,繼續在這個不公平的系統中掙扎,或是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無論是通過創新、聯合,還是單純地拒絕參加這場遊戲。正如影片中提到的,當今的求職市場只是一場荒誕劇,而我們只不過是被迫參與其中的演員罷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