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一個實驗:尋找筆友

Liv
·
(修改过)
·
IPFS
·

不久之前有了這個想法,只是一直猶豫,要不要踏出這一步,畢竟之前選擇的方式一直是依靠自己的,在言論審查之下,每個人被迫分離成孤島,而即使眼前便有另一座孤島,極權也利用恐懼產生的黑幕一併抹去了。我時常想,如果自己可以發光,來日總會再次聯結,但我沒想過的是,如果孤島被恐懼和孤獨逐漸侵蝕,就此枯萎呢?我想,星光也需要彼此,於是決定去觸摸更遠一點的距離 。

之前一段時間我有許多想法,但未能得空整理。本打算將一些思考整理發布在平台後,再實踐這個 「尋找筆友」的實驗,轉念想想不如就在這裡先自我剖白一次。

可是又該怎麼講,從哪裡講起呢?似乎有些身份標籤可用,但標籤的劃定很容易讓人忽視雙方之間的分歧與差異,而我以為在彼此尊重与保有善意的前提下,這分歧差異才是交流當中最為精彩紛呈的部分。兩年前我與在網絡相識的網友成為了朋友,這是一份特殊的友誼,也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在此之前,我對網絡社交並不信任甚至有些抗拒,虛擬的線上交流如何能建立一份長久的親密關係 ?至今對這點我仍然是懷疑的,但網絡確實也帶來了別樣的可能,至於具體到每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可能與結果,我想探索與實踐一次。

在所有的親密關係中,我十分推崇友誼,因我認為在一段舒適的親密關係當中,維持親密感和分寸感的平衡非常關鍵,而友誼是最容易做到二者平衡的,即使偶爾失衡,它也是浪漫的,是充滿尊重 、關切與愛意的。我想筆友又是不同的,二者的親密感十分微妙,去除碎片化的交流帶來的愉悅不同於社交平台般瑣碎,也不似面對面交流摻雑了無法消除的因素。

可自我剖白該如何說起呢,我思考了多日,這比起就某個議題或電影進行討論要難得多。很巧合的是,提筆前在YouTube觀看了Joy Division的記錄片,突然找到靈感,我將當時的所有思緒流動流動記錄下來,算作一份自我訴說。

有人曾問我為什麼喜歡聽搖滾金屬,不是很吵嗎?我當時依靠直覺給出的一句回答是:搖滾是詩一樣的語言。我第一次聽Love Will Tear Us Apart是在讀高中時看英劇Silk,女主Martha在這首歌的旋律下起舞哭泣,當時我並不理解如此歡快氛圍的旋律如何會引起悲傷,直到這幾年我開始愛上搖滾,開始感受氛圍背後的情緒,這個過程是與政治啟蒙幾乎同步的,也因此與痛苦共生的體驗是同步的,可以說搖滾就此融入了我整個的生命體驗。起初我更多的沉浸在搖滾的青春、叛逆和自由氛圍當中,看到Ian Curtis第一眼起我就被他眼中的悲傷吸住了,這不關乎音樂,當然這也讓我有些不安,我總是任由自己為痛苦和悲傷吸引,也總是輕易就讀出他人的脆弱,不安就在於這樣的敏銳源於我自身的痛苦體驗。

可是Ian為何那麼痛苦,癲癇?抑鬱?失敗的婚姻?這樣的故事在他者看來是合理的解釋,當我發現他對人類苦難的深刻關切,似乎我找到了某個立足點可以窺探屬於Ian Curtis的黑洞,對每個人來說,痛苦和悲傷都是一個黑洞,有著可以解釋和無法解釋的部分,而後者則深不可見。我常常用“有著過長的情感觸角”描述和解釋自己的一部分痛苦,在需要情感注入的活 動中,我往往不是技術派可以抽離自如,而是由情緒在體內燃燒消耗,這是一種折損,因此我用很長一段時間習慣和控制自己的表達,學會掌握平衡和自我保護。因此,我能精準的識別同類,比如 演員和音樂創作者,Ian Curtis顫動的舞步,和音樂融為一體的聲音和身體,正是他的痛苦中他者無法探測的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他分明在另一個世界。我想Ian大概擁有更長的觸角,長到已經進化為他獨有的隱形身體器官, 世界所有的悲傷他都在承受。

我在另外一個世界的大多時候是沒有辦法飛馳的,痛苦給我的作用力還不足以形成飛起的反作用力 ,我時常告訴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承擔全世界的悲傷,我也沒有能力去愛所有的人,我也時常對人類抱以最鄙夷的態度卻又懷有最深的關切,因此無法真的擺脫痛苦。但可以肯定的是痛苦讓我成為了一個更好的人,這不是對痛苦的美化,只是我找到了與它共生的方式,痛苦是劇毒,它可以入藥讓你成為更溫柔的人,走入更廣闊的世界,但同時它也是致命的。在自我保護機制和痛苦的相互作用下,我在對世界的看法變得越發冷酷的同時也變得更加溫柔。這是我在紀錄片中看到Ian的眼睛時 ,泛起眼淚的原因,而不是對其中的寒意入迷,搖滾裡的悲傷對我而言是一份理解的寬慰,我想用在影片結束時腦海裡形成的一句話做最後的自我註解:搖滾是荒蕪之地上立起的墳墓,祭奠希望。

希望是不會消失的,死了一個還有下一個。

到這裡,我短暫的意識流動就結束了,文本只是很小的可以言說的一部分,當然標籤也有它的作用 ,比如我是一名自由主義者,一名女權主義者和LGBTQA群體的支持者,諸如此類。在這些之外,也希望讀到這些文字的你能感知到真誠,並願意和我一起進行這個實驗,展開一些交流。我本設計了一個話題,但最終還是瀘定由自由交互開始,因為我更喜歡即興,如果你有想说的话,想要诉说的故事,请写信给我。

不過,有一些想法需要提前說明,為雙方的安全考慮:

1.涉及隱私的問題,對方可拒絕做出回應;也請盡量避免提問隱私,比如年齡、姓名、居住地、性別 、教育背景等;

2.隱私的界定範圍以交流舒適度確定,單方具有裁定權,即一方提出不適,另一方需做相應調整;

3.除隱私外,交流時若有任何一方受到冒犯或感知到不被尊重,在無法進行有效溝通時,完全可以終止交流;

4.不加任何私人社交賬號。我個人而言,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提供牆內社交賬號,因是以文字形式交流為初衷,其他賬號也會慎重添加,請見諒。

如果你願意,請寫信給我: Livmatters0217@tutanota.com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ivA heart of gold makes you forever young.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尋找長期筆友

續:尋找筆友

弦子之後,中國女性將走向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