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已然在边缘徘徊
这不是我第一个网页博客,也大概不会是最后一个。
中学时期是进行闲暇写作的高峰阶段。文字在一个类似tumblr的国内轻博客网站上,但后来那个网站倒闭了,连带着我以往未成年时期的酸苦文学和假想故事都不见了踪迹(是的,没有备份)。
总想着写点什么是基于学术与生活思考的边界开始的。近期埋头论文写作,加上自己在学科学习上的方向性偏好和社交、活动的惯性,导致朋友、社群、同辈的相处都呈现高度一致性,以至于会恍惚:这真的是我接触的现实的全部吗?
有一学期的理论课,老师突击一次课堂写作,题目为“什么是现实/实在(reality)”,不记得背诵复述誊写的理论文章是怎样讲述的了,总之,每一位主观行动者都在框定现实的边界,和存续的意义。但现实又跟客观世界中隔着台阶,跨不过的人终其一生卡在其中不得上下。保守一些或能留存自己的一方天地,不尽然地,大多数是突破“舒适圈”而不得善终。
也想说舒适圈。
第一次真实的面对和意识到我并不是大多数的无可奈何,尽然是问一个直男”你有看过91上的偷拍视频吗“
”有的,我想大多数直男都会看“。
惊讶于他的坦诚,”我知道这样很不好,但是我承认,碰到这样的视频确实会点进去看“。
N号房事件关注至今,国内网络对于相关平台的举报也发起了许多民间动员力量。我恶心,也愤怒,也会去按举报键。然而现实是,我突然意识到跟我对话的这位男孩,除去他的坦诚(或者说包括他的坦诚以外),他们都是大部分“现实中的男孩”罢了。
事实上我试图跳出我居高临下地、了解许多性别平等知识的视角去跟他对话。
我想说这样习以为常的男生,大抵在性别平等方面没有经受过太多的教育,(除去真正受过教育的厌女者以外),他们的成长连同着这坚固牢靠的异性恋制度、父权红利一样,随处可见到难以抓住具象的踪迹。
也想说他们大抵是大部分男孩,不过如此,也不以为然。
事实上当舒适圈的打破与利益牵扯了无数瓜葛时,就很难纯粹地去进行对话了。
周围的朋友,大家学习性别知识,讨论性别议题,有时候甚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到矫枉过正的状态:且不论对于情欲、身体的探讨是否可以普适于所有至少同辈的年轻人,但这些并不容易推崇的观念已然将我们形成了一个圈子(我向来排斥圈子,也排斥一切带有鲜明边界的东西。进与出,内与外的平衡本就是相处之道中最微妙的部分,如若成为不言自明的冰冷逻辑,那实在丧失了太多乐趣)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兴趣、义务、热情去关注平等、人权、性别的话语。大部分男孩,听周杰伦,打篮球,嘲笑蔡徐坤,看女团选秀,跟女朋友过纪念日——为什么要去关注不相关的不平等?
我不知道“我们”是谁。但好像,我们已经是不多的人了,已然在不可见的边缘,已然无形中并不是这个普通的“现实社会”圈中的一位。
整理研究资料时,受访者对于网络”民主“的热潮不以为然:”微博人人皆撑同志,人人均喊女权,走到街上却听不到这些声音”。是这样的,当我浸泡在那些举着各种主义,或者权力,或者大旗去对封建传统、糟粕束缚、父权乃至整个异性恋的社会制度喊打的勇士、斗士、行动者们的话语中时,我当在跟现实接轨吗?大抵是在脱节的。每一种反抗或者超然的声音都只有不可见的被边缘和可见的污名的声音。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能够进入现实的框架中,进入生活,真实的“田野”里。但是真的能接受reality吗?于我而言,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