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Jamie Wang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錢穆故居

Jamie Wang
·
·
特地挑了一天好好的走走看展,在天氣變熱之前。這次是故宮 - 錢穆故居 - 北美館的路線

似乎應該要照順序,但我想要從可以寫的最快開始,誰叫我今天又睡晚了,誰叫我依舊是工作量爆棚的社畜。

離開故宮後,我漫步走到了錢穆故居,在這之前雖然一直有耳聞錢大師的名字,卻一直沒想去了解他。直到幾年前我開始看了大部頭的歷史書,一開頭就介紹了錢大師的考據精神,也開啟了我對於歷史需用更多不同角度、多一點的思考來觀看的新大門。

再之後因為突然想看一下先秦思想(主要是墨家及縱橫家)於是就查了些資料想要買書來看,一查又是以錢大師的著作為主,這才真的開始研究錢大師,也是因為這一研究發現原來台灣有大師故居啊~剛好前陣子看了一本講名人故居的書,裡面也提到的錢大師故居,於是就將這件事放在看展排程裡了。

隱身於東吳大學校園內的大師故居著實讓我出乎意料,出乎意料的點是我以為我第一次到東吳大學會是聽音樂會,萬萬沒想到是因為要去名人故居。

由於我是從故宮步行前往的,所以不清楚開車或騎車應該怎麼去。從故宮步行前往的路上也一邊慶幸還好這兩天天氣又涼下來了,不然我真的會中暑!也因為是步行前往,越走越心虛,因為要轉彎的地方就是在隧道入口,要不是路上一直有學生擦身而過,真的會以為自己走錯路,在此再次感謝偉大的google map.

大師故居就在隧道口急轉彎後走一小段路看到警衛亭就到了,大師故居就在警衛亭正後方。這應該是大學後門的警衛亭,因為非主幹道,也比較沒人車,看到警衛亭後就大膽的往前走一點,左手邊看到斜坡迴轉就可以到了 - 是的這一路都沒有照片紀錄,因為我懶。

說真的一進大門我第一個反應是:斜坡好斜,這樓梯這麼長?大師每天回家不會累嗎? 但後來想想應該是我多慮,因為大師應該不像我那麼懶惰是會好好運動走路的。

入口處


應該要說小而巧嗎?室內空間不算非常大,但放在現代人居住的尺寸比例來看又是非常大的。

故居本人


進門處有平面圖告知每個空間的用途,主要保留了1樓的客、餐廳,2樓書房及臥室,比較可惜是沒有調整過的空間,在以前的用途講解,所以我就一直很困擾廚房跟廁所到底在哪?雖然根本不關我的事。門口也有張貼故居會舉辦的講座及活動資訊,大多與文史哲相關,好多主題我都想聽,但真的太遠了對我來說😭

客餐廳是大師會客及上課的地方,對的,博士班就是在餐廳上的課超酷。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是時常會在老師家上課,那時候總是會把時間拖很長,說是上課又不單單是上課,多延伸而出的時間也是受益良多,而非正規的教育空間也會讓學生與老師間少了些距離感。

餐廳/上課處

客廳一隅

客廳有很多字畫,以及朱熹像。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段引言,這裡面所蘊藏的意思放到這個時代更顯契合,值得深思。但為什麼框是反的呢?我也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認識時代


樓梯間放著許多照片,一上樓梯就會碰到書櫃,右手邊就是書房了。一進書房第一感覺是:這環境也太好了吧?!如果我也有這樣的書房我一定也可以好好工作(絕對不會,我自己就可以保證)窗外是松及竹,時值正午,春天不算太過猛烈的陽光配上徐徐的微風,真的超級舒服!

松、竹與書


整面牆的書櫃是訂做的,大師特別做的深一點可以放更多書。但我在想的是,這書櫃量應該不夠他放吧?書櫃裡除了大師著作也看到了相當多的簡體書,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說這類型的書台灣沒有嗎?為了這種事按鈴把工作人員叫出來詢問也真的是很無聊。看了介紹文才知道大師搬離時將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後來故居成立後才再去收購書籍來擺放。

明顯不夠放的書櫃
令我深感疑惑的套書之一


書房內除了原始擺設外也陳列了大師的一些用品。其中我最好奇的是,既然都提到了大師喜好音樂,閒時也會吹簫,那為什麼要把蕭擋住一半啦~

被遮住的蕭


離開書房後會走到廊道,這個空間我一直深感好奇,到底是大師住的時候就擴建出去還是成立故居時才擴建的?因為如果扣掉廊道空間裡面走廊確實挺小的。出乎意料停留最久的地方是教育與學術成就展示室,更想不到的是我沒拍照😎 我完全沈浸在大師的著作世界裡。唯一拍的一張照是裡面一個相當隱蔽的角落有留言簿,裏頭有好幾位陸生的留言,剩下的感覺都是真的對大師有一定認識的長者,令人不禁在想台灣的年輕人到底都哪裡去了~在這裡最大的意外收穫大概是原來香港中文大學的名字是大師給的(誒?)

留言本


最後來到臥室及廊道的座椅區,都是相當簡樸的,看來一代大師的生活真的相當簡單,研究、寫作、教學,日復一日。臥室櫃上有放夫人的一些文章,當然也提到了當年離開居所的事,確實不勝唏噓,歷史果然是任人解讀。看到這邊,是的,廊道及臥室都沒有照片喔~

深深困擾我的2樓廊道(一排窗的地方)


離開建物後在庭院遠眺了一下,坐了一下,思考了一下,這些學富五車的文人大師們一個個離去了,現代人快速的步伐加上停不下來的資訊轟炸,真的會讓我們的社會與環境更進步嗎?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