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红心番薯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书 day 3:5种语言 5副面孔

红心番薯
·
每一种语言都像我的一副面孔,就像四川有名的川剧变脸一样,不同的脸谱艺术传递出来的是不同的人物性格,每一种语言其实也都代表着一种我想展现出来的气质和面貌。我在选择说哪一种语言的时候,也在默认别人会在什么样的语境和文化当中,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我。

请写下你在成长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

我从小会的语言是成都话和乐山话,因为妈妈是成都人,爸爸是乐山人。虽然这两种都属于四川话,但实际上非常不一样。从成都开车到乐山要两个多小时,这两个多小时车程的距离,便足以让成都人听不懂乐山方言了。

比起成都话,乐山话的语调会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自带幽默气质。我身边的很多成都人会觉得乐山话非常搞笑,所以我平常很少在成都人面前说乐山话,因为大家会争着模仿,而我会社恐大发作。

成都话比起乐山话好像更内敛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点,跟中国其他省份的那些语言——比如吴侬软语,差距还是很大的。

但不管是成都话还是乐山话,我继承得都并不好,那些最地道的老一辈才会有的口音和调调,我是没有的。方言其实是文化的一个宝库,是需要继承的,可惜现在很多地道的方言,只有老人会说了。

其实总的说下来,不管是成都话还是乐山话,语音语调都是爽朗的,如同四川人民的性格一样,豁达、包容、乐观。这也导致每次我说四川话时我的广东男朋友都觉得我在骂人,但其实每个四川人都这么讲话。可以从四川话的俚语和歇后语中看出来,四川话的幽默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冒犯的艺术。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说唱歌曲是用四川话来完成的原因吧。

不过,骂人的时候从普通话切换到四川话,骂起来确实爽多了。

但论起来,我使用得最熟悉的还是普通话,从认同感这个角度来谈,我最认同说普通话时呈现出来的我自己。可能是因为从小所受的是大力普及普通话的教育,也可能我身边的朋友都是说普通话居多。

到了广东之后,我也开始学习粤语,不过目前还是学得很蹩脚的一个状态,听别人用白话对话,十句里面大概能听懂三句。

最近想继续好好学英语了,以前的英语都是用来应付考试用的,现在想为自己的兴趣而学。

刚刚在写的时候突然觉得,每一种语言都像我的一副面孔,就像四川有名的川剧变脸一样,不同的脸谱艺术传递出来的是不同的人物性格,每一种语言其实也都代表着一种我想展现出来的气质和面貌。我在选择说哪一种语言的时候,也在默认别人会在什么样的语境和文化当中,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我。

提到成都话,我会想到耙耳朵、摆龙门阵(四川话,意思是聊天)的四川嬢嬢和晾晒的辣椒盆,提到乐山话,我会想到冲壳子(聊闲天)的中年叔叔和翘脚牛肉,提到粤语,我会想到粤语歌、砂锅粥和大排档……

语言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可惜从前没有太关注过,不过也幸好,如今想到了,以后可以多多关注语言的好玩之处,了解不同文化培育出来的语言。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