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野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談翻譯

野人
·
·
讀古希臘語太慢,就得讀意大利語的翻譯,意大利語遇到古文式的翻譯,還得找英文當參考,最後還是中文讀最快……

之前隨意翻到一篇文章(對原作者抱歉,我實在忘了是誰寫的了),寫關於翻譯多樣化的問題的,就technical一詞的翻譯比對,討論直譯更合適,還是多樣化的翻譯更合適。作者原本的意思是多樣化的翻譯語義更豐富。

對於小說或散文而言,這個觀點我是絕對贊同的,信雅達三者俱佳才算上好的翻譯。

但是專業性較強的學術作品,求翻譯者千萬別手賤。哪怕生造一個完全不相干的符號代替原詞,都別把同一個詞翻譯成各式各樣的詞。

個人來講,學術著作讀翻譯,本身就是為了省時間,通不通順根本無所謂,哪怕詞和語法都照搬原文,作為代替原文的工具書,也比二次轉譯讀得通順。但也不排除不懂原文用中文書學的人,但這應該已經不算「專業」範疇了。

記得之前讀過兩個版本維特根施坦的邏輯哲學論,九十年代出版的那本是根據德文本翻譯的,前幾年新出的一版,反倒是根據英文版轉譯的。後者表面上看起來比前者通順,但實際上概念的對應非常混亂,用於精讀的話,比讀德文還慢。或許譯者原本就是面相野生哲學家群體的,抑或者,譯者自己就是野生的翻譯家。

剛在給C.A.Viano翻譯的這版形而上學作筆記和註釋,雖然他的翻譯用到很多連上世紀的意大利人都不會用到的上古詞彙,但書後有與古希臘文的對照表,閱讀體驗完全不輸原文,因為讀到一個詞,能立即對應到原文,同時就知道這個詞的意義了。不用費勁猜,這翻譯的是哪個詞。

轉譯不是不能讀,但會有不可避免的錯誤。

記得之前讀Boethius的De consolatione philosophiae,當時就爲了省時間用中文版對照著讀,那個版本也是英文版轉譯的,當時印象深刻的至少三、四處錯誤都是因爲前後邏輯不通順發現的,原文是邏輯通順的。雖然并沒去找英文版來比對,但猜測大概率是因爲轉譯。因爲我這種不入流的拉丁文閲讀力都能理解的句子,專業譯者應該不會搞錯的,只可能是把句子翻譯到英文的那句話的另一個意義上去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