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林泉忠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從「排除法」看北京「武統台灣」的時間點

林泉忠
·
·
基於無法排除對政權安全的風險,只要民進黨政府恪守不宣布獨立,繼續擱置推動法理「台獨」,筆者確信「台海戰爭」即使在解放軍建軍百年的2027年亦不會輕易發生。然而,北京「以武逼和」的部署不會因而停止,台灣社會恐怕難以擺脫長期籠罩在戰爭陰霾的命運。
圖片來源: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33044

就在中國大陸掀起新一波熱議「武統台灣」之際,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 Milley)將軍於11月3日出席阿斯彭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時,就如何判斷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武統台灣」的時間點提出了新的主張:「根據我的分析,我不認為短期內有可能發生,確切來說,即6個月、12個月甚或24個月。」米利的如此表述,揭示了美國軍方對北京何時「武統台灣」一事,持續性地就可能發生的時間點一直有在評估,然而米利並未就如此判斷說明依據,頗耐人尋味。

「台灣方案」具體條文呼之欲出

米利是在出席論壇時,就提問而作如上表述。提問所反映的是當下中國大陸急速高漲的「武統台灣」的社會氛圍。一方面,北京官方已開始就「統一台灣後」的兩岸經濟關係、台灣的財政安排放話,並發表懲戒「台獨頑固分子」的制裁名單;另一方面,民間則在「武統台灣」臆想的羊群效應下,出現了「囤糧騷動」的罕見現象。

眾所周知,為了應對「台獨」的「暴衝」,北京向來不排除「武統台灣」的可能。然而,北京卻也從未明確發表統一台灣的時間表,因此數十年來外界一直無從捉摸。不過,倘若以「排除法」的視角,就大陸方面近期一些「異常」的動態來分析,應有助於解讀米利的判斷依據,以及該論斷是否合乎邏輯,並窺視出為何北京兩年內不會啟動「武統台灣」的客觀條件。

北京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於10月29日在一場題為「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研討會上,透過視訊致辭時,特別表示:「統一後,台灣的和平安寧將得到充分保障……經濟發展將得到充分增進……民生福祉將得到充分提升……台灣的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劉軍川還代表北京作出進一步保證:「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所有擁護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台灣同胞將真正當家作主。」

近年來,北京甚少就統一台灣後的安排作具體的陳述。習近平在2019年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了本世紀以來迄今最為重要的對台政策講話,並首次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統一構想。然而,北京官方至今仍未發表具體的方案條文。筆者判斷,劉軍川提及兩岸統一後台灣地區財政安排的言論,似乎透露了北京不啻已在如火如荼地制訂「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具體內容,且統一後台灣的基本框架與「治台方針」也已大致底定。

正如去年5月《香港國安法》發表草案前外界一概一無所悉一樣,「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詳細條文恐怕也會在發表前保密到家。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經過這兩年香港「動亂」的經驗教訓,北京為未來統一後的台灣所擘劃的「美好藍圖」中,必不可少地會清晰地體現「中央全面管治權」的基本原則。

自亂陣腳的「囤糧騷動」

有關北京研究制定「台獨頑固分子」懲戒清單的傳聞,早於2020年11月15日就已由《大公報》披露。時隔近一年後,終於由北京國台辦於今年11月5日正式發表首份3人名單。根據國台辦的說明,該清單是針對「極力煽動兩岸對立、惡意攻擊誣衊大陸、謀『獨』言行惡劣」的「頑固分子」,包括現時台灣政權架構3位重量級人物,即行政院長蘇貞昌、立法院長游錫堃、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台辦發言人還指控3人「勾連外部勢力分裂國家,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今後,被列入制裁名單的「台獨頑固分子」及其家屬將被禁止進入大陸、香港及澳門,亦限制其相關機構與大陸有關組織、個人進行經貿合作。除此之外,北京還將依據中國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刑法》以及《國家安全法》中有關「分裂國家罪」等條款「繩之以法」,並終身追責。

姑且不論該清單在台灣引發的議論,包括是否能產生有效的阻嚇作用,還是會產生反效果,反而「又倒幫了民進黨一把」,要依照北京的「三法」來對「台獨頑固分子」治罪,自然是以兩岸實現統一為前提才有可能。國台辦的如此自信,也強化了大陸民間社會近期「武統在即」氛圍的蔓延。

就在官方逐步推動兩岸「統一後」安排的部署之際,北京商務部一份「囤糧通知」卻引發了大陸多個城市的糧食騷動。許多超市食品被一掃而空,而如此動態在網上的議論,又與「武統台灣」的傳聞相連接,呈現了一幅久違的「備戰」光景,也勾起了老一輩「深挖洞、廣積糧」的歷史記憶。

誠然,此次「囤糧騷動」與「武統台灣」的聯想,純屬無稽之談,相信北京亦不樂見如此容易被解讀為「自亂陣腳」的不穩現象。然而,今年以來的「限電」措施,卻也一定增加了大陸百姓對維持正常生活的危機感,倒可從中窺視出——此時大陸並不具備「武統台灣」的萬全條件。

兩年內大陸不會輕易啟動「武統」

除了大陸「備戰」環境的不足,還應將今後兩年北京的重要政治日程結合起來,才能得出兩年內大陸不會輕易啟動「武統」的論斷。

當下北京全力以赴的,是已排上日程的北京冬季奧運(2022年2月4日至20日)。毋庸置疑,這是涉及民族尊嚴與國家顏面的重要活動,也是今年建黨「第一個百年」後的首個大型國際盛會,且必須在疫情期間舉行,斷不容許絲毫的鬆懈與分心;緊隨着,是3月的「兩會」(一般全國政協於3月3日、全國人大於3月5日開幕);再來則是預定於秋天舉行的重頭戲、標誌着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的中共「二十大」。毋須贅言,「二十大」是當下「新時代」中國政治的「重中之重」,必須舉國安定,不容得有任何的閃失,畢竟政權安全是唯一得以凌駕於民族統一的優先課題。

換言之,基於如此理解,首先可以合理推斷的是,「武統戰爭」不會在「一年內」發生。至於米利言及的「兩年」,除了可能從解放軍的備戰準備來分析之外,疫情前景不明朗以及台灣選舉日程的影響,應是主要的判斷依據。

作為2024年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前哨戰的明年11月「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的氣勢是否得以延續應是主要的觀察點之一,而一年之後則是總統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的重要階段,北京即使已有「武統」的準備,自然也至少會等到大選結果出來後再做評估。因此,「兩年內」台海不會發生戰爭,也是符合邏輯的研判。

然而,所謂兩年內「武統」不會發生的判斷,只是推論台海不會爆發正式的戰爭,並不排除其間兩岸之間擦槍走火的可能,亦不意味着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壓力會減弱。

總而言之,基於無法排除對政權安全的風險,只要民進黨政府恪守不宣布獨立,繼續擱置推動法理「台獨」,筆者確信「台海戰爭」即使在解放軍建軍百年的2027年亦不會輕易發生。然而,北京「以武逼和」的部署不會因而停止,台灣社會恐怕難以擺脫長期籠罩在戰爭陰霾的命運。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