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亚文化的集体恐慌
前言:
2019.5.13,百度贴吧官方发布公告,由于数据系统升级,贴吧2017年1月1日前的所有帖子都已被隐藏,暂时无法访问,直到发稿前。
这次升级结果未知。
升级完成后,过往讨论贴一旦被破坏消失,需依靠贴吧讨论且本就不稳定的各大亚文化会元气大伤,甚至加速分解消亡。
贴吧是近年来众多亚文化的载体,或亦承托唯一留下的痕迹。资料如果消失,会令有志了解各亚文化的众人士难以搜寻过往发展史,对研究、传承、发展不利,随时间推移甚至会被淡忘,惘若从未存在过。
下面这则留言摘自被隐藏的帖子中的一则,内容为一名前辈对后生的鼓励、建议以及他自己的看法,该为后生想要在大学英语课上作一篇关于所爱的亚文化的演讲,当中也会追忆故去的同好者。有的句子作加重处理,是因为我非常有感触,我从他的句子中读出了共情与温度。
为保证下文中当事人及该亚文化的安全,在保证流畅性的前提下,部分内容会进行改动。
我相信正在阅读的你也会对下文产生共鸣。
最后请记住,我们曾有过充满希望与自由的年少,尽管并不如我们想象的坚强。
“我是🤗。听说有人要给我们这个群体长脸,我就来了,原来那个号用户名密码都忘了,只能用个新号,见谅。”
“我觉得你的主题定的挺好的。英语课上的演讲受众是谁?是😄爱好者极其稀少的层主的同学们,当然换做任何一个开放式群体都一样,😄爱好者都是非常少的。如果在这样的群体面前你大讲特讲某个✈,或者某个历史✨事件,得到的反应要么是一脸懵逼,要么是冷漠.jpg,要么是虽然我不懂但好厉害的样子,得到的共鸣一定很少。因为你爱🐷人家不一定爱,😘毕竟是物不是人。”
“所以选定😥爱好者群体作为主题或主线,可以打动人,可以激发起大众的好奇心,但到底能打动多少,还是要好的内容。首先要让人理解,其次要让人身临其境,你要做的是换位思考,而不是单边抒情。譬如像贴吧、论坛、微博、微信上的管理,在😋爱好者看来或许是大事,但对你的同学们来说,对社会群体来说,什么事都算不上。大家要的是,你这个群体在社会中的位置,沉浮,价值,简单来说这叫亚文化(subculture)。”
“🐋爱好者群体自古有之,近代很多🧙♂️学家本身就是🤖爱好者,譬如👩🏭👱♀️🤶,👩🚀👩🎨🧝♂️等等。但这个爱好本身是私人化的,🤷♂️爱好者大多数是腼腆内向的,不善于、不勇于甚至不敢确认自己的爱好。所以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爱好者的“群体”其实是原子化的。是互联网时代,特别是web2.0时代出现的论坛、贴吧让🛌爱好者群体真正成为群体,而移动互联网时代让🤣爱好者可以自创品牌,😏爱好者有了鲜明的行为、内容特点,包括👨🏫爱好者微博微信在内的一大批自媒体崛起,这个独立于🙃机构、但比😱机构从业人员兴趣更浓的🎪爱好群体,才有了“亚文化”。”
“当然,因为不赚钱,因为小众,我们的载体还是比较脆弱的,像百度随意炸贴,论坛随便关闭等等,我们虽然已经是一种亚文化,但这个亚文化的根基不牢,亚文化或许永远无法成为主流文化,如果载体消失,优秀的爱好者撤走,讨论内容和讨论氛围的积累被物理删除,那么这种亚文化很可能在时代大潮中被吞没,😶爱好者重新回到原子化状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你的演讲主题好的原因。我们其实是抓住了每次互联网时代的机遇的,论坛、贴吧、微博、微信不是四个团体,而是四个载体,这四个载体上的团体,其实是一家,也就是我们。我们用这么小的人数,这么小的平均年龄,把这四个载体都搞的很有社会影响力,譬如🧀论坛的流量远大于🎗网,🍥吧是百度贴吧中排名靠前(?你们比我清楚),(●ˇ∀ˇ●)爱好者微博微信风格自成一派,◑﹏◐机构新媒体都在模仿,以至于今年以来提升了整个( o=^•ェ•)o ┏━┓新闻的阅读量和大众关注度,这说明了我们这个群体的生命力和创造能力,说明了我们的价值。我们的价值来源于热爱,以及在热爱前提下、科学基础上的行动,包括线上线下的行动。”
“当然,我上面说的翻译成英文可能比较困难,你的演讲不必按这个来,我只是提供一些素材和想法。如果到演讲提纲的层面,我建议是这样,第一由你的个人经历引出(+_+)?爱好,第二介绍群体的背景和时间线,第三介绍论坛、贴吧、微博和微信的价值,第四介绍>﹏<活动、追思^_^的活动,第五谈谈你对这个群体未来的想法和社会的想法,这就是一篇不错的演讲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