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之將至 ~~老人、老化的生理表現
人類從出生到死亡,必定經歷不同的生理、心理、社會的轉變歷程,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有不同的稱呼。出生時稱嬰兒、學步時稱幼兒、上學時稱兒童、發育成長稱青少年、投入職涯工作稱青年人、成家立業稱中年人、退休後稱老年人。不同時代對老人的年齡界定也不同,不同的國家制度對老化帶來的家庭、社會及國家的影響也不同,現代社會努力讓老年人能健康、活躍、成功的老化,最好的時機是中年時期有更多認識成功老化的概念,越早起步越能達到。
一、老人
不同文化社會對老人有不同的年齡界定與稱謂。普遍稱邁向老年期的人群為老人(Old People) ,美國不喜歡用「老人」一詞,而稱之為資深公民(Senior Citizens)。儒家著作禮記中曲禮云:「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頤。」這也是坊間稱六七十歲的老人為耆老的由來。西方工業革命後,德國俾斯麥創立世界聞名的勞工保險,設定65歲為勞工退休年齡,給付養老金。雖然世界各國都開始走在工業化過程,但對於退休的年齡界定卻有所不同,日本55歲,法國62歲,英、加、義、德、美是65歲,台灣公教人員是65歲,勞工為60歲始得領取退休金。1982年聯合國召開之「世界老人大會」,通過60歲以上之老年人口為老人,乃基於世界人口發展。這是以生理年齡為設定標準。
除了以時間年齡區分之外,不同學術領域也界定出心理的老人、智力的老人、社會的老人……等,以便進行不同學科與專業的研究發展,如:老人學、老年醫學、老年精神醫學、老人營養學、老年心理學、老人護理學、老人社會學、老人社會工作、銀髮產業、老人居住環境研究、老人休閒……等,無論是從那種專業切入,大都以生理老化為研究基底,佐以各領域學科本質進行理論的研究論述。
二、老化的生理表現
整理了數本文獻、書籍,以父母及自己的表現,提供參考。朋友,您的老化生理表現是什麼? 視茫茫、髮蒼蒼,那個最先? 順序又是如何? 你會想要問我,為什麼這樣問? 若不了解現況,你又如何進行健康規劃? 沒有目標設定,如何談行動? 同理可證,身為子女在陪伴父母老化的過程,若不了解老人家的老化的生理表現,是不易進行健康規劃。看看下表,盤點一下父母、自己的狀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