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比宇宙更黑暗--《星際救援》(Ad Astra)
“There is one spectacle grander than the sea, that is the sky; there is one spectacle grander than the sky, that is the interior of the soul.”― Victor Hugo
乍看以為《星際救援》是另外一部《絕地救援》,只是這次要被救援的不是麥特戴蒙,是布萊德彼特。結果沒想到是一部描摹心理黑暗的電影,只是背景是外太空。當然,外太空本來就很適合用來反映人的恐懼:宇宙無限的大,無限的廣闊,也代表著無限的未知和無限的可能。就像人們害怕一片漆黑的森林、深邃無底的大海和迷霧中看不到盡頭的路一樣。只是宇宙的尺度太巨大,我們以現今的科技也只觸及和理解哪怕億萬分之一,所以渺小的我們平常不對宇宙感到恐懼,就像螞蟻爬上我們的靴子時大概也不知道何謂害怕。但是,《星際救援》想讓我們感受一下。
太空題材的電影近年似乎不少(科幻類型不算,畢竟和《星際大戰》或《星際異攻隊》還是不太一樣),例如艾方索柯朗2013年的《地心引力》(Gravity)、現在很紅的諾蘭在2014年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和2015年雷利史考特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還有今天這部2019的《星際救援》,幾乎是年年一部。不知道是不是和人類又想上太空了有關,連我媽看的時候都在說那個馬克斯也要送人上太空(媽那是馬斯克,雖然我也不知道馬克思會不會真的也曾經想送人上太空就是了......)。太空電影當然免不了有恐怖的元素在,不知道哪裡會飛來的隕石、輻射、電磁波、亂七八糟的射線(運氣好的話被射到會變成驚奇四超人,但那是科幻類型先不算)、沒有空氣又超低溫(太空服破個洞都千萬不行)、獨自被困在外太空、失重漂流只能等死.......。但在這些電影裡也不都是主打「恐怖」,充其量只能說是宇宙這個背景的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如同在沙漠會熱死或渴死、在極地會凍死,在宇宙就是容易死的情況多了點。
不過,「太空+恐怖」也不是什麼新玩意。史丹利庫柏力克在1968年的《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我覺得就是先驅之作。大衛鮑伊1969年的歌〈Space Oddity〉我也覺得是太空恐怖。1979年的《異形》(Alien)和其後的系列大概是名聲最響亮的;還有1997年出現成為眾多人童年夢魘的《撕裂地平線》(Event Horizon),也是其中的恐怖佼佼者,片中那種無形的「精神污染」比任何外型嚇人的怪獸都還可怕(我沒有對《異形》不敬的意思)。但是,擁有實體的怪物總是可以用物理方式消滅,誠如那句名言說的:「恐懼源自於火力不足」。異形再快、再強壯、再聰明,吃了子彈還是會死的,或是用火燒,或是打開太空船的艙門。總之,如果是看得見摸得到的東西,就算是怪物,要消滅也有的是辦法(這或許正好是人類最擅長的其中一項技能)。但是精神層面的入侵似乎就讓人束手無策了,身旁的人開始失常、發瘋、自殘、自殺、殺人......等,比起可以反擊的怪獸,這種情況似乎更讓人絕望。
太空恐怖片著重的恐怖點可能都不太一樣,未知感、怪物、神智扭曲等。《星際救援》的恐怖比較接近精神層面,因為片中沒有像異形那樣的殺人怪物(猴子不算......),不過在月球上倒是有「太空海盜」會殺人越貨(果然不論到哪裡人類最大的敵人都是人類自己)。布萊德彼特飾演的主角在電影開始時遭遇某種突波意外,後來得知突波來源可能是位於海王星的「利馬計畫」:主角的父親,由湯米李瓊斯飾演,在多年前出發至海王星執行利馬計畫,要在太陽系邊緣尋找廣大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但後來就音訊全無。主角被授命前往試圖聯絡上利馬計畫,同時也就是重新和自己的父親聯繫。為什麼父親會失聯?為什麼會持續有突波襲來?如果是父親還活著,又為什麼不返航或是嘗試通訊?這些未知大概是電影前半段的恐怖所在,還有中間和上層、其他太空人的「合作」也透露出懸疑與陰謀的態勢(例如父親的老同事給他的秘密訊息、其他太空人服用的穩定情緒用藥物等),但是嚴格來說都不是真正的恐怖或嚇人,只能算是「好像會有恐怖的事情發生」而已。
全片基本是由布萊德彼特的第一人稱觀點鋪陳,包含他的獨白、內心回憶的畫面、檢測精神狀態和一些錄製訊息,觀眾也可以代入角色的未知感。只是這個「未知」太模糊,最後我們依然不知道是什麼導致了主角父親的悲劇,也沒交代清楚突波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其他恐怖元素也是輕輕帶到,例如猴子跟太空海盜都沒有多作交代(這麼寫在同一個句子裡好像什麼滑稽鬧劇),有種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感覺(當然要說這也是一種恐怖也可以啦)。或許電影背後指向的是更大的命題:湯米李瓊斯飾演的父親,可以說是拋家棄子,離開地球前往宇宙,只為尋找到「智慧生命」。為此和後來想要回航的組員們起衝突也在所不惜,堅決不願結束徒勞的任務,最後即使兒子不遠千萬億里而來,也不願回到地球和親情的懷抱。諷刺的是,他尋尋覓覓的「智慧生命體」,正是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發展著的人們,是他的同胞,是他自己,也是眼前那個他不願一起回家的兒子。他為某種狂熱而盲目,最後只能在如他內心一般無垠黑暗的太空中無盡漂流。電影的結尾是主角的一段訊息,他的救援任務結束了,獨自回到地球上,而他知道了「生命」更好的樣子,他說他會活著,會去愛。我想我們都可以同意,畢竟宇宙太大太漆黑,人類太渺小太孤獨。所以我們活著,心裡得去愛個什麼東西才行。
整體來說《星際救援》比起恐怖片,似乎更像是親情片,只是在有點恐怖的外太空上演父子情結的橋段以及生命歷程的成長。美中不足是劇情架構和恐怖元素都不夠充分,缺乏一些解釋。評分滿分五顆星的話,我給一顆海王星、一顆火星跟一顆地球。大家沒事真的不要上太空,請好好愛護我們的地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