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辦公的未來-你適合哪一種工作模式?
文章搭配音樂推薦:Guitar Vibe lofi hiphop mix
若你正在閱讀我的文章,期待你能在閱讀時同步播放;音樂成為我的力量,也希望同樣將這份力量交付予你。
未來,會是一個混合辦公的世代,遠距工作將不再遙遠。
過去我們很難是在進辦公的狀況下,允許在家工作,只有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草創品牌時,才有在家工作的可能,而後疫情世代加速了許多企業開始作出政策微改變,較為明顯作出未來辦公的皆是大公司,或是正在發展中的品牌,你會發現這些人開始慢慢的思考未來遠距辦公的可能。
從人才的角度來說
資深優秀員工走到一個階段後,不單是期待的金錢與名聲,而是更多的自主與彈性,他們所認定的價值時間來衡量,或是加班文化造成了身體健康、家庭照顧不周,而是為公司創造多少有生產力,那麼實際花多少時間完成並非是他們的重點,也並非是他們期待被定義的價值。
The Verge 就曾報導,蘋果(Apple)頒布新的混合工作模式中,要求員工 2021 年 9 月起每周有 3 天要回到辦公室,引發反彈的聲浪,員工認為新政策彈性不足,若蘋果不改變立場,他們將會離職。由此可知,員工遠距的主張意識將只會越來越強化。 (備註:The Verge是一個美國的科技新聞及媒體網路,由Vox Media在紐約曼哈頓的辦事處操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影響我踏上遠距工作型態:在擔任業務代理商的時期,是沒有低薪的,相對的公司的文化相對就較自由,有許多的自主決定權,也因此就造我的工作性格:不為時間努力,而是為目標而努力。這也讓我轉職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挫折,當時居家辦公是不大可能的事,雖然我也不是堅持一定要居家辦公,還是認同透過去辦公室可以跟前輩學習。
實際上,留住人才的議題,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談,無論是公司文化理念,主管領導風格、品牌忠誠度、加班文化、人我關係、薪資與升遷制度,以及工作的適配性等,我相信遠距工作將得是未來部份人才會納入選擇公司與否的其中一個條件了。
我從2016年開始思考:
- 我適合什麼樣的工作模式?
- 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文化?
- 和什麼人一起工作會讓我一起成長與進步?
- 我欣賞什麼樣的老闆或主管?
我也發現,我不是用時間來衡量我的生產力的,而是基本的任務、進階的目標達成,以及有著共同的理念會讓我更願意完成。
印象中,從該年開始,會嘗試以任務為導向的跟公司溝通:不進辦公室工作。不過談要遠距工作這件事是困難的,即使老闆一開始說可以遠距,後來都還是會期待在規定的時間,出現在辦公室,老闆要隨時進來的時候要看見,或許是因為讓他有安全感,也或者在過去他的工作模式已被模組化了。
可能是因為我負責的工作範疇,在家裡確實就可以完成了,我一直都認為這樣子來回的通勤,只是為了要讓老闆看見,是很浪費時間的,後來這也加速我思考怎麼樣可以全職的在家工作。
☝ (現實與能力也是需要結合的,這會需要有策略性才能完成,建議想有計劃性的轉換成遠距工作 可以先作個人職涯技能與個人資源盤點,以利為未來作準備。)
後疫情確實加速體驗遠距辦公,在2021 年微軟(Microsoft)工作趨勢指數(Work Trend Index)也提出,公司主管之所有對遠距缺乏「安全感」是因為:
- 溝通的成本變高
- 不知道員工、同事在幹嘛
- 難以對外聯繫
這個時間就值得思考,怎麼在遠距的時候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就可以讓自己在遠距工作時,也是一個好的神隊友了。
而從以下幾個資料與數據可以得知,未來就會是混合辦公的工作模式了,而提高執遠距高效工作,就是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
📝 2021 年微軟(Microsoft)工作趨勢指數(Work Trend Index)報告指出, 台灣有 66% 員工希望疫情趨緩後,仍保有遠距工作選項,並有 52% 企業主傾向重新設計辦公室空間,採取「混合辦公模式」(hybrid work)。 📝 根據蓋洛普(Gallup)調查,在 2012~2016 這 4 年期間,美國在家工作的比率由 39% 上升至 43%,遠距工作的比率則由 15% 上升至 20%,顯示遠距工作的趨勢確實持續成長,包含蘋果(Apple)、谷歌(Google)、亞馬遜(Amazon)、美國運通、聯合健康保險(UnitedHealth)、3M、Spotify 等企業也開始允許員工在一些時間從事遠距工作。 📝 而科技大廠戴爾(Dell)最近對旗下 11 萬名員工進行了工作習慣的調查,儘管只有 17% 員工正式授權能在任何地方工作,但已經有近 58% 的員工每週至少有一天遠距工作。而戴爾在 2013 年時就曾公開表示,希望至 2020 年時,公司能有半數員工每週至少有幾天是以遠距方式工作。
每次在讀新聞資料的時候,都會特別留意年份,為什麼呢?你會發現有一些企業不是因為遇到事情才開始準備,而是多年前就開始為這件事預備,也因此當他們發生不可預期時,仍可以處變不驚,快速轉換,而不至於讓公司因為疫情陷入危機,這也是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多閱讀、多觀察。
那什麼樣的人,更適合遠距工作?
可以從四種導向來談:
1)時間導向(8小時上班):對時間負責,但不一定會把工作做好
2)任務導向(說一不做二):執行力高,能把工作做好,這是遠距工作或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基礎。
3)目標導向(秋收按時交數):為了完成目標,自己會想辦法,主動調整,整合資源,推進目標,甚至會願意多做一點。
4)願景導向(內心驅動行為):他們沒有自由職業的概念。因為對自己的夢想負責,在哪裡工作,怎麼工作,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
若你是渴望成為自由職業,最好是第三種人,能驅動自己,對目標負責。
==== 聯繫法法小姐 =====
🔸 15分鐘免費諮詢LINE@: https://lin.ee/mCOZyuQ
🔸 音樂私房清單IG:@musicwilltell
🔸 職涯諮詢預約單:https://reurl.cc/pmK4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