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斑馬日記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讓愛發電第二季提案:在那名為絲路的思路上

斑馬日記
·
·

絲路這個詞,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深植在我的心裡。

只記得在那年服兵役,在海軍新兵訓練中心完完全全失去時間自主管理時,才想到我在原本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想做但卻沒有開始或完成的事。

後來上了船,滿腦子都在想,服完兵役後我想要怎麼過我的人生。至少在年輕的時候,補足所有在中老時期我所需要的人生養分。以為大四那年因為學長的啟發,一個人去西藏已經是我能做的極限,殊不知腦子裡能想像的,比我能做還要超越許多。

在個夜深時分,當在船艙的眾人看著電視嘻笑打鬧的時候,要不試試看絲路這個聲音在我心裡傳出。趁放週休一日的時候,衝到書局去買一本關於古絲路的書籍。樓蘭、陽關、龜茲古國,這些歷史課本上曾出現過的古名,這本書用手繪地圖一一地描述有記錄的絲路,古人是如何一關一城地造訪,跨越現今的邊境,體驗了異域風土,行走在無垠沙漠,遙想古人的風姿,抵達目的地後再轉換太陽的方向歸途。

"你這養分會不會太營養了?"

同船的弟兄聽到這樣的想法,似乎看見了癡人說夢。

當時要去西藏的我,也是在被啟發後,一股腦地搜尋所有當時可能前往的方法,最後也完成了搭火車到拉薩的旅程。我想,很多夢,若不是靠衝動和後繼的動力,還有延續不斷的自我對話,是完成不了的。

在西藏青年旅社拍下的旅客名言

爾後在青年旅社工作時遇見的每位旅客、工作夥伴和創始人的信任,船艙內的好友弟兄們的鼓勵,和家人朋友的支持下,在2013年7月,從基隆港搭船出航,到歐亞大陸進行深層探索。

船上弟兄合送的第一台旅行相機

這一路上,遇見太多的人與事,探索了太多的文化,學習了太多的語言等等,都驗證了那句玩笑話,會不會太營養了。

這些太多,只讓未來的我,有了更多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可能。今天的太多,明天就成為了過去,因為每一步都已經這是極限,明天的自我卻認為那是已經到過的目標,若昨天抵達了,那何故今天或明天做不到呢?

在伊朗伊斯法罕和朋友背包的背影

參加讓愛發電第二季的源頭,也是受到朋友鼓勵:@反現實派女子@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才想試試看,自己在八年前開始為時13個月的兩趟旅程,是不是可以用新的角度詮釋那些單身旅行的時光,讓讀者們可以因為自我需求而得到些什麼。


我想先從對我啟發最大的旅程段:中亞,開始寫起;接著是阿富汗及伊朗,最後再以重點描寫的方式來說在中國西安後的西域旅程。

關聯的讓愛發電第二季文章提到可以寫出一個時程和大綱:

一月中:跨越伊爾克什坦口岸,新抵吉爾吉斯

對於土生土長的台灣人來說,第一次跨越陸路邊境總是相當特別的。從凌晨四五點在喀什的計程車站拼車,接近中午時分的口岸,接近午夜時分才抵達的大城奧什,一天內轉換中文/維吾爾文,到吉爾吉斯的俄羅斯文,風俗民情的瞬間變換和初來乍到的環境適應,都是在這趟絲路上,將會常常遇到且思路秀抖的情況。

二月初:初見蘇聯,吉爾吉斯

蘇聯文化在初次接觸當時,那謎樣的吸引力最後讓我在歐洲旅行後,回到斯洛伐克生活的其中一項原動力。吉爾吉斯是第一個我接觸到的前蘇聯國家,每一個俄文字母,每一句俄文語言,每一天接觸的人群和每一餐入胃的傳統菜餚,都是我現在還很回味的刺激和新鮮。認識吉爾吉斯,依然怦動。


有些旅行文章在其他平台或許有人閱讀過,但一直以來我都在思忖著,如果一本書我每個人生階段閱讀都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傷心咖啡店之歌),那我自己的故事,是不是讓現在的我閱讀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呢?

藉由加入Matters馬特市,我想看看這場自我對話是不是能夠激發出共鳴,讓過去的見聞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呈現。

#絲路,大家一起來研究不同的思路吧!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