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唔開|亂系(統)咁嚟
▋在抽屜角落裡的草稿
2022/07/13
最近時有沒確診卻被要求隔離的事發生,事主欲辯,醫管局熱線的接線員在得悉事主檢測結果為陰性後,就一貫機械式的重申:當局如有要求,市民必須遵守。投訴?可以,但必先完成隔離的要求。若要練功,必先自宮,不過人家沒有要練啊!
事主感到為難,不解為何不是所有確診者都收到同樣的隔離通知,卻反過來要求沒有確診的自己。猜想是否在資料上出了錯?傳媒替事主跟進,當局於是就收回成命,但沒作解釋。
本月初,又一宗可能牽連甚廣的醫療事件被曝光。
公立醫院處方內地藥物衛生署網頁未見註冊 醫管局:獲得政府有關部門許可才會引入
《明報新聞網》。2022/7/5。
系統一整個亂,或不只一個。政府機構各自不同的複雜系統被強連在一起,要資料即時同步,不易。到底資料是有多亂,誰知道,要命的是高層們也不知道,或裝作不知道。前一些日子,政府丟失 USB,增加了市民個資被洩露的風險,卻只被認定為不幸的意外不了了之。說好的先進精密同步系統呢?是懷疑雲端的安全性而改用 USB 來存儲及傳送?我能了解一些公司為了杜絕被駭的可能性,會改用傳真機來收發重要文件。所以上下班都帶著 USB 也是這個目的?
我非常的好奇,系統是以何種形式讓政府各部門互相同步資料,不同的使用者又是否擁有分明和適當的使用權限。
上面的報道裡說,
醫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如疫情嚴峻導致個別藥物供應緊張,或需要從不同地區進口採購合約以外的藥物,以確保病人得到適切藥物治療;在獲得政府有關部門許可後,方會引入有關藥物。
部門愈是官僚式互相推卸,就愈多人懷疑當中必有蹊蹺。零透明度,密不通風,卻怪誰在胡亂猜測或圖以顛覆些什麼。在從前的電影裡,要買西班牙烏蠅那些你懂的,要去混得熟絡的藥房,向單眼佬眨眨眼對一下暗號才行得通。幹嗎原來早已不流行了?重點是先要衡量一下自已是何許人物,或者在光天化日下,可以比眨眼更不費吹灰之力。
此藥換了新裝,但有效成份一樣
我沒嗑過太多藥,比較不懂得,一般都會寫成這樣的?那麼一般「換新裝」是藥廠發現原先包裝上的資料有誤,或是希望使用者更容易分辨真假貨?抑或純粹為銷售量才加強包裝的吸睛度?
等等,先退一步,「新裝」前後是否在同一家藥廠生產的同一編號的藥?有這個問題,是因為「有效成份一樣」這幾個字。就算是成分完全一樣,也不見得是在同一環境及其他的條件下生產出一模一樣的一個東西,最多是「同一種」或是「同款」。而且這寫著的是「有效成份」(active ingredients),是指能夠發揮藥效的成分而已。其餘的成分呢?
舊瓶新酒是借來揶揄別人,我不敢相信會有人往自己的臉上貼這貶詞。
要是我沒搜錯資料的話,患嚴重肝病的人是絕對不宜服用 Paracetamol 500 MG 這種劑量,曾經有酗酒習慣或每天酒精攝取量高的,也不建議服用(如有錯請務必指正)。透明膠袋上的貼標籤卻並沒有提及,這是醫院內部的人為輕率而漏掉?註冊系統內真的有這個條碼的產品?照片看不到包裝盒本身,希望是有以䌓英對應的文字清楚列明。
這藥,誰給批的?誰最得益?看來這裡的錢途不止於商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