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行的瑣碎記憶
從小時候開始,我就特別喜歡看電視,那個時候西北的農村只有這一個娛樂活動可以讓我免費享有,我從電視裡看到離我很遙遠的世界。
曾經有段時間“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這句話很火,但是這兩項對我來說都是非常奢侈的,高中畢業前我自己擁有的書籍只有教科書,課外讀物只見過同學帶來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郭敬明小說集(印象中《夢里花落知多少》《幻城》都在這裡面),我也僅看過這幾本,身體在路上完全不可想像。
大學開始靠看書來認識世界,但我已經不太有毅力讀完一些大部頭名著,譬如很多城市出身的同學大學前就已經看過、而我只在課堂上聽過名字的《戰爭與和平》、《堂吉訶德》、《紅與黑》等,所以當某個人去國外說他年輕時讀過什麼書的時候,我就在想,比我年長三十多歲,小時候就有這麼多書看,真是赤裸裸的特權。
剛工作那幾年工資真的太低了,稅前月薪三多,在北京去掉房租剩下一千塊都不夠養活我,不過那個時候我看世界的窗口除了書,又新增了一個看電影。
工作前五年,幾乎能保證平均每天一部電影、每週一本書,後來也想去外面看看,畢竟從書裡看到的跟真實感受到的肯定是不太一樣的。
那個時候掙的剛好夠花,完全沒有存款,對於中國人來說,不需要財力擔保就能入境的,只有香港和澳門。所以我的旅行計畫也是從香港開始,一年去一個地方。
不過戶口西北的我,從一開始就遇到障礙,戶口不在北京,我需要回老家辦理出入境證件,但是如果我不先交錢和旅行社簽訂一份旅行合同的話,戶籍地的公安局不給我辦理證件。我說我暫時還沒有旅行計畫,只是想先準備好,萬一公司有個什麼去境外出差的機會給我怎麼辦?也不行,需要的時候讓公司出具相關文件,再來辦理,反正護照不能在我手裡放著。那港澳通行證行不行,也不行,我們那兒沒有自由行,也需要簽訂旅行合同才給辦。後來查了下,如果在北京居住,可以先辦理居住證(這玩意兒可以理解為綠卡?但是還有個工資高的人群才有資格辦理的工作居住證,感覺那個才有點綠卡的意思),再在北京辦理出入境證件,總之我通過這樣的方式辦好了證件。
2017年書展期間去了香港,第一次出境,我完全不知道出去會遇到什麼狀況,入住的地方是airbnb預訂的,人家問我帶沒帶轉換插頭,我一臉懵,不知道這是啥,看到吹風機插頭才發現原來香港使用的插座跟我們不一樣。不過幸好房間主人以前接待過很多大陸人,提前有預備。當時給我最大震撼的一個是安檢,在香港搭地鐵不需要安檢,機場安檢也是只過包,我離開的時候,過了安檢門自動就把手舉起來了,安檢人員看了我一眼說去拿包。甚至是回到北京入境的時候,我們都要過一遍安檢。在香港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沒被當潛在罪犯,後面又去了幾次,都是看演唱會或是順便去看個電影什麼的,每次離開的時候都很感傷。還有一個是刮大風可以全員放假,印象中北京某一年因為刮大風,一棵樹倒下砸死了一個外賣員。
2018年靠著很容易就辦理到的某銀行白金信用卡作為財力擔保去了台灣。去台灣那次其實也是突發其想,記得是在2017年聖誕節前後,看到張懸演唱會的信息,然後就想去小巨蛋看演唱會。港台流行音樂是我這代人的音樂啟蒙,所以台灣的小巨蛋和香港的紅館都算是我們心中的聖地,旅行打卡也是一定要的。那個時候只去了台北和蘭嶼,想著高雄和綠島下次,沒想到沒有下次了。
2019年去了泰國,雖然說有落地簽,但搞不清楚狀況的我,為了不出意外,提前辦好了簽證。去了清邁和曼谷,清邁是個很休閒的地方,我當時住古城附近的民宿,每天清晨有寺院的誦經聲音吵醒,市場裡的咖哩蟹又便宜又好吃,想著明年還來。
最後一次出境遊是2019年底去香港和澳門,澳門沒啥玩的,電影院也沒幾個,想說去看部電影,結果我坐反公交車了,索性就去附近的圖書館待了一下午。剩下一天隨便走走,倒是看到很多葡國風格的建築。
封閉了三年多,終於又可以出去了,我第一站還是選擇了香港。我以為新冠疫情在中國已經是過去式,沒想到出境的時候,還是有離譜事件。出境人員居然要填個人健康申報表,填好掃碼後才到邊檢,入境的時候也要更新。
以前去香港的時候,活動區域都只在灣仔或油麻地附近,這次想去遠一點。既然來到香港,看幾部牆內不會上映的電影是必須的,買不起8000塊人民幣一張《悲情城市》黃牛票的窮酸影迷,還是很愛去香港順便多看幾場的。
上海沒有山,我也計畫著順便爬個山,但沒想好去哪個,就由電影來替我決定了。香港的電影都是早場便宜,午後都很貴,為了省錢,我選擇了柴灣的電影院去看早上九點的電影。看完電影可以從歌連臣角道進去、穿過大潭郊野公園,一路看山看水,最後走到銅鑼灣,吃飯逛街再回酒店休息,也算是穿過半個香港島,看了導航顯示走路兩個半小時左右,走路對我來說不是難事。
計畫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看電影前來不及吃早飯,吃了個麵包,看完電影十一點,還不餓,想說爬完山再吃。結果我走到山上沒多久,好像也就才走過附近所有墓地不到十分鐘,感覺已經有點吃力,抬腳都沒力氣。後來一路又累又餓,在懊悔中走走停停,終於在黃泥涌水塘附近找到公交站,坐車回到了銅鑼灣。
我們都知道這三年來香港發生了什麼,尤其是2019年年底的一系列大變動,這次去香港確實發現很多不同。很早之前看過一部港劇,叫《來生不做香港人》,裡面提到調景嶺,說那個地方很多國軍老兵,所以到處插滿了青天白日滿地紅,電視劇裡甚至有個場景,被豆瓣網友截了屏。
此行去香港我大概也猜到不會再有這樣的場景,但我還是去驗證了一下。從調景嶺一路走到康城,什麼都沒有了。突然想起來2018年底去香港的時候在旺角附近拍到的一個場景。
對於我來說,每次去香港幾天像是呼吸新鮮空氣,短暫的當幾天人,然後再回牆內當韭菜。
有一部西班牙電影,中文譯名《蝴蝶的舌頭》(La lengua de las mariposas),裡面有句台詞“如果我們讓一代的孩子,只是一代,在西班牙自由成長,那沒有人可以再奪走他們的自由”,我相信香港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