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在Indo的M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文化歷史 |雅加達舊城區 Kota Tua

在Indo的Me
·
·
光看以上照片,會不會以為我去了歐洲? 這其實是位於雅加達北部的舊城區。
像不像個歐洲小鎮?

光看以上照片,會不會以為我去了歐洲? 這其實是位於雅加達北部的舊城區。

殖民時期的雅加達被荷蘭東印度公司 (VOC) 命名為Batavia,他們在Batavia北邊的海港興建了圍城,並趕走了一帶的原住爪哇人,只准荷蘭人在此聚居。這港口區域,正是現時雅加達的「舊城區」(Kota Tua)。

舊城區於17世紀最為風光,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成立總部,以掌握香料貿易的必經港口。但到了18世紀末,繁華鬧市還是不敵病毒 - 東南亞的熱帶天氣是瘧疾的溫床,病毒令達官貴人和權力中心也紛紛向南遷往Batavia中部,舊城區因而幾近荒廢。直至19至20世紀初隨著印尼橡膠貿易興起,舊城區才再一次起死回生。然而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以及二次世界大戰,又令舊城區再一次沒落。

獨立後的印尼政府,在70年代開始將舊城區列入國家文化遺產,但除修葺了舊城區的廣場,並將之以回教大將軍Fatahillah重新命名,以及把昔日市政廳改建為歷史博物館外,不少殖民時期的酒店、辦公室和貨倉,仍只剩頹垣敗瓦。荷蘭政府於2014年資助了由時任雅加達市長佐科威 (Jokowi) 率領的「舊城區重建計劃」,集政府、國企、以及私營機構之力,總共修復了16幢歷史建築物,部分已成為了不同博物館,也有些例如碼頭、回教廟和教堂也回歸了其原本用途。

「舊城區重建計劃」總算拯救了一些文物,但現時走在舊城區,仍會發現很多歐洲式建築被荒廢。據說不少持有建築物的私人業主都沒有動力作修葺,除了因為經費龐大外,最主要是因為改動歷史建築的法律繁複而且條文不明確,故業主寧願把它們這樣丟放著不管,讓結構隨時日自然凋零。現時報章久不久也會看到發展舊城區歷史旅遊的報導,但如果未能解決文物維修,以及舊城區一帶貧民區和小敗做成的嚴重垃圾問題,看來要發展旅遊業仍是舉步維艱。

一點題外話。18世紀末,在瘧疾肆虐、荷蘭人紛紛撤走了後,舊城區開始由中國人集結。因此現時雅加達China Town範圍仍然是和舊城區連接著,逛舊城區前,就不妨到唐人街走走,買些食材,滿足一下華人的胃。另外,2014年率領「舊城區重建計劃」的雅加達市長佐科威,於同年當選成為了印尼總統,且於4年後獲得連任,今年已是他任期最後一年,要給舊城區一個大重建,看來也難在他的任期內實現和完成了。

--

要看看舊城區的貓貓嗎? 留意今期貓咪周報 (舊城區篇) 呀 ! 其他相片,可以到我的Liker Social。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