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烤肉嗎?

豈几文
·
(修改过)
·
IPFS
·

請問大家在中秋節時烤肉嗎?

我活了這麼大把年紀,台灣也從北到南都待過 ( 台北出生,台南長大,現居新北 ),但從來都不明白中秋節何時開始流行烤肉的,也不理解這個活動到底有啥典故或歷史淵源。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喜歡烤肉,因為小時候的男女聯誼活動最常做的就是烤肉,但當時礙於器材與食材以及烹飪技巧的限制,往往烤出來的肉一點都不好吃,不是肉太焦,就是香腸沒熟,或是豆干不入味, 往往最後都是啃吐司啃到飽。

男生們為了彌補吃得不盡興的遺憾,往往只得在餘興節目上下功夫。要嘛不是彈吉他和弦不熟,就是唱歌高音破音,或是跳舞跳得跟猴一樣。總之,烤肉這件事對我的記憶與古典制約的連結,就是難吃的食物加尷尬的心情。

於是,我認真地查了一下中秋節與烤肉的關連與起源。為大家梳理如下:


「萬家香」帶起烤肉的風潮?

網路上盛傳1986年時萬家香首先將醬油與當時正夯的烤肉結合,推出了「一家烤肉萬家香」的系列廣告。隔年,金蘭醬油也不甘示弱地推出相關的廣告,因此逐漸帶起中秋節就是要烤肉的氛圍,於是,腦筋動得快的商人們,便搭上烤肉風潮,趁勢推出各種相關產品,例如沙茶醬、烤肉醬,甚至各類烤肉的食材與器材等等。


70年代烤肉是中秋賞月的餘興節目

早在 1973 年,《經濟日報》就有一篇報導寫著:「9月11日中秋節當晚,在夢夢谷的野宴賞月會,是以吃烤肉營火會賞月為主要活動……」。而後 1981 年的《民生報》也提及:「為增進中秋氣氛,明德樂園 將在中秋夜施放100餘發五彩繽紛的煙火,並放映電影招待遊客。同時,園內並開放露營、烤肉、嬉水、遊樂等設備。」所以我們可以這麼推估,烤肉一開始是屬於賞月的餘興節目,並且與樂園中露營的營火晚會結合,然後逐漸普及到住宅區的民家。


80年代烤肉成節慶活動主角

1982 年中秋節各家樂園的促銷活動廣告中,烤肉儼然已經成為中秋節的主要賣點之一 : 例如外雙溪的明德樂園、內湖的圓覺寺都特別提到他們提供烤肉的服務。烤肉從中秋餘興節目逐漸轉變為節慶活動項目的主角。有一說這流行的狀況也反映出台灣邁向工業化的進程。由於烤肉需要團隊合作,在備料、生火、烤肉和享用美食的過程裡,大量離鄉背井的勞工得以紓解工作壓力、建立人際關係,提供了社交的機會讓彼此互相關心、紓解鄉愁,與傳統中秋月圓人團圓的價值貼合,因此更加大了烤肉在中秋節的普及性與必要性。


回到剛剛破題時的叩問。我自己其實是不喜歡烤肉的,更別提在中秋節時烤肉。但是,另一半從小在家卻是每逢中秋必烤肉,所以往往這時候就形成一種遷就與配合。我接受的方式是找一家燒肉店去應應景,但自己不必走到戶外,也不想動手去烤。今年因為假期的破碎 ( 因為我 9/16 有上班,當了一天薪水小偷~ ),所以哪兒都不想去。另一半仍然不放棄烤肉的希望,就跟我說她只要用 Bruno 電烤盤 ( 非業配,但接受洽談~ 😅) 就可以輕鬆搞定。

Source: https://biggo.com.tw/s/bruno+%E9%9B%BB%E7%83%A4%E7%9B%A4/


只見她一個下午就忙著把肉退冰並且醃製,調製沾醬、準備其他食材。一切就緒後,我們就在自家廚房的中島上,吹著冷氣,開始了輕鬆又優雅的烤肉方式。

不得不說,這次的料理我吃得相當滿意。用敘敘苑的烤肉醬,讓玉米筍及花椰菜除了本來既有的鮮甜之外,又多了一份壽喜燒般的鹹甜 ; 把雞肉塊與豬肉片都撒上了孜然粉,整體味覺及嗅覺瞬間提升一個檔次 ; 若是豆干不夠入味,就撒上胡椒鹽增加表面顆粒感之焦脆與鹹味 ; 將捲起來的透抽中加入蒜末,豪邁的一口吞下,那辛香鮮美的口感實在過癮~




看我吃得口沫橫飛 ( 是這樣用的嗎? 😅),另一半得意地問我 : 下次還要烤肉嗎?

我以塞滿食物的嘴努力擠出幾個字 : 這樣的烤肉,我可以~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豈几文一個只有想法沒有做法的中年大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喜獲小鹿贈書

薪水小偷

食記與遊記
6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