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唯識學遇上身心靈 | 把世界認回來
這週唯識學上到了"依他起"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所致,不管是被我們定義為"好"或"壞"的事,在生命的長河裡,都有它的起因。課前老師要我們找一個讓自己不悅的對象,利用依他起的概念去深觀,那些讓自己不悅的行為背後,一切都是其來有自。
看到題目的當下,其實是有些衝擊的,因為數年來都在練習自我覺察,怎麼突然要練習去看別人做事的起因了呢? 那跟我有什麼關係!? 或者更精確地說,好不容易才擺脫的慣性"轉念",怎麼這時候彷彿又要拿回來練習了呢?
沉澱了幾天,再度拿起了課本,重新看了一次題目,試著找了一個人物練習,那是在數年前發生的事
一位在圈內頗負盛名的音樂家曾在社群軟體寫過一遍長文,抨擊在社交場合隨意說出「你就隨便唱來聽聽看、你就隨便跳來看看……」的人很不尊重藝術家,看到的時候真覺得大快人心,終於有人敢站出來說這種帶有批判性的話,每一種職業都值得被尊重,這是我一直深信且提醒自己的觀念。 後來有個機緣與他在一個場合認識,當介紹人介紹我是占卜師的時候,他直接(且有點輕蔑的)說出「那你隨便幫我看一下什麼時候會交到女朋友」,當下的我猶如五雷轟頂,直覺聯想起他曾寫過的那篇文章,那篇我以為他很尊重人的文章,原來他的尊重有分別,原來只有他認可的職業才必須被尊重,我對於他有嘴說別人沒嘴說自己感到憤怒。
我細細導正深觀的重點並寫下自己深觀的內容後,不誇張! 竟有一股暖流從心裡升起,雖然我並不知道那股暖流是什麼,但我知道是令我感覺到舒服的能量,這體驗真的太有趣了!
依他起概念的深觀與轉念
在做完練習之後,我發現這個練習的確跟轉念不同,雖然乍看之下都是用別的角度看同一件事情,可是層次相異,以我的例子而言,
轉念的想法 -> 他只是在開玩笑,也許他並沒有那個意思,我自己不要想太多就好了。
依他起概念的深觀 -> 他的生命歷程與地位誘使他變得傲慢,身邊也缺乏讓他懂得內觀的機緣。(後來老師回饋給我,這不僅僅是傲慢,而是一種無明)
"轉念"像是為對方找藉口,強迫自己要體諒對方,沒有看見自己心裡真正被觸動的是什麼,實際上只是用一個讓自己好過一點的幻想去取代另一個讓自己更痛的幻想而已。
而利用依他起的概念去深觀,是真實的去探索事件的起因,真實的去看見其中的因果,沒有強迫自己同理,但同理有時會不知不覺地發生。
把世界認回來
我花了數年的時間在練習自我覺察、把焦點拉回自己身上,但也許是因為我月亮調性非零即一的個性使然,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其實漸漸地失去了對他人的關注,發生了事情馬上警覺,並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刻意切開對對方起心動念的推敲,一方面是知道自己永遠得不到真相,另一方面也有對於深陷推論泥淖中的恐懼。
這樣的我有時會被評價為”冷漠”,雖然制約1的我擁有獨立的天賦,對於這樣的評價雖在意,但還過得去,而我的工作也鮮少與人合作的機會,所以並沒有帶給我生活上的困擾,可有時夜闌人靜,我還是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這樣的獨善其身真的對嗎?
透過依他起概念的深觀,我發現我可以不用刻意切開與他人的連結,但依舊可以過關,依舊可以透過自己的看見慢慢消融自己的慣性,甚至也許有一天真的能如課本所說的,升起慈悲心。
但這不代表自我覺察不重要或不究竟,我捫心自問,若我沒有自我覺察的基礎就把依他起概念的深觀視為救命稻草,只將它視為究竟法,我很有可能會落入誤區,認為答案在於是否能看見事情的起因,或者落入同理心、轉念的框框裡而不自知。
因為無所畏懼,所以柔軟
如果要我說,我覺得這個練習是讓人變得柔軟的方法,讓人突破視野的侷限,讓人擁有給出愛與關懷的能力,但這些能力,都必須建立在時時保持覺知的前提下,因為我對於自己的掌握度夠高,才能有穩定的內在力量,支持自己走在自己想要走去的路上。
延伸閱讀:
當唯識學遇上身心靈 | 信念創造實相!?
當唯識學遇上身心靈 | 請對號入座
更多資訊請追蹤 https://linkby.tw/luzwu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