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thewayeasy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了解心想事情的魔法:顯化效應(二)

thewayeasy
·
·
值得與接受,和佈施的真實用意


3 . 值得與接受


這裡是分為了兩個部分,值得與接受。「值得」,其實是相信自身值得擁有,某程度上來說,這是聚焦在美好的事情上這第一點的一個延伸,我們內心平靜起來了,減少了對自我的批評,並開始成為了習慣,讓平靜融入到生活中。自然也能逐漸遠離負面能量的連接,用更為正面的態度,觀察自身、調整自身,值得擁有,成為顯然易見的態度。


設計幸福其實也提出了這樣的論點


想產出幸福!請審慎地分配你的注意力!


從很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所聚焦的事情,事實上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們內心的感受,值得與否,跟幸福也沒太大差別,更多只是我們選擇聚焦到那種角度而生的答案。


 請成為一個開放的接收者,並開始擴展你的自我價值吧!


或許在這裡,你會補充說,我們確實是值得擁有的,因為我們就是整個世界的本身,整個過程只是體驗,本沒有懲罰和不值得的存在(詳見關於我們(一))。不過別忘了,這並非所有人都能建立的想法,畢竟每個人沉醉在物質世界的程度不同,合適的路也不同,這不是必然要建立的觀點。更何況要從了解這觀點到完全相信,也是需要自身的平靜、檢視、調整,才能完全達致,沒有捷徑的存在,只是過程不同,看起來有所差異而已。


當你某天明白了愛、歸屬感和你的價值,是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不是你必須掙得的東西,一切都有可能實現。


但要留意,「值得」這個詞,還是有著極端的一面的,完全的肆無忌憚,還是會構成貪妄,大多數的貪妄,還是來源於安全感的缺乏,雖然書中所指出的例子僅涵蓋過度自戀者,但在大小事上其實都極為相近,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


過度自戀者的內在實際上非常缺乏安全感,很容易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並且欠缺自信;這不是愛自己的表現。當你由內而外地培養愛和自己值得擁有的信念時,就是在運用自己真正的力量及靈性本質過生活。


這也凸顯平靜和自我覺察的重要,因為在這樣的前提下,能夠更好地瞭解到想法的來源,是否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那怕並非在起初能有所察覺,但有著這樣的心態,還是會較容易知覺,接受改變的可能。



「接受」,在這裡代表著的,是帶著感恩地接受。這樣的意義,從他們的說法,是由於這個世界充滿著愛,以愛來運行,這樣的想法,有助於能量更好地流動,幫助顯化。

你想從宇宙中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那麼,帶著愛接受宇宙已經給予你的事物是很重要的。


雖然這樣的解釋並非錯誤,不過若需要一個較少玄幻性的解釋,其實真正的目的,在於避免自身因為眼前的成就,而變得狂妄。


假若我們把時間放得更長遠來觀察,看著我們的生生世世,靈魂的經歷,有時候我們以為的苦難,實際上是我們解脫,走回內心的開始;我們以為的幸福、好運或成功,事實上是我們沈淪在物質世界的開始    -關於我們(十一):走回「無」的道路


願望實現雖則是好事,卻不能稱為完全的好事,因為實現的背後,總會隱藏著暗礁,這並非必定觸及,但依舊是潛在的危險。感恩的心,最大作用也在這裡,讓我們站在最高處時,也能保持輕鬆的心,也能持續以平靜的角度,看待事情,自然心態不會因為之後的失去而崩潰,也不會位於高處但內心扭曲。


4. 佈施你所想要接收到的


這裡的用途其實和感恩地接受是相同的,同樣讓我們內心能夠更為平衡地對待事情,但這次是確保我們不會過份抓緊擁有的


「施與受」是種具有流動性的循環,如果你是個「接受過度者」(over-receivers),你可能會覺得有股罪惡感,而「接受不足者」(under-receivers)則常會覺得有股怨恨。請允許施與受的循環流動,因此,你才會對施與受逐漸變得慷慨。


我們會緊抓着擁有的,實際上也是源於不安,比方說我們對於生存的關鍵:金錢,在失去時會有了強烈的不安,因為這或許會威脅到我們生存的可能,我們就會偏向於是使用得極少,但這實際上是讓我們一直與缺乏金錢的這個觀念同在,讓我們持續待於缺乏的環境中,在靈魂的角度來看,這並非理想的想法。而佈施,則成了解鎖的關鍵,讓我們習慣使用的感覺,在使用的伴隨後,緊抓的想法,則能夠逐漸抹除。


從未有人因為給予而變得窮困。
──安妮・法蘭克/《安妮日記》作者


不過只有佈施並不足夠,佈施只是給予別人,但這裡缺乏了對自己的關注,所以對比起佈施,更重要的是使用的部分,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


當然這過程中還是要著重於自身的狀態、想法,是否過份透支自我、強迫自我?是否自身真正想要的事情,這又再一次對應到聚焦在美好的事情上這個要點,因為這些都是在平靜才能得到的答案


我是以自己想要接收到的方式在給予,而不是出自義務性,也不是在透支自己的金錢,更不是因為「我已經付出很多,不差這一點」的心態。我所給予的方式,是讓我自己與他人都感到豐盛,這也會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降臨到我們的生命裡。我讓給予的這個行為變成一個有趣又有創意的旅程,這麼做能夠大幅提升我的生活,程度遠高於接收了我善意的人。

(待續)



這陣子想偷懶一下,所以會少點看大家的文章,望各位見諒

CC BY-NC-ND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