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懂莎士比亞也能享受其中,歡樂愛情音樂劇《第十二夜》
聖誕假期中的最後一夜,原為主顯日,到了伊莉莎白一世的時期(1558-1603)已成了歡樂慶祝的日子,戲劇作品的《第十二夜》用喻於宗教日,但其實與聖誕節沒有關係,更多是代指"狂歡的美好日子"之意,現實、性別、合理性什麼的,就在這一夜拋諸腦後吧!
台南人劇團於2018年推出改編自莎翁名著、並加以"亞洲化"的《第十二夜》將背景拉到與亞洲觀眾更加親近的年代,官方沒有給出確切的時間,但以音樂風格和服裝來看,大略是30、40年代左右的老上海風貌;角色的名稱也改為了更符合時代標誌的中文名字,像是女主角梅東琴(大甜飾)和秦冬梅(買黛兒.丹希羅倫飾)、男主角談夏暉(凱爾飾)等,搭配上充滿上海歌舞廳風情的開場幕景,象徵華麗幻夢的紅色布幕拉起,演員們在舞台上載歌載舞,帶領觀眾們進入一場限時170分鐘的虛幻愛情故事之中。 從2018年首演起,連續三年至2020年止每年都有巡演演出,2020年演出後暫時「封箱」(意為舞台戲劇暫時將演出的物什行頭收入方形有底蓋的箱中,意指劇班停演,可用於舞台戲劇、戲曲、相聲等舞台演出藝術中),直到2022年《第十二夜》再次出演,所以今年的演出稱為"開箱版"。
《第十二夜》頭幾年演出的時間我人恰巧不在台灣,全數錯過的那段時間哩,聽著朋友們開心談論這齣劇就有點神往(期間還有同是台南人劇團的《木蘭少女》......什麼時候也開箱一下),今年終於趕上開箱版的演出啦!說起來,這些來"刺激"我的朋友們以往是不看舞台戲劇的,能讓她們一看歡喜,這齣劇肯定是足夠"通俗的"──起碼不會讓人一聽是莎士比亞就先搖手後撤的程度──,這次觀看我身邊坐的觀眾們也是不怎麼看舞台戲劇的"非戲迷"(問就是我聽到他們的對話了......),一同觀看的朋友也大多是和我一樣第一次觀看這齣劇的"新劇粉",而從近距離坐在身邊的、到整場的大眾反應,我知道,《第十二夜》又再次征服當場的觀眾們了。
(除了看劇我也喜歡觀察身邊的人和觀眾反應......總能分出一點注意力看看左鄰右舍嘛)
因為我沒看過先前的演出版本,所以無從比較這次的開箱版是否有甚麼更動,開場前(應該是)導演告訴大家,主演演員凱爾因為排練時扭傷了,因此在舞蹈演出上有所調整,要觀眾不用擔心,因為他也完整演出三場了,我看的這場是2022年的「千秋場」(通常是指舞台劇或演唱會的最後一場演出,此說法始於日本江戶時代的歌舞伎與相撲表演,亦稱『千秋樂』),看得出來凱爾演出的角色腳上有傷,但其實也很符合角色需求(拄著拐杖的談夏暉老爺、跟基本上就是荒謬搞笑系角色的管家馬萬重),所以還真沒甚麼影響觀感的問題,也因為男主角換人演,編曲上似乎配合演員做了些許調整,但都不減樂趣與欣賞。
吸引我的除了朋友們的口碑推薦,還有這齣劇的首標"爵士音樂劇"。談不上是爵士樂迷,但也是對爵士樂情有獨鍾,而且以爵士樂為音樂主體的音樂劇確實罕見,對這齣劇的音樂更是充滿期待。雖然之後跟心理預期的"爵士樂"風格有點出入吧(心裡有對標的爵士音樂劇,風格不同),想是揉合時代背景的關係,更接近老上海歌舞廳裡、著重管樂風格的爵士音樂,意外的很凸顯年代感,也更好配合歌舞演出。現場Live演出的樂團是常在演唱會和音樂劇中演出的「哈管幫樂團」,現場看到的音樂配器有鍵盤、貝斯、爵士鼓、小號、薩克斯風,除了優秀的現場演奏外,樂手老師們在一些橋段裡也配合演員們演出,大大地增加了演出的戲劇性和樂趣。
搭配都恰恰平衡得完美的舞台,除了演員、樂手、音樂、歌舞、服裝之外,舞台美術更是不可少的因素,《第十二夜》的舞台布景我真的很喜歡,用三種層次的紅色布幕切分出前中後三個大幕景,配合升降的場地佈景和道具,造出俱樂部舞台、秦家豪宅、街景等場景,配合燈光投映室內室外、白天夜晚的時間感,視覺顏色上的搭配真的漂亮!尤其在秦家豪宅的場景中,除了豪宅大門外,舞台上方還有一大片蔥鬱鬱的綠樹枝枒遮蔭,整個視覺上的豐富和質感就出來了,真心喜歡這個佈景細節。
真要提有什麼比較不喜歡的部分......對我來說還是故事吧,主要是個人不太受這種愛情主體的喜劇吸引,加上這本來就是以"不現實的美好"為訴求的愛情故事,幽默歡樂、荒謬有趣有餘,但實在不是自己偏好的類型,但這鍋揹不到編劇身上,畢竟莎翁原著就走這個路線嘛;再來就是剛開場演出的頭幾幕,現場Live音樂的聲音太大了,蓋過演員們的演唱和台詞,尤其是音較低的演員們,現場沒有字幕,唱什麼真的聽不到......之後調整好了就沒問題了。
最後可能是因為唱演的成分更高、歌詞部分也較密的關係,沒太多什麼可以單獨提出成為傳唱歌曲的唱段(例如膾炙人口的音樂劇《鐘樓怪人》的《Bella》、《貓》的《Memory》或《魔法壞女巫》的《Popular》等,單拎出來都可以當一首歌擄獲大眾的暢銷曲),但"主題曲"《瘋狂的世界》音樂很容易記,看完的隔天都還能記得開頭怎麼唱;再者演員們口條上的發音很台灣化這點可以說是特色,不知道在唱歌的時候的發聲位置是否侷限在胸腔以上,個人聽著唱歌聲音較扁,演唱到高音時有點壓迫感,這種狀況隨著演出時間,到了下半場就比較沒有了。
舞台戲劇的魅力之一就是不會有重複的現場演出,當然也會有著各種出乎預料的驚喜或意外,這些增添了現場表演的變化和魅力。本篇心得是以觀看【2022年10月9日,於臺灣戲曲中心的午場演出】中的個人感受所撰,也因為我非相關專業人士,內容淺顯本意是分享或是推薦。
雖然《第十二夜》今年的演出已經結束,未來是否會再開箱還未可知,但之後要是還有演出機會,希望有本來沒接觸過舞台戲劇表演的觀眾會因此受吸引,願意在未來進入劇場觀看,這也是我想堅持下來寫長文心得的初衷,如果能讓更多人認識優秀的舞台劇目和資訊,那就太好了!
▼ 個人感受參考:
故事劇情 7/10(順暢好理解,好入門)
舞台美術 9/10
節奏掌控 8/10
參演人員 8/10(演員們的詮釋很加分)
音樂歌曲 7/10
★ 推薦指數 8/10(非戲迷都推薦看的程度)
( 圖片來源:台南人劇團官網與Google Images)
◆ 別忘了在下方的Liker拍5下手,支持一下這篇文章吧!
◆ 大多文章不會鎖付費,但要是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贊助】我、給我些鼓勵喔!
◇ 同步發表於 Vocus方格子【衷零|觀劇觀影與原創】專欄
◇ 一些較短的觀影觀劇心得只會放在Instagram【@natvinger1989】,歡迎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