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本來就是殘酷的/《青春並不溫柔》

Sunline
·
·
IPFS
·

前陣子在立院前的集結,看著許多孩子說起政治立場與家中不同,必須小心翼翼地在參與抗爭時藏好自己的行動。我便說了一句:「怎麼這年頭搞得政治出櫃比性向出櫃還難!」若時間拉回《青春並不溫柔》的時空背景,在野百合學運後的校園抗爭,就不只是只有對抗校園裡的政治,連同把性向也一併加進來,就有雙重身分與自我認同在內在不斷地自我辯證,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是「青春」的印記,任何的認同都得從那樣的年紀開始。

這不是電影第一次把校園抗爭和性向認同放在一起說的劇情。《青春並不溫柔》很難不讓人聯想起楊雅喆的《女朋友.男朋友》(很可惜OTT平台都看不到)一樣是對校園威權體制發出聲音,做出那些師長教官們(黨國教育之下)認為離經叛道的事,也一樣透過這樣對抗體制的過程中,找尋、摸索關於「喜歡」「愛」這個總是可能換個性別的曖昧就有「不正確」「不可以」「不應該」⋯⋯的自我質疑。

差就差在《青春並不溫柔》著墨比較多「對抗體制」這件事,也或者跟後來台灣至今不間斷的街頭運動有關,小情小愛的自我認同延伸至創作應以什麼形式被評分,權力如何打壓權利,但終究會回到青春裡最殘酷的自我認同上。

「跟別人不一樣」是不是一種錯?或者這個問題才是青春讓人感到彆扭,以及總是呈現出「不夠溫柔」的樣貌:好像必然、一定要跟其他人一樣,才能得到認同;似乎、非得要跟別人立場一致,才有機會得到一點擁抱!屬於「青春」的這段年紀,一直都是從這些不同中獲得一丁點的溫暖!若是幸運跟「多數」一樣,那麼還能感到一點暖意,若是站在少數裡,就很容易感到「生無可戀」!

片名雖是「並不溫柔」,但最後還是給了一個很溫暖的結尾,至少在溫暖的時刻收了尾,但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那就是一個酸酸澀澀的年紀,嚐起來可能真的什麼味道都有,而且因為年輕的傻膽,總是什麼都要試一下,便經常有那些「這不是我要的」滋味,或也感受到它萬分的殘酷!最後才能長成人生中用作回憶或再也不回憶的記憶。

整部電影的情節,就是二十出頭那種迂迂迴迴,經常進退不得,也時有突然反悔或怯步,但最常有的還是那種「頭都洗下去了怎麼可以不撐著」的執拗。但中年看這種劇情,就會稍感拖泥帶水(XDDD),台詞也稍嫌扭捏,但倒是可以理解「那真的是那個年紀有的樣子」!關於這個細節如果是這樣解讀的話,也說得過去。

而同志的部分,比起很多強說愁的那些同志電影,在這部電影算是點到為止,沒有特別耽溺在那個認同中,看起來舒服許多。

另外值得大大贊賞的就是入圍了幾個獎項的攝影!是這部電影除了劇情、演員和那股青春的熱烈外,最好看的部分了,很多畫面都是精美的構圖,色調也帶點冷色調的文文青青,也著實將青春的(文青的)的裝模作樣(哈這是稱讚)和內在既渴望溫暖擁抱卻又表現滿不在乎的矜持,都透過攝影精準的呈現!(看攝影就很滿足!)

青春並不溫柔,而且往往很殘酷,但⋯⋯其實那就是一段非常短暫會匆匆不見的年紀!再怎麼,都要好好地燃燒、熱烈一回!

是說,女同志的設定都拿掉比較陽剛的外表,但也都太瘦小了吧!那要身材高大的女同志怎麼活XDDDDD,李玲葦被拍得很美!

《青春並不溫柔》/2023
導演/編劇:蘇奕瑄
演員:李玲葦、葉曉霏、張洛偍

圖片來源:《青春並不溫柔》Facebook

CC BY-NC-ND 4.0 授权

哈哈哈哈,給我一點支持,我愛你~~~(手比愛心)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sunline.liu@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在韓國教保文庫교보문고買了一本心心念念的書!

寫給台文書的編輯、排版設計(含電子書製作):源樣字體的異體字、Unicode缺字!

當買書的風氣吹往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