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風翔萬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2019陪病住院滿月觀察筆記

風翔萬里
·
·

前言

回應之前 @梯簡 詼諧版的陪病日記,在此整理分享個人FB舊文,作為一個住院滿月的紀錄,也分享一下作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家屬的陪病心情。

近年父母年歲越高,身體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時來犯,家母是多年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病患,長期必須注射及服藥,三年前(2017)因為下肢動脈阻塞造成間歇性跛行,已進行過左腳的氣球支架血管擴張術和右腳的血管繞道手術。


2019/8/12 觀察日記-門診轉急診

前幾日請休假和老媽回台南探訪親友兼旅遊,考量長輩體力負荷,在旅程安排都很閒散隨性,也沒有什麼需要耗費體力的行程,但是發現老媽只要稍微走動或躺下就喘,時不時頭暈發昏、渾身冰涼,常常走不到50公尺就要休息,經常感到疲倦和食欲不佳。

我思忖覺得很有可能因為心臟不適引起的症狀,於是在旅途中就先上網預掛老媽固定看診的醫師門診,待結束旅程回到台北隔日立即就診,醫生旋即安排進行抽血檢查,立刻判讀數據,醫生認為老媽患有心因性心臟病的指數很高,建議當日立刻前往大型教學醫院掛急診。

由於母親前次腳部手術是在台北三軍總醫院進行,於是我們立刻帶著上午的血檢報告,立即往三總急診部就醫,或許適逢農曆七月急診的患者不算很多,效率很快的在數個小時內馬上安排做完了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胸腔X光攝影、血液檢驗等諸多檢查,然後確定老媽有胸腔肋膜積水現象、瓣膜性心臟病的問題,急診醫生在急性期先用藥物進行積液治療和留院觀察,之後還需要由心臟外科進一步診治處理。

#住院人生Part0

#覺得不對勁立刻就醫

2019/8/13 陪病觀察-住院Start

在急診室待了一晚,老媽因為注射強效利尿劑以排除胸腔積水,幾乎每一個小時都需要起身小解,母女倆差不多一整晚都沒睡,天亮後醫生來告知建議立即住院,所幸再過幾個小時,上午很快就排到病房了,下午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都來探視及解釋目前病狀與建議處理方式,決定要先做肋膜積液引流,之後再進行心臟血管細步檢查或手術安排。

#住院人生Part1

#肋膜積液

2019/8/15 陪病觀察-引流處理和檢查

8/14下午護佐推媽媽去進行肋膜積液引流,醫生看了胸腔X光及超音波照片後,從老媽右後體側用一根長針進行穿刺,然後用管線連到一只空玻璃瓶,40分鐘就接出了近550CC帶些微血液的深黃色積液,想不到強效利尿劑打了一天一夜還有這麼多體內積水,但做完後老媽說覺得呼吸有明顯感受比較平順舒服一些了。

8/15近午時分老媽去做心導管檢查,檢驗得知心血管主要動脈的狀況都不好,醫師向家屬進行會議,判斷以外科直接進行心臟血管繞道手術會是比較建議的處理辦法,所以明天早餐後禁食,要開始做各種檢查為外科手術做前置準備;午后小睡後,每隔一小段時間老媽就嚷著要吃各種東西,吐司、豆花、雞腿堡、水果、餛飩湯、果汁、炸雞輪番上陣,護理師說可能是被禁食的心理補償機轉,食慾轉好是很好,只是一直跑進跑出買東西、秤重量和記錄有點麻煩就是…

#今天普度

#媽媽被豬附身

2019/8/19 陪病觀察-手術前祈福

確定要動心臟開胸外科手術,特別跑一趟松山奉天宮(天公廟)來幫媽媽即將進行手術祈福,在大雨襲來前趕緊回醫院。

2019/8/22 陪病觀察-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媽媽原訂今天上午動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昨天下午臨時接到加護有緊急手術患者,原預定使用的床位已被佔用的通知,暫訂推遲一天手術。

上週拍完心導管檢查,心臟內科就建議直接改以外科手術治療比較好,週六上午外科主刀醫生和家屬商談手術概況及風險評估,因為老媽血糖控制不穩,因此本週都是在進行術前檢查及穩定血糖,養生休息、儲備體力。昨天整理好病房衣櫃和邊桌抽屜,通知老爸把東西載回家,因為術後媽媽得在加護病房觀察數日,必須先把病房床位清空讓出。

這幾天節制飲食和選擇低GI飲食,所以老媽血糖數值還算可以,但每每清晨五六點時血糖都非常低(今天只有55),為此先買兩條巧克力備用。今早張羅好媽媽的早餐、午餐食物,悉數秤重紀錄,交代老媽之後要記得把用餐時間填進紀錄表,還有必須向護理站確認明日手術正確時間及需要哪些術前準備。

老媽這一生也是多災病,光是手術史也開過盲腸炎、肝膿瘍、子宮肌瘤與單邊卵巢切除、車禍腦血腫塊清除、顴骨重塑整形、下肢動脈導管支架及繞道手術,然後這一次輪到要開胸了。

母親前次央及生命的重大手術,我還是國中生,當時只知道媽媽九死一生,但自己對生死疾患還沒有什麼深刻感受。近年因為祖母和媽媽的緣故,常在醫院陪病聽聞各種人世百態、人情冷暖和送往迎來、生死無常的故事,這世上好像比較功利、心腸比較狠的人往往才會是嬴家。

#醫院陪住10天成就解鎖

#儘量保持平常心

2019/8/25 陪病觀察-加護一週間Part1

媽媽上星期五8/23下午已經施行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上午等待時間因為禁食,有施打葡萄糖維持血糖不要過低,手術結束後主刀醫師口頭報告說,原本想接三條繞道血管,但因內乳動脈狀況也不好,所以沒有取用,而是從右大小腿各取一條隱靜脈作為繞道血管之用,只接二條繞道血管的實際手術施作時間大概4個小時,連同前後等待、準備、恢復和移室交接,前後大概8.5小時。從恢復室出來推往心臟外科加護病房時,看到滿床監測儀器和插了各種管線的媽媽,一瞬間覺得有很想哭的衝動。

手術後當晚在加護安頓好時有在床邊呼喚,但老媽應該麻醉還沒退所以沒反應,護理師有指示需要準備一些個人使用的照護生活用品。在心臟外科加護病房期間主要要觀察術後恢復狀況,要訓練自主呼吸和監測各種生命跡象,通過呼吸評量後才能拔管和轉回普通病房,家屬在指定時段探視要在穿隔離衣和洗手才能進入加護中心。

8/24週六白天整理家裡的和室及電動床準備給媽媽回家後使用,傍晚和爸爸來探視,當時老媽已經清醒意識清楚,但因為有插管不能說話、吃東西(暫時是以鼻胃管灌食及沾水在嘴唇解渴),老媽想說話時可以用白板寫字表達。

8/25週日早上媽媽的呼吸測試還沒達標,各種監測指數都還行,遇到主治醫師巡房時,有請教腿部傷口,預估大概也要10天後才能拆線(因為媽媽是糖尿病患,傷口癒合可能會比較慢)。因為今日過午住家社區有普渡祭儀又匆匆搭車趕回家準備,傍晚再出來夜間探視。

#加護一週間Part1

#醫護24小時照料

8/27 陪病觀察-加護一週Part2

媽媽術後在心臟外科加護已經四天,離開加護後可能需要比較多照顧陪伴,於是在加護期間儘量正常上班,好把假留到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復健時使用。

8/25星期日夜間探視的時候剛好遇到媽媽腿部換藥,護理師拆開有血漬的看護墊、繃帶、紗布,清潔傷口週邊皮膚後換上新的包材。我說看到傷口那麼長會覺得有些可怕,護理師說腿部傷口雖大但比較表淺,幾天後就會漸漸癒合,可能還不若胸口的傷口來得痛(畢竟有鋸開肋骨),而且因為有施打抗凝血劑,在傷口未癒之前可能還會滲血。我有問老媽傷口會不會很痛,她也搖搖頭表示還行,如果疼痛尚在忍受範圍就好。但看到從大腿至小腿七、八十公分長的傷口,讓人覺得不免心頭一顫。

8/26星期一夜間探視,腿部已經拆掉大多數包材,只用長條紗布和醫療膠帶固定蓋住傷口。媽媽因為不能進食所以會一直要水,但護理師說現在插管不能吞食,所以嘴唇沾水要注意不能沾多,以免嗆到。按阿姨的指示幫媽媽做手腳身體按摩,促進血液循環。我有觀察到老媽左手浮腫,醫師說是因為躺著幾天沒有活動,所以身上不免會有積水,而且加護中心避免患者無意間扯掉管線有施以保護性約束綁著左右手,但腳部沒有約束可以活動,所以積水就積在手部。探視時段結束前有幫老媽再鼓勵打氣一下,呼吸評測再努力一點達標才能拔管和移出加護,拔管後就能吃東西了,要加油喔!

8/27星期二早上小阿姨來電詢問狀況,說同事的父親也是冠心開心手術,但兩天加護就轉回普通病房,老媽在加護四天了怎麼都沒有進展?我回答其實老媽生命徵象都還穩定,只是因為呼吸評測沒有達標,所以還不能拔管。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胸部有傷口不敢太用力,二方面是媽媽學東西比較慢,可能沒掌握到要領,再讓她多試一兩天看看吧。總之希望老媽快掌握到訣竅,通過呼吸評量轉回普通病房,開始心臟復健活動,這樣離恢復平常生活又會再近一點了。

#加護一週間Part2

#點播金智娟開心女孩

2019/8/28 陪病觀察-加護一週間Part3

8/26呼吸有進步但還未達標,要鼓勵媽媽自己多深呼吸,增加呼吸量。醫師評估等呼吸狀況調養好一點再拔管,以免拔管後情況不好得二次插管傷害更大。媽媽腸胃對管灌配方奶有點不適應,經營養師調整後改為沖泡蛋白粉灌食。加護中心的護理師每半小時會幫忙沾嘴唇,每二小時會幫忙拍背翻身。

8/27呼吸評量達標,中午後拔管,之後要繼續做深呼吸練習。除了因為插管致使咳嗽有點疼痛,其餘沒有疼痛不適。下午拔除呼吸管後,水可少量慢慢喝,也可說話。但醫師指示剛拔管喉嚨還有不適,儘量少說話多休息為佳。

因為插管造成積痰(管線線材細菌的緣故),要鼓勵媽媽儘量把痰咳出吐掉。護士每半小時會協助沾水或給喝一口溫水,若會嗆水就不能喝。鼻胃管還留著,要等到喝水不會嗆,再慢慢進展到拔除管線,護理師說肺部嗆到容易造成肺炎,因此不能著急,要慢慢來。醫師說心臟好了,各個器官也要跟著配合活動起來才能復原,呼吸練習尤其重要,但不過才幾天光景,老媽已經完全忘光三球呼吸訓練器怎麼吸,之後得重新練習。

夜間探視時,老媽雙手已鬆綁可自由活動,左手水腫因為手部活動有比較消腫。探視時段有一半老媽剛好拿著手持管線在吸入噴霧式藥劑(有一種抽大菸的既視感),所以先幫忙按摩手、腿和肩背部,沒有練習吸球。用吸管少量喝水時還是會嗆到,所以餵水沾水各半。可能拔管後喉嚨還不舒服,媽媽多以氣音或寫字溝通。病床扶手有一個大塑膠袋,裡面已經累積很多衛生紙餛飩,有努力在把痰咳出。

護理師說老媽恢復狀況不錯,最快隔天醫師同意後就會移出加護,入住普通病房,屆時會及時通知入住病房及床號。胸口和腿部有傷口目前還只能擦澡,照顧時要注意傷口不要弄溼。回家後就先準備一些住院換穿的衣物放行李箱備用,並留言傳訊提醒阿姨若白天進行移房時,記得取回加護中心置物櫃內的生活用品。

8/28確定媽媽可以準備離開加護中心。在加護最後的上午時段,老弟有請假來探望。前晚灌食後老媽一直脹氣,早上喝安素約3/4罐、50cc水,沒嗆,為保險起見鼻胃管先不拆除再觀察看看。醫院建議管灌安素一天約要6罐營養才夠,若分四次進食一次要1.5罐,若分6餐每餐1罐亦可。

下午移入普通病房,老媽還不太會深呼吸,肺吸氧量還不足,得戴氧氣罩輔助,血氧濃約在91,標準要達95以上才行。主要得靠媽媽自己多深呼吸,讓肺擴張,吸氧量才會上升。三餐及睡前要各做15次深呼吸訓練,以增加呼吸量。

因為尚有鼻胃管留著,醫師說吃固體較不會嗆,並考量術後營養補充,建議先訂餐讓營養師調配媽媽能吃的食物試試,並買幾罐亞培安素備用。下午在普通病房吃流質東西(醫院調配的點心濃湯)已不會嗆到。練習次數、吃、喝、排尿等都要加以記錄。

離開加護後可能沒再打止痛劑,開始有傷口疼痛感。明天起要開始練習站立、踏步等復健活動,逐步增加心肺耐力,鍛練體力恢復。

#加護一週間Part3

#點播張雨生沒有煙抽的日子

#今晚開始住醫院again

2019/9/2 陪病觀察-復健攻防戰

8/28星期三下午,媽媽移住普通病房,我請休兩天假,從8/28晚上起連續照料4天。媽媽手術後需要儘快開始訓練呼吸使肺葉擴張,增加呼吸含氧量,避免心肺功能低下。為了清除肺部積痰,每天要使用呼吸器吸入化痰藥和支氣管擴張劑4次,並搭配拍痰機和蒸汽機薰蒸呼吸道,儘量讓積痰排出,避免引發肺炎。此外每天要練習深呼吸60次以上,增加肺活量,並且儘量下床走動鍛鍊體能。

平日下午會有(很帥的)復健科醫師和呼吸治療師來教導做呼吸練習和復健活動。媽媽呼氣還行但吸氣力道太弱,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學不會深呼吸,呼吸頻率和深度普遍都比較急促短淺,胸腔擴張幅度不大。

住到普通病房後可以開始自主進食,雖然有訂醫院營養餐,但媽媽起初連續三、四餐進食量都非常少(皆少於100克),所以8/29週四中午營養師訪視時,建議先改回灌食配方,這樣每日基本的營養和熱量才足夠,而家人帶來的固體食物可作為額外營養補充。但媽媽可能有乳糖不耐,只要喝牛奶很快會拉肚子,後來就儘量只餵高濃度的沖泡蛋白粉。8/29週五傍晚拆除鼻胃管,餐食從晚餐起也換成切碎較軟的菜和粥之類的半流質食物。和術前一樣,睡前打完長效型胰島素後,到凌晨四五點都有低血糖問題,後來就有備著巧克力或吐司以便凌晨需要即時讓媽媽食用。澱粉類食物每餐多少仍要強制吃一些,不然有時會有血糖過低的情況。

8/29週四有拍X光和超音波,腹部因為之前臥床有很多氣體和積便,所以有使用藥物和塞劑刺激排便。但一直到8/31週六早上,媽媽一直有點拉肚子,經常想上廁所都來不及告知,或者只要移位一用力就會漏便,2天下來已經換了七、八次床單和手術服,護理站的手術衣都被我拿光了(掩面),導致護理師直接來建議買成人紙尿布會比較好。使用便盆椅時,因為媽媽可以自主站立,所以儘量讓她站著自行清潔,我從旁協助,使用尿布也都採站姿穿脫,藉此增加站立時間和次數。8/31起沒有再塞塞劑,9/1晚上七點排便終於開始稍微有點固體形狀,有持續吃幫助腸道消化蠕動的藥。

可能因為積痰感到喘、胸悶緊繃或肚子脹氣,媽媽經常側坐在床沿,靠著扶手弓著上半身,說這樣比較舒服,不太能躺,一直堅持床頭角度要搖很高或接近坐姿睡,否則會無法喘氣。胸口的緊繃胸悶感,護理師解說應是胸部傷口癒合造成的不適,是術後正常情況,會視患者情況開止痛和助眠藥物,開始穿穩壓衣減輕胸部傷口疼痛不適。

轉入普通病房後連續數晚媽媽幾乎都沒睡,每隔一會就時躺時坐,但老媽坐坐躺躺翻來覆去一整夜,一樣沒睡好並會導致腰痠背痛,因此有儘量幫忙按摩肩頸和腰部舒緩。睡眠日夜顛倒的情況,經醫師建議白天儘量不要躺著或睡著,8/30起維持讓媽媽只午睡1-1.5小時,傍晚復健運動回來也只休息1小時左右,但因為媽媽本來就有睡眠障礙,比較平穩的休息區間大致最長只能維持1.5-2小時以內。因為媽媽幾乎不睡,連帶我也睡得很少,只能用她小歇的時段儘量補眠(睏)。

8/30週五上午請三軍醫院美髮部來病房幫媽媽洗頭,梳洗完整個人精神、食慾和心情都不錯,早上有下床站立及在病床週邊練習走動,午餐後借輪椅推她出來院區晃晃排解無聊。下午的呼吸訓練復健科醫師有使用塑膠吸管讓她練習,有吸得比較好一些,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對,可能是眼前空空的想像不出要怎麼做,醫師也說應該是要領技巧還沒掌握好的緣故。手術前幾天有我和阿姨有讓她試用三球呼吸訓練器,當時第一顆球(600CC)還有被吸起,但術後復健訓練或護士來指導時都沒能成功。

8/31週六媽媽說會頭昏,醫護認為是臥床太久的姿勢性低血壓造成,多下床走動就可以減緩,所以帶媽媽到心臟復健走道鼓勵她嘗試推著輪椅練走路,初次練習走了8+4公尺,以及從病床走到病房走道對門扶手來回4+4公尺。我和阿姨發現捏住老媽的鼻子練習,她可以比較深度呼吸擴胸。9/1早上在病房走廊來回走了約15公尺,早餐後和午休後在30公尺長的心臟復健走道來回走6趟,有幾次可以一口氣走完60公尺再休息,發現媽媽走路運動時可以比較自然的抓到要領,深呼吸正確率會比較高。

護理師之前建議每日水份上限1200CC,扣除食物中原有的水份,最好不要超過1000CC。8/31星期六親人們帶來的食物比較多,上半天吃了不少,水份攝入有超標,原先的手腳浮腫情況有變嚴重,醫師指示施打利尿劑排除水份,9/1嚴格限制管理水份攝取在900CC以下,到9/2凌晨左腳浮腫已差不多排除,左手前臂的浮腫大概緩解一半,右腳因為有取靜脈的傷口,要等身體漸漸比較適應少一條主要血管時,就不會再浮腫,換傷口敷料時有看到癒合情況還不錯,也沒有感染現象。

9/1傍晚老媽一個勁的說不舒服,使性不吃晚餐及餐後藥,怎麼問都只會搖頭,請醫護來探視又表現得好像沒事樣。跟她好說歹說醫生用藥有時效性,午餐藥到晚上已經差不多藥效過了,趕緊把晚餐和餐後藥吃掉就會感覺身體輕鬆些也不理,礙於老媽空腹也無法吃藥和打胰島素,僵持3、4個小時。因為媽媽不吃東西,只好強制先讓她把氣管藥吸入和做拍痰、蒸汽薰蒸,8點半趁商店街打烊前去買我的晚餐,回來分一粒蒸餃引誘媽媽吃東西,以為她終於肯用餐了,趕緊把晚餐和家裡煮的魚肉端給她,結果居然立馬翻臉說不想吃(傻眼),過9點索性把餐食都撤掉,請護士一起進行勸說,然後換我吃給她看,過一會媽媽說要上廁所,我教她多揉揉腹部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原來是脹氣害的),清理完後好不容易說動她吃掉半片吐司、櫻桃葡萄各2粒,喝麥茶和水,併服晚餐藥和解藥苦的巧克力,總算結束這回合母女對戰。(真心累)

9/2白天已安排做一些檢查尋找喘氣原因,如果胸腔積水或積痰嚴重,可能會再做引流排除以緩解症狀。目前自主呼吸血氧濃度約93-95%之間,感覺復健運動可以有效增加血氧(正常人標準是99%)。希望老媽再加油一點,而且晚上可以安穩睡覺,因為在醫院陪床的我今天上班已經忍不住打瞌睡了~(好睏)

#老人囝仔性

#當看護其實很忙碌

#病患半夜很番很挐是一種定律嗎

2019/9/6 陪病觀察-訓練體力、練習走路

9/2起試行一週親人輪流排班進行白天照顧,晚上下班後我再回醫院接手陪伴的方式。本週為改善作息,每天強制最晚早上8點就要媽媽起床梳洗用餐,白天儘量都不讓媽媽久睡,限制午休或復健活動後的休息在1-1.5小時。

老媽或許已經連續多日坐著睡覺會覺得腰酸,很樂於使用拍痰機。但吸入化痰藥或蒸氣時會覺得不舒服,經常一直用手撥掉或取下面罩,必須強制施行薰吸藥劑過程。

9/2早上從手術服改穿自家準備衣物,因為胸前還貼有心電圖貼片隨時偵測,腳上還纏繃帶需要穿開襟上衣和寛管褲子,下班後在西湖市場採買幾件不同長度的寛褲給媽媽穿。

老媽連日來日夜顛倒情況導致有些迷迷糊糊,有一次半夜沒喊人幫忙,想自己下床上廁所卻跌到床下,驚動夜班護理師來幫忙。胸悶、胸痛時會脾氣不好,所以強制不讓媽媽拖延餐和服藥時間,讓藥效儘量長時間連貫,不適的情況就有稍微減少。胸悶或疼痛大致是一陣一陣,時間短約10分鐘長則1、2小時。

9/3睡前媽媽有服用助眠藥劑,但還是睡很少,熄燈後約2小時就會轉醒或上廁所小解,之後就難以入眠。9/4凌晨都只睡上半夜,三點吃東西、上廁所,四點多上幾乎都醒著,約莫凌晨2、3點到早上5、6點都不睡,5點多就喊我起床上班...囧,等天亮後才開始愛睏。(崩潰)

這幾天半夜凌晨肚子餓,會投餵少量餅乾和微糖麥茶,或者是沖泡200CC蛋白粉喝。擔心喝豆漿會脹氣,所以買幾瓶240ML的蔬果汁代替早餐配送的豆漿。市售米漿、糙米漿一瓶皆400ml以上,最多只能喝半瓶200ml,否則900ml以下的水份控制必定爆表。固體食物經常耍賴吃兩口就不吃,必須強烈要求至少儘量吃掉1/3碗拌入菜的粥或家裡帶來的營養補充食物,平均每頓正餐至多只進食150克以下或更少的固體食物。

教媽媽很多次上床要先坐在床沿側再慢慢移動身體上床,可是她老是忘記,經常試圖用會觸動傷口疼痛的正面爬床,爬上床後又要自己糾結痛上一會兒,需要一再提醒。

使用助行器上洗手間步行速度有慢慢在加快,走路步伐力氣有明顯提升,糞便9/4晚間後大致都已成為正常的條狀固體或成堆軟便。老媽有時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便便,至9/5仍有進廁所拉開尿布才發現有大便的情況,也有一半機會剛意識到想解便,但仍來不及進洗手間就拉出來的情況。

9/1上週日白天和晚上有推輪椅走心臟復健步道來回6趟和8趟(晚上還有自己走回病房),但練走的時候會有脾氣,但有堅持要老媽走完半小時訓練。走路的速度及何時要坐下休息是讓老媽視體能自行決定,步道兩側都有椅子,沿兩側走隨時可坐下比較安全,之前的極限是可以一次走到約80、90公尺才坐下休息。

9/4早上穩壓衣常因為老媽胸悶自行解開,護理長指示洗淨後繳回。(據說解開就沒用了)9/4起每天喝一包滴雞精或鱸魚精。因為本週一二三白天身體不適,沒有外出活動,下床頻率變少,9/5週四練走路又再打回原形,半小時來回走了七趟約420公尺。走到30、60、80不等距離,再坐下休息,休息一兩點鐘不喘就再繼續走,七八圈大概半小時可以走完。

9/5下午醫院的點心是減糖布丁和紅豆豆花(無糖),媽媽只看了一眼,動都沒動。晚餐固體食物完全沒吃,到七點多只好強迫她喝蛋白粉和滴雞精才能服藥。過半夜才給她吃睡前藥,凌晨3點和5點各起來小解一次,但至少有睡著,所以不適起身坐著休息的情況就有比較少一點。吃藥已開始吃小顆藥丸,沒有全部磨粉,會在吃完藥粉嘴巴很苦時給一粒巧克力安撫。

9/6凌晨媽媽終於能睡隔夜,3-6點時段是是這2週以來唯一有好好睡覺的一天。進食量還是很少,醫院餐和自家準備食物食用量也不多,詢問有沒有想吃什麼可以幫她買都搖頭拒絕。媽媽術後吃、睡、動都不多,元氣恢復速度比較慢。

#軟硬兼施

#看護一週報告

#不吃不動不睡

2019/9/12 陪病觀察-出院準備

自從強制執行照表操課的用藥、復健,因為運動後的疲累感,加上技術性的讓老媽近半夜再吃睡前藥,夜間睡眠時段逐漸增長至3-4小時,半夜起床小解的次數也逐漸降低至1-2次。

運動量有增加的情況下,醫院餐點吃的份量仍不多,家裡煮好帶來的或者外面買來的也吃不多。護士有提議如果患者都不吃,可以考慮停掉營養餐改買些媽媽愛吃的食物,但仍要多方攝取,很愛吃的東西也要少量食用,該吃但不愛的也要多少吃些。

因為媽媽已經叨念著住院二十幾天,很想吃大餐和出去玩,打電話請爸爸從松山車站的添好運買幾個港點來激勵她。晚上拿到蝦餃、燒賣、鼓汁排骨和滷雞翅,都是老媽愛吃的,但她只能勉強吃完一份蒸小排(約120克)就收工了。

9/9星期一早上抽血、X光檢查,並且因為血紅素偏低,醫師有指示輸血,血氧指數一直都維持在98。這天早餐、上午運動及拍痰、薰吸藥劑完成後,11點請護理站協助照料後趕回家一趟處理貸款繳款事宜。原左手前臂和腳部的積水和浮腫均已消退。

院方營養餐每天早上皆配一瓶豆漿,因媽媽還有脹氣且必須限制水份,最多只能喝一小包鋁箔包(250ml以下)才不會超過攝入標準,但超商販售的皆是400ml以上的包裝,趁外出特地去全聯買了幾包糙米漿以替換未來幾日的豆漿使用。這一天有賞光吃了一個紅豆餅。

復健行走必須哄著半強迫進行,運動時會心情和脾氣不好,會一直嚷嚷腳痠和累,但實際上已可使用助行器從病房走到醫院正門再折返(300公尺),行進速度和體力有明顯提升,來回約600公尺含休息需費時1小時。每天堅持至少走600公尺+300公尺或進行1.5小時以上長度的心肺復健。

呼吸訓練仍只能勉強吸動一顆球浮起一半,偶爾會有一兩次可以吸到頂,護理師說有些患者就是對吸球訓練器很不擅長,醫師拍攝的胸部X光片和超音波皆顯示老媽的心肺功能算是恢復得還可以,吸不動訓練器和肺塌陷應無直接相關,但出院返家仍要堅持練習增進肺活量。

9/10 凌晨5點去廁所小解中途,老媽因為突然腳軟無力跌倒,稍微撞到頭,驚動整個護理站的護理師全都衝來病房,幸好沒有大礙。早上又被叮嚀因為老媽服用血壓藥產生頭暈副作用,因此起身和走路時要慢慢移動並特別留意安全。早晨老媽回籠覺時,發現媽媽已經可以把床搖到很平緩的斜度(約30度),弓身側躺熟睡且不喘。

9/10積痰已是清清淡淡的水狀,不再使用化痰藥,只用氣管擴張劑自行咳出,但還是時不時會有咳嗽情況。主治醫院訪視說本週再觀察幾天,預定中秋節前可以出院回家休養。

阿姨照料時發現老媽總是中午吃一點點就會不舒服,懷疑是咀嚼不夠或胃消化不良造成,所以帶了梅醬給老媽排解脹氣現象。媽媽術後已二週還是一直覺得口乾舌躁,詢問護理師後被告知是因為服用利尿劑造成的影響。

到9/10止,醫院階段性的醫療過程皆已完畢,之後要靠居家自主復健,按照住院期間要求的活動項目施作復健訓練,不必特地到院復健。傷口的鋼釘因為前幾日換藥時還有組織液滲出,因此暫不拆除,之後再按醫師指定時間回診即可。

9/11加班後回醫院,完成大部份住院用品打包,只留下9/12白天梳洗、用餐和如廁的用品待收拾。老媽看完連續劇後不久就入睡,是住院以來唯一沒有吃助眠藥劑的一天,上半夜睡得很熟但半夜三點就轉醒,下半夜可以好好配合閉目養神,然後會再不經意睡著一陣子。

9/12週四上午安排出院前的抽血檢查及拍X光,中午前主治醫師確定可以辦理出院回家休養。從8/12急診、8/13住院到9/12出院,剛好住滿一個月。

#陪病報告完結篇

#住院滿月成就達成

#感謝快破產的台灣健保和專業醫護團隊

#請關注健保改革和支持醫勞盟政策推動

回家之後:累了就睡、餓了就吃、誘導運動

中秋前夕出院回家,弟弟一家回來過節,媽媽就只負責吃就好。但剛出院體力和食欲都不算太好,所以意思意思吃了一小盤就在打瞌睡了。出院前自家買的和別人送的營養品,像雞精、安素、維他命、蛋白粉、胺基酸液等在居家療養期間,每天都分配早晚吃一些補充體力。媽媽很不愛運動或走動,所以假日只好藉故說要帶她吃好料,把人拎著出門去市區、商場、街上走走,走完了再帶她吃壽司、港點、火鍋等美食做為獎勵。嗜好釣魚的老爸假日去海邊或市場,回家也必定帶幾條新鮮的魚回來幫她補充能量。

幾個月後終於從剛出院的39公斤養到43公斤(還在持續養胖中),一直很擔心運動不足會造成肌少症,2020年1月經過體力評估後開始恢復正常作息和各種勞動工作(家務和餐廳內場兼職工作)。

#回家是另一復健階段開始

#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打怪人生


尾聲

在台灣雖然看病很方便且費用實惠,但長輩們經常總是要不缺乏病識感,要不就長期忍耐把小病拖成大病,我雖然不敢說對醫學健康有什麼研究,但國中的健康教育課程還算學得不錯,老媽的糖尿病就是我從日常生活行為中觀察出病徵(吃多、喝多、尿多)後才確診,祖母生前得帶狀疱疹時也是我很快發現就立即送醫院施打抗病毒針劑減輕病症。

近年陪侍長輩,經常要與他們在舊時醫療觀念上拉扯、衝撞、協調、再教育,長輩們時常缺乏病識感,又或是長期吞忍不適,小病拖成大病,再不然就是看診頻率和用藥習慣不佳,作為晚輩在照顧他們健康上必須時時注意:

  1. 觀察日常生活習性
  2. 委婉勸說注入新觀念
  3. 確保長輩正確就醫和用藥習慣

對長輩時常關心、觀察細節,好好溝通,讓長輩們都可以有一個安心健康的晚年生活,是作晚輩的責任和孝心的體現。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