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邁,Web3理想主義者正在重建社會未來

文倩
·
·
IPFS
·
世界上最先鋒的那群人在做些什麽?Web3流浪日記第一篇

編者薦語:

時隔一年多,與阿爪在清邁相見。一位細膩、敏銳的觀察者;懷抱好奇,行走、旅居的Web3遊民。這是一篇理想與實踐的美好結合,也是我們對創作者經濟的支持。(本篇是作者adria 在SeeDAO的投稿)


終於跟老朋友們ren、qiuqiu、jiang、cat、文倩…… 在清邁重聚了,一跟ta們聊天,就感到上海的生活正在從我的日常裡一步步退去,也讓我暫時從當代都會人最常見的焦慮(房租、打工、外表、身材、年齡…)中解放出來,將目光轉向公共議題,去探索更宏大、深邃、幽微的人類未來。非常加密朋克!

ren 說,他的理想是讓所有人都能生活得快樂。在現代社會的運作中,最有效率的那群人獲得最多的資源,這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他們在擁有了最多的資源後,還享受著最top的權力,並且用top的權力以非正當的方式為自己謀求更多的資源。而大眾只能為了很少的資源拼命內捲。在新的科技推動下,諸如區塊鏈、AI,我們有機會建構一個更有利於大眾福祉的社會。

在ren 所構思的實現路徑裡,要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從建立社群/社群開始。這個社群/社群不僅在網路世界存在,也擁有線下實體實體空間— 擁有共識的人聚集在社群/社群裡,新的想法、文化、價值在這裡交會與碰撞— 新的協作方式產生—新的社會contracts產生— 一個原型社會(prototype society)出現。而這個原型社會可能就是未來社會形態的一種最小可行產品(Minimal Viable Produt,相當於未來社會的demo版本,或者說實驗室版本。

當下的清邁,很多事情正在發生。十多個pop-up city像春筍般在這片土地上發芽。中國、南美、印度、歐美、東南亞,來自世界各地的web3社群在清邁這個大型實驗場建立了不同的pop-up city 進行著未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教育協作、以及社會形態的探索。

Pop-up City

Pop-up City(快閃城市)指的是臨時搭建的城市空間,通常只存在一段時間。它可以是為了某個特定活動或節日而建立的,例如美國的火人節(Burning Man),在那裡,人們在短時間內創造一個完整的城市環境,聚集、生活、慶祝,但活動結束後,整個城市會被拆除,恢復原貌。

從社群/社群/pop-up city到原型社會,再到未來新的社會形態,這條路徑是否可行,還需要真實的實踐與一定的時間來驗證。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先聚焦在這條路徑的起點— 社群/社群本身。

首先,明確一下,這裡我們所說的社群/社群並非是興趣小組、學生社團、遊戲公會、街道組織,也不僅是某個微信群、知識星球、豆瓣小組、discord社群、telegram群。這種新型社區/社群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實體,不僅提供生活與居住空間,也具備生產創造的經濟功能和教育功能。換而言之,這種新型社區/社群整合了家庭、公司與學校的功能與社會角色。

清邁·山海塢 圖片:文倩

一、未來社會,人們在全球各地的家

  新型社區/社群—

當下社會,家庭是最小的社會結構單元。我們一般以家庭為單位居住和生活。一個人成年後,買房子、結婚、生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然而,是否存在一種可能,人們不再僅僅以小家庭的形式生活,而是會以更靈活的方式生活居住,甚至出現不以婚姻關係為基礎的新式家庭。

這種靈活居住的社會趨勢已經出現了,越來越人選擇旅居的生活方式。未來時代將會是一個非常自由流動的時代,人們不再是在某處買一棟房子,終生定居於此。相反,人們會像風一樣,行走在世界各地,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新型態社區/社群,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居住、落腳的選擇。例如,各個Web3社區這次在清邁pop-up city,租賃了別墅或公寓,打造了共居空間,成員們可以一起生活。在中國也逐漸出現一些社區,例如安吉的數位遊牧社區,提供居住場所。當然,一個理想的新社區,不僅能提供居住場所,還需要提供情感歸屬、社交支持與安全保障。換而言之,提供「家」的感覺。

人們對新式家庭的探索,也開始出現。科幻小說《關於我的太空英雄》中,兩個未婚媽媽,各自單身生育了女兒,她們帶著各自的女兒合住共居,一起生活。這本質上則是以友緣關係取代性緣關係,建構起全新的家庭結構。

我知道這聽起來太瘋狂了,但是who knows?隨著數千年父權文明的逐步瓦解,婚姻制度作為強化父權統治的社會工具,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誰知道我們未來的家庭生活結構會走向何處?或許未來的家庭連結不再依賴性緣關係,而是基於共同理念或互助需求。或許新的社區/社群成為我們新的居住選擇,甚至成為人們建構新家庭和生活方式的基石。

相較於線上社區,新型社區/社群提供了一種實體上的實體居住空間;相較於普通的飯店、青旅、民宿,新型社區/社群不僅是一個住所,也提供了人與人之間情感上的連結。

二、去」班「化,人人都是「公司」合夥人

  新型社區/社群—

當聽到“人們未來的生活,如風一樣行走在全球各地”,你可能首先冒出來的疑問是,那我的工作怎麼辦?眼下常見的答案有,遠距工作、自由工作。然而,這種新型社區/社區將提供另一種選項。

新型社區/社群能夠承擔生產活動與經濟功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經濟實體。在現有的社會中,公司是主要的生產組織,人們透過公司體系進行協作分工,創造社會財富和價值。類似地,這些新型社群/社群也具備組織、協作、生產的功能。然而,與傳統公司不同的是,新型社群的協作與治理結構更加靈活、去中心化,是基於成員的共同利益和貢獻來實現經濟運作和財富分配。

圖為the-mu社區在清邁的共享辦公空間 大家在這裡討論專案、一起工作

成員能夠如何透過社群/社群獲得收入?

1、社區內部工作(大白話:讓社區發薪水)

社區的正常運作離不開成員的日常管理,例如維護營運、市場推廣等。成員可以透過在社區中承擔具體工作來獲得收入,如技術開發、市場運營等,通常由社區支付薪酬。像SeeDAO, Uncommons , LXDAO 等社群,都有半全職人員負責日常事務。另外,社群有時也會發布一些付費任務,例如需要某個工具的開發或其他專業服務等等。

2、開發產品或項目

社區成員可以成立專案小組,開發產品或服務。注意,這些產品和服務都將直接面向外部市場。社群/社群可以對計畫提供一定的孵化支持,例如利用其社群/社群的品牌影響力,幫助計畫go to market。計畫帶來的營收,依一定比例,在社群/社群與計畫組成員之間進行分配。

3、爭取社區資助或獎金

許多社區會設立專門的資助計畫(grants),成員可以透過申請這些資助來獲得資金支持,用於開發新計畫或進行研究。

4、社群代幣

一些社區可能會發行自己的代幣。成員持有代幣就像持有了社群/社群的股份。如果一個社群/社群在長時間內獲得了快速成長,恭喜你!你買到了潛力股,將獲得超額回報,就像在2008年買了Google股票、2016年買了英偉達的股票。不過要注意的是,代幣價格具有極高不確定性,可能獲得超高收益,也可能本金全數歸零。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在社區賺錢的方式。那麼社群/社群目前主要的營收來源又是什麼呢?

社區/社群目前主要的營收來源

1、計畫方贊助或基金會支持

目前,大部分社群/社群的資金主要依賴Web3大型計畫、基金會或個人的贊助。這些資金為社區的初期運作提供了保障,但尚未形成穩定且可持續的現金流。

2、組織活動

一些社區透過組織和舉辦活動來獲得收入。例如舉辦黑客松、web3峰會、工作坊等等。

3、內部孵化產品與項目

社區孵化出的產品(如去中心化應用或其他服務)一旦推向市場,所產生的營收通常會在社區與貢獻者之間進行分配。透過產品營收,社區不僅增強了自身的經濟獨立性,也提供了會員創造財富的機會。

4、資產管理與投資

社區可能會將其國庫資金用於投資,或透過DeFi計畫獲得更多收益。例如,有些社群將一部分資金用於購買比特幣,如果比特幣價格上漲,社群的國庫也會隨之增加。當然,投資必然伴隨著獲利與虧損的雙重可能性。這就需要社群/社群財務管理者的智慧、策略與運氣了。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型社群/社群一個非常核心的特點在於,它不僅創造價值、產生收入,還透過特定機制將這些利益重新分配給對社群做出貢獻的成員。

這與傳統公司非常不同:社區中的成員和組織是一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成員透過貢獻推動社區發展,而社區產生的經濟回報又反哺給成員。這種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公司的層級結構,也更重新定義了人們如何在組織中共同創造和分享價值。

三、讓“人”成為“人”,做AI時代的超級個體

  新型社區/社群—

學校承擔教育功能。很遺憾的是,當代學校提供的教育是以培養社會牛馬為主要目的。我們的教育教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打工人、工具人,而缺少了教育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個「人」。

尤其是應試教育,沒有教我們如何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一套知識系統,它只是給我們塞了一堆資訊、知識以及愚蠢又過時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隨著ai時代的來臨,這些資訊、知識唾手可得,這些過時的觀念也只會讓我們成為越來越disadvantage的那群人。

新型社群/社群所提供的教育,幫助我們成為獨立而完整的“人”,成為AI時代下的超級個體。

加密領域知名人士Balaji在馬來西亞新山發起的一所popup學校, 旨在彌補現代傳統學校教育中缺少的部分。

以下是新型社群/社群教育已經凸顯的一些特點:

1、探索知識,而非灌輸知識

在社區中,每個成員即是老師,也是學生,既學習知識,也分享和創造知識。注重協作與知識分享,而非傳統的單向知識傳授。

2、最好的考試是實踐

對於理論知識最好的檢測是實踐。社區內成員,完成理論學習後,可以直接合作設計開發項目,go to market, 讓市場回饋來進行檢驗。

3、認識你自己

關於哲學、人文、藝術的探討,在現代社會體系中,常被認為是「無用」、「不賺錢」的教育,因此是極大缺失的一部分。但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AI,正是因為人不僅追求效率最大化、經濟利益最大化,人還追求愛與美,追求幸福與快樂。這部分教育在教我們回答關於生命的問題。諸如: 

我是誰? 

我自己的天賦使命是什麼?

我想要過怎樣的人生?

我有什麼樣的創造力?

……

聽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感受到新型社群/社群想要實現的教育了,它不是追求一個正確答案,也不僅僅是教會某項技能,而是幫助個體建構自己的思考方式、認知系統,建構獨立且完整的人格,建構自己去探知世界的方法,也建構起充滿愛與美的人性。

關於這部分的更多內容,等我11月去到The Network School 親身體驗之後,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四、新型社區/社群的特點

成員們共同生活、居住,參與生產勞動以創造價值,並進行教育。這聽起來,不禁也讓讓人聯想到原始社會的部落和封建社會的氏族。那麼,相較於這些早期的社會結構,新型社群/社群有哪些根本性不同呢?

1、以「共識」取代「血緣」將人們連結在一起

社群/社群不是由血緣關係建構起來的,在這個社群/社群裡,連結社群成員最重要的連結是認可同樣的理念、價值,用一個很web3的字來形容,就是擁有共識。

2、社群/社群之間是非排他、非競爭關係

一個人可以同時加入不同的社區/社區。不同的社群之間不是競爭者,而是互相補充的存在,它們有各自的特點,不同的文化、氛圍與vibe。例如,有的社群/社群更偏向極客文化,成員多以開發者為主,大家一起寫程式碼、開發科技產品、參加黑客鬆比賽。有的社群/社群更偏向創作者文化,多成員以媒材、藝術創作為主。

3、社群/社群具有開放性

這裡的開放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所有人都開放申請,任何人都可以申請加入;二是成員可以自由退出。有些社群/社群會有加入門檻,會對加入的成員有所篩選,例如需要寫申請信或是繳費,比如說FWB DAO、Zuzalu。這些要求通常是為了確保成員與社區的價值觀相契合。

這些新型社群/社群正以一種打破傳統、挑戰常識的路徑,建構傳統家庭、公司、學校無法實現的生活方式、經濟模式、教育方式。

它們帶來的不僅是生活方式的變革,也承擔著經濟和生產功能。透過靈活的協作模式和創新的治理結構,成員們能夠自由地工作、生活,同時也在教育和自我成長中,探索著生命的終極意義。

接下來的計畫裡,我將實地拜訪更多的pop-up city,親身去看看它們的發展現狀,以及成員們在其中真實的生活與體驗。

以上皆為個人觀點,可能存在錯誤及偏頗之處,我將在實際探索中一點點修正。

歡迎關注公眾號:The SeeDAO 每日為您帶來精彩投稿&新聞速遞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立法會議員助理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從電子書到NFT到DOB,秦暉教授將在比特幣出新書

攝影作品徵集中,分享旅行相片,瓜分5萬獎金池

比特幣征服全世界,如何進入加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