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活動】旅行路上的必須 🏕️ · 必去

【自駕/台中】貝聿銘唯一的教堂建築:陸上方舟——路思義教堂

張子房
·
·
IPFS
·
流暢如斯的曲面,非常適合把iPhone放在房脊,沿壁滑落,做drop test。

左手提着準備代工的模型和整趟行程都沒有用到的腳架,右手是照相機,背後是相機包。愉快又興奮地繞着方舟拍照之時,一對小情侶湊近︰「大哥,可以幫我們拍一張嗎?」他們遞給我已開IG的iPhone15pro,夕陽已晚,隨手拍了一張,看着他們高高興興地編輯IG,我才發現︰「嗯!?佢哋同路思義撞衫喎。十年後重看照片會不會覺得不夠完美呢?算了,可能十年後他們已忘記對方了。」

教堂的未來與未知

冠名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於1963年落成,落成60周年的2022年復修工程開始,計劃一年完工,但台灣嘛,預計工時乘1.5倍是慣例,一修就修了將近兩年。

大學時就想來這邊,但當時公車一天只有四班,愛開不愛的,沒去成。十幾年後台中,恰巧遇上整修期,等到它修好,我已移動去高雄。

這日恰巧到彰化拍攝,工作夥伴開車,結束剛好三點,他載到我東海四點半,總算來到朝思暮想的路思義教堂。完美天氣、完美行程、完美時間點。我總是對人們怎麼來到這個地方的過程感興趣,景點本身反倒還好。

一如大部份著名建築和偉大發明,設計師和發明家往往都會起糾紛。糾紛還蠻無聊的,近現代的創意和發明哪一項不是團體努力成果?iPhone難道是Steve Job一個人造出來?只能說你在別人公司打工,版權和著作權屬於合夥人,僅此而已。

陸上方舟

聖經故事挪亞遇上大水,聽從上帝的指引建造方舟逃過洪災。流線型的路思義一眼看過去就讓我覺得挪亞搭建的方舟,大概就是這樣子。教堂立在寬廣草坪地上,橘色雙曲面薄殼結構,遠看像藤蔑編織而成。遊客倚壁仰首,如躺臥沙丘。

流暢如斯的曲面,非常適合把iPhone放在房脊,沿壁滑落,做drop test。

教堂內,柱樑俱無,視覺往前方聚焦,玻璃幕牆,宛如神光乍現。卻……不怎麼喜歡久坐內。

視覺和觀感很新穎,寧願也很寧靜,椅子的排列跟一般教堂無異,卻有種,過份集中或是聚焦,你不得不往前看,視點只有一處。初時新穎的觀感與視點,漸漸變得無處可看,唯有向前,前方只有一列光柱。

路思義堂內連宗教標誌和圖騰都沒有,感覺很還原上帝是光的概念,不得崇拜偶像的理念。偏偏沒有塑像、沒有圖黱、沒有玫瑰窗那些人造物,那份信仰的力量更強大了參觀清真寺時感覺類似,崇拜着無形的、凌駕於一切,有一種「不得不」的感覺。

歌德式教堂起馬有三個出入口,人類居住活動的場所,或許方方正正才舒服。

坐了約十分鐘就閃人了。拍照也不太好拍,曲線太多,水平很難抓。但可以想像當頭日穿透玻璃漫滲教堂內的感覺,淋浴在神聖光華之中,感受神的恩典同時,記得開冷氣,不然台灣酷熱的天氣下默默祈禱,轉頭就見到上帝了。


-----------------------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
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