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Peiy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休業日記4:吿別台北,啟程返家

Peiyang
·
·

回家是意外中的意外,是我人生早已剔除的選項

Photo by Nicole Geri on Unsplash

上個月底,我決定延長休業時間,把這一年當成我的Gap year。時間拉長,就有不同的考量。生活成本便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之一。

我持續物色台北以外的落腳處,希望能先降低房租開銷。最近幾個月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不在台北,接下來的三月更是一整個月都不在。我近乎病態的瘋狂找房,從友人居住的城市開始考慮:麻豆、新竹、美濃,再到有共生聚落的城市:苗栗⋯⋯。

這些選擇中,沒有「回家」這個選項。我早已被家排除在外,那裡沒有我的容身之處。

失根的無力與失落難以訴說,這股無法排解的情緒長期下來,轉化成一種激進的獨立— — 我只能依靠自己,唯有這樣才不會在關係中受傷。想要一個人完成所有的事,當我「需要別人」的時候總讓我感到沮喪挫折。

我一直告誡自己,千萬不能成為像媽媽一樣的大人,卻越活越像她。其實我媽也是這樣,這是一種假性獨立。心裡的韌性很小,禁不起再一次受傷,所以先拒絕一切可能,不放心所有依靠。


Photo Credit: 阿凱

在四處漂泊的遊牧生活裡,各種相遇,讓我的想法慢慢有了轉變。這個月在新竹的協力造屋,我認識了一群盈滿愛的夥伴,他們的豐盛足夠讓我卸下一小部分的自己,不再逞強。我仍不習慣展示脆弱,但逐漸明白:

只要真正關心我的人,都是我的家人;只要心能夠安定,任何地方都能成為歸屬。

母:「沒工作就搬回來吧!好好的回來休息吧」

這則訊息出現在上個月中,我媽與我斷絕關係後的首次破冰。我內心有一絲期待:該不會她變了?我們可以不再爭鋒相對。

如果對家懷抱美好浪漫、政治不正確(想改變父母、得到認同)的憧憬,建議像我一樣回家生活幾天,讓現實打擊一下,成本低廉,馬上就能見效😂

年前短暫返家,久別重逢並不感人。家裡一切安好,打出那段話的媽媽(事後才知道原來是看了我的休業日記😳)講話還是一樣傷人,我也還是一樣遇到她就沒有好口氣、常爆炸。

不同的是,我開始能夠看見其他東西。看見其實我們一直在重複小時候的互動模式:「控制/反抗」、「攻擊/防衛」、「情緒勒索/被勒索成功」,無法跳脫。

Photo by Christiana Rivers on Unsplash

這兩年我開始心理復健,在男友、朋友和專業的陪伴下面對意外開啟的童年創傷。從大哭無措、一定要求助他人力量;到可以自己默默流完淚、擦乾,調適心情。

在反覆凝視創傷的過程中,我重新經歷那些無法言語的痛苦、悲傷與憤怒,透過書寫和傾訴釋放,透過閱讀和對話理解(狀況不好的時候我只能用哭感受身體的悲鳴與顫抖)。練習接受在過去 — — 那個無法挽回的當下 — — 已是我們所能呈現的最佳狀態。一次又一次地,在旁人給予的愛中練習放下,試著原諒對方、也原諒自己。

回頭再看看我媽,發現其實她就跟我一樣,很需要「愛」罷了!


從高中畢業離家、北上求學就業,轉眼間,在台北生活已超過十年。決定搬離台北並不困難,最困難的大概是我選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 — 回家。這是比裸辭、決定休業一年,還加倍需要勇氣的一件事。

現在的我,在時間和心理上有更多餘裕,可以和我媽一起面對我們人生共同課題。幸運的話,我們也許能夠在相同情境裡,長出新的互動模式。讓情緒勒索、斷絕關係這齣大爛戲可以永遠下檔,不再上映;把情感的耗損中止在這一生,不再累世。但也許⋯⋯這只是另一場無盡的消耗?

不知道一年後回頭看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決定?假使受傷了,現在的我也已經有能力選擇離開。我已成長為自己的港灣,足夠帶自己離開傷害。

總之,我回家了!

Photo by Islam Hassan on Unsplash

本月成就(2020/02)

  • 插畫:1張
  • 音樂:寫完兩首歌,但遺憾音準跟不上生產力😭😭😭
  • 文章:1篇(休業日記4:暫別台北,回家修復關係)
  • 閱讀:《空屋筆記》
  • Pinkoi設計館審核幾乎通過了,反而開始猶豫真的要在上面上架嗎?(手續費好高😰)
  • 新竹尖石自然建築協力造屋
  • 初步整理作品網站,希望能開始接插畫的案子👉

《休業日記》是我30歲離職後開始連載的日記,每個月一篇。有興趣可以追蹤Facebook | Instagram | Medium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