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敏感媽媽遇上高敏感孩子的心路歷程

si薰
·
·
IPFS
·











但高敏感孩子又是內向的小孩


從小,我的神經特別大條,我常常後知後覺,因此,雖然小時候轉學的過程,遭受到不友善的對待,但其實心靈上並没有很深的傷痛,我還是期待和同學玩,没有對人群害怕。


我其實是個比較天真的人,很多事沒有想的很深入,也想的太簡單,所以,當我選擇結婚時,大慨所有人認識的人都非常緊張,因為我比同年齡的人,思維更單純。


當我生下女兒的時候,護理長以為我是個未成年的未婚媽媽,她直到與我熟稔後才告訴我,我其實很習慣,因為個子嬌小,在公司裡,當時是最年輕的妹妹,他們大家真的都很疼我。


他們聽到我要結婚,都要昏了,還說我會把孩子給搞丟了,當時的我,把結婚想得太容易,更把生兒育女想得太簡單,我結婚的勇氣,是這輩子最大的時候,父母一直希望我可以晚點嫁,然而我還告訴他們,我會把結婚的事情全部準備好,你們來參加就可以了。


初生之犢不畏虎,那時的自己,真的把所有事想得太簡單,當我生下女兒時,在醫院,護士把孩子的包巾包覆的很好,但給我一抱,這包巾全部散了,笨手笨腳的我,無助的哭了。


我一心一意,想學會當個媽媽,母奶是我認為當媽媽的象徵也是對寶寶最好,我期待自己可以做到,但是天與願違,我根本就只是重看不中用,努力了半天,吃了許多所謂發奶的食物,就是没有,為什麼沒有還又漲又硬的,真的好痛啊!


護理長幫我用手按摩,那痛覺讓眼淚忍不住滑落,我的心情非常低落……,新生兒洗澡更難,我根本無法做到,在醫院住了半個月出院後,都是媽媽幫我做月子,我當時還在上班,女兒都是媽媽帶大的。


那時的我,雖然生了女兒,但自己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高敏感小孩,現在我才明白我的女兒是高敏感小孩,回想她很小的時侯,在公園溜滑梯,只要小朋友靠近,她就退到後側,讓別人先玩。


小時候,她總是怯生生的一個人在教室的角落看書,她可以像個小淑女,靜靜跟在我身邊,她總是没有聲音希望自己不要被注目,我渾然不知,我自認可以幫助她的決策,只是把她推向更遠的地方。


國小的她,在校園最開心的事是尋找四葉幸運草,一個人做這事,我和老師聊到此事,我們常在想,這年紀的小朋友,總是腳底抺油,坐不住,而她真的不一樣,我總希望她可以往人群靠攏,我自做主張的舉動,郤讓她的壓力倍增,没有表示不代表認同,沒有拒絕不代表接受,我郤不知道,她將像太空船迷航在浩瀚的銀河系中.没有拒絶的勇氣 ,她壓抑自己,勉強自己接受自己不愛的。


國中旳她,在青春期,愈來愈迷失自己,面對未來,充滿無力,我郤不知她的感受,我想著她總代表班上去畫畫比賽,讓她繼續學畫吧!她没有拒絕,這一連串的學習,她考上復興美工,每天每天都很辛苦的渡過她的每一天,直到她崩潰那天 ,我才明白我竟是如此的推著她往毀滅之路前進。


她對人群恐懼,她害怕和人說話,我實在太訝異!她是導覽專班,還代表學校參加全國高中校刊編輯訪問,我郤不知道這些事讓她十分痛苦,她是如何壓抑自己,完美的自我表現,當她憂鬱症發病時,我的世界也跟著崩塌了,我的女兒這麼痛苦,而自己郤後知後覺。


我在那段過程寫了短篇故事,星期三的夜,是我想像我女兒的心情寫的,這輩子最挫敗的感覺,我口口聲聲最愛我的小孩,郤那樣無力,我現階段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顧好,好好的陪伴我的兒女爬過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反正已經傷痕累累,就不怕更多的傷痕,前陣子的墜樓事件,我看了,心又很難受,我心中真的感恩,女兒在,什麼都好,也明瞭開心真是世界最珍貴的,不是每個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我面對女兒的憂鬱症,因為擔憂焦慮症復發來的又急又猛,那時真的很慘,不知流了多少眼淚,誠實面對自己,豁然開朗,我不該陷入這泥沼中,爬不起來,我得好好的,感謝生命中的所有貴人們,讓我堅強的面對,看了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讓我感受很深,也希望自己能像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那樣堅定的意志。



透過閱讀讓自己明瞭自己,了解女兒可能遇見的難題

認識高敏感族

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獨特,感受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 ,這本書明確地解析到底什麼樣的人算是高敏感族群,而擁有這項特質的人如何從中發掘自己的天賦,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與可能,並肯定自我價值以及強化內在素質。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静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si薰金融業的我 斜槓人生 面對未來,換一種心情 面對工作,换一種思維 面對自己,誠實以對 面對別人,輕鬆以對 新的年度,新的目標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