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个黄昏(续2)
班敏熟悉那种讲述往事的人语气里的悬念,但她忍不住被这个故事的细节吸引了。
“你为什么要放弃呢?”
盈盈认真地想了起来,眉头皱着,仿佛在聚精会神地思考一道函数题。
“为什么呢?在今天的我,或者任何一个理智健全的成年人看来,我那时的计划都是愚蠢的,是幼稚的,带着不计后果的狂热。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我的生活寂寞灰暗,终日和老迈的外公外婆相伴,在学校也因为是杀人犯的孩子受欺负,而复仇这一举动,又被我用来排遣寂寞的小说赋予了浪漫的色彩,那种文学的美,在少女的我的脑海里,已经和现实难以分辨开来。但是我没有真的动手。可以肯定,我放弃不是出于念及亲情,因为直到今天我对这个不称职的父亲都不曾有爱。那么,会是可能被发现的恐惧使我没有动手的吗?好像也不是。我只能说,在平静的生活与罪恶之间,在理智和非理智之间的那条线,比我少女时所想象得要模糊得多,虽然后者往往也是很平庸的,并没有那么多浪漫的色彩。”
收到H的回邮是三天后的事。班敏不由得想,三年来,除了每周和M在微信上聊聊国际局势,自己还没有像这样地期待一个人的回讯。几乎是初恋般的心情。倒是奇怪,和对M的一见钟情相比,那天晚上的H并没有让班敏觉得很受吸引。她对他回信的期待更像是个未竟的梦,被未完成情结所驱使。
回想起来,他当然是和媒体上的形象一样高大英俊,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的,但是,班敏所寻求的额外的那一点韵味,她没有找到。
从很早开始,她在两性交往上就不寻求大众情人的关注,而是额外肯给那些让她相信“这个人的独到魅力只有我看到”的男生机会。别具慧眼,别具心肠的一对,这是她的追求——班敏自己,也不是大众美女。
这样不走寻常路的择偶标准,当然使她吃过亏——初恋是个土耳其人,善于哄骗的类型,虽然不无精神共鸣,她到底是受不了对方一而再的欺骗和隐瞒。
H的回信来得虽晚,却颇为诚恳。在北京也参加过各种文化艺术相关的活动,班敏大致能够分辨敷衍的鼓励与真诚交流。他肯定了她“坚持业余写作”的打算,报出了一些他认为对她关注的议题——女性友谊和女性权益相关的写作——有助益的书名供她参考。在分享自己的看法上,能看出他有所保留,但依然是一种不失诚恳的保留,毕竟,他分享了以下的这段:
“我非常高兴自己的思想和文字能够陪伴你度过高中那段难捱的时光。你提到我对于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评介,我也很感谢。哲学是人类对智慧之爱,虽然一个人也需要去爱别的也许是更为现实的东西,但哲学思辨的乐趣和美感也是现实追求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如果我的那些微不足道的文字能够激发你的思辨热情,引导你去阅读那两本经典,那真是功德一件。……至于你提到的现阶段你的困惑,主要集中在‘社会很多资源的错配’和‘错配导致的美德和理想的日渐流失’上,引号里是我的总结。”
她在信里提到自己的优秀学生,就读于国内最好的商学院的本科,一边讨厌自己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同学们,一边讨厌自己的专业,一边却还是不愿意转系,她提到他是值得同情的:这种矛盾的生活状态使他整夜睡不着,高考时一省名列前茅的人最近的托福听力得分只有个位数。她问H,为什么理发师不再钻研手艺,而是致力于推销没什么价值的护发产品;为什么保健品销售不直接兜售自己对客户的长期关怀,而是想把淀粉混着水制成的昂贵胶囊卖出去?
对于她的提问,H既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回答,也没有让她去啃参考书目。他只是说:“如果你偶尔周末有空,可以来萍庄主的书房喝茶,我经常在,可以当面进一步聊聊。”
听上去像一个过于漫不经心的邀约,但细想又有点浪漫。班敏还需要仔细琢磨一下。
和学识高于自己的男生接触,她现在是格外警惕的,特别是他们往往擅长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占据关系中的上风。
M有没有利用过自己呢?处在他那样的位置,利用一个像自己一样服他管的新人,往往是非常容易的,谁不想上司多赏识呢?何况这个上司也是一个非常有气质的单身男性。
何止是利用,细想起来,私下里,M曾经刻意对她表现得既冷淡,又狐疑——以为她要要点什么。她感到委屈么?难过总归是有的吧?
委屈,难过,这样就正中他下怀。他立威成功,也让她不得不表现得更好,来恢复他之前已经给过她的那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