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吃野味初體驗兼評野味傳統
吃野味的歷史應該跟人類的發展史相當,在原始人時代,茹毛飲血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宮廷貴族,對野味更是發展出一套理論。明清時期,「水陸八珍」至少包括了豹胎、獅乳、獼猴頭、鹿尾、象鼻、駝峰、鹿筋、熊掌等。時至今日,仍有些國家的民眾認為野味即代表著山珍海味,尤其當提到鮑魚、魚刺、熊掌,部分華人仍認為是珍貴佳餚的代名詞。更有甚者,中國部分地區的民眾仍有吃珍奇異獸的習慣:例如果子狸及穿山甲等。
我記得在2001年(仍是大學生)曾到天津去與當地大學生交流,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當地大學生拿著酒水,帶著我們一群人到一家當地餐廳吃飯,餐廳布置很簡單,就像是路邊攤搭建起來一樣,但似乎非常熱門,裡頭食客眾多,時而爆出巨大的笑聲。
當天晚上的主餐,我至今難忘,是野鹿肉及驢肉。當然,那家餐廳還有其他更奇特的肉,只是我連菜單上各種異獸的菜名都不忍觀之,何況是去點餐。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野味。
我只記得最後我吃得不多,但酒倒喝了不少,或許是為了彌補心中那一絲罪惡感吧。
後來,我探究了為何人們喜歡吃野味。現代人的營養充足,蛋白質理應足夠,我能理出頭緒的理由中,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外,就是人們對野味有一種想像,即「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若是男人,當然要吃些虎鞭之類的食材,因為吃什麼補什麼。
只是,當進入工業化時代後,人們對於自然生態的破壞已日益嚴重了,吃野生動物不僅僅是讓物種陷入生存危機,對人的健康也是危險重重,因為現在的污染源太多也太毒,根本無從得知吃下肚的是不是乾淨的野味。
古代的情形與今日迥異,如果還在用古代的標準當作現代生活的唯一指標(而不考量外在環境的變化),那麼人類危機之日則不遠矣。
本文選自:nenesoda.co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