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遊走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依舊意識流:談談方可成就豐縣一事媒體表現的評論,個人媒體及自媒體的聲音蓋過一切⋯⋯

遊走基
·
·
我們期待看完一篇新聞報導後得到的思索或多樣的情感,均不能在隨意一篇洋洋灑灑的「流水帳」文章中得到。我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證明,算是反例中的明證了。試想如果在主流媒體的傳播渠道中豐盈著這樣的發布,將是怎樣一番情景?現階段的網絡大致就是如此,群魔的亂舞。

週五時方可成發布就豐縣一事媒體表現的評論。當天晚上我掐指一算,過去兩周內我只休了一天,剩下的日子全都在連續工作。於是昨天晚上去到朋友家做客喝酒。一瓶馬丁尼半瓶龍舌蘭,伴著容祖兒的舞步與歌聲。我們坐在陽台的榻榻米,綠植圍繞著,音響和煙缸放在桌子正中,四個月大的柴犬圍繞著我們積極想要參與。最後我用一口酸酸綠綠的檸檬結束了整晚的飲酒,龍舌蘭的味道全被殲滅。

下午剛到她家時,她正穿著浴袍、躺在沙發上休息。於是我們說說、聊聊、吃吃,看看《駕駛我的車》,都開始近乎睏得要命。徬晚,不約而同想喝酒,便一拍即合。酒局到後來,無論中間聊過什麼,都不可避免地還是聊到了最近的媒體現狀。一個媒體的深刻關心者、一個旁觀的無奈者、還有一個善於移情的通感者。我的態度是明厲,她們的態度一個無奈、一個絕望。家家戶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被拿出來說,我還聊到了近乎都快忘掉的「課程思政」。政府下的幾個文件(或者你說關鍵詞)「課程思政」、「雙減」、「三胎」,哪個不是把人民往火堆裡面推?分裂了家庭——我問,你們想到什麼?是不是第一個想到東德?跟當時蘇聯統治下的東德狀況一模一樣。最後舉報你思想有毒的不是外人,正是你的子女。未來真是如履薄冰。有什麼理由不去規勸迷茫的朋友不要生小孩?如果無力,那就走吧,那也許是最後的選擇。

今天早上起來才看到週五的時候方可成就豐縣一事進行發布。他的重點毫無疑問地落在了媒體表現上。正如我前面觀察到的,方可成提出幾個強有力的關鍵點:第一,「媒體表現就是幾乎沒有表現」;第二,「(這些少有地信息孔洞,實際上展示的是個人的局限性和問題。這樣的事件需要由機構支持、以獨立的方式去調查,這是脆弱的個體無法完成的。」(方可成)

作為沒有媒體報導相關經驗的外行人,我也許並不理解媒體報導的運作模式究竟是怎樣,但這絲毫不妨礙理解方可成話語中的含義。在他得出這句話結論之前,列舉了兩批獨立記者或新聞人就豐縣一事的追蹤報導。並指出,這兩篇報導卻得出了完全不一致的結論,就連民眾關心的核心問題也沒能解答。即:小花梅是誰?——這倒解答了我的困惑。將盡一個月的時間以來,二十多天裡的追蹤發布與報導,到現在都如同一團迷霧,根本看不清主要的聲音,或分得清楚誰對誰錯。二十天過去,大家仍在追問:徐州母親到底是誰?小花梅是誰?李瑩又是誰?沒有人搞清楚了。方可成指出:「這些前媒體人經驗再豐富,他們如今也只是沒有機構支持的單槍匹馬,用很短的時間和很有限的資源,很難做真正深入和全面的報導。」

那麼這就涉及到方可成在文中首先提出的猜測:因為這個事件本身涉及的政府層級較低,話題亦不敏感,何以被封鎖至此?他提到三點疑慮,一是「可能與冬奧會的舉辦有關(要保障『良好的輿論氛圍』)」,二是「可能擔心鐵鏈鎖住的情節太過惡劣,擔心牽出背後的系統性問題」,三是「可能是因為今天的媒體已經被管制得比十幾、二十年前更嚴了,而在財政和人才方面都捉襟見肘的各家媒體,也沒有了勇氣和力量去嘗試突破。」媒體的衰弱與式微是顯而易見的,內地如今大量的信息發布都被控制在個人帳號與企業運營管理的門戶網站之下,嚴格的審核與內容發布機制,使得能夠說出來、被聽到的聲音,幾乎等同於「流水帳」、「清思想」、「帶節奏」的聲音。個人的沈靜時刻均被打破,工作以外停止思考,腦子裡被塞滿的正是各種各樣、靜態的、別人的聲音,別人的「流水帳」、「清思想」、「帶節奏」的聲音。有人說媒體在中國大陸是缺失的,那麼中國大陸的什麼東西代替了媒體存在呢?娛樂?政治?還是文藝?還是政治管控下的所謂「文藝」?

前文略有提到,自媒體在中國內地盛行,這或許導致民眾漸漸不需要傳統媒體的表達。或如方可成所說:是「媒體銷聲」。過去的傳統機構媒體或許通過報紙發聲,後來互聯網入戶,人們開始瀏覽新聞頁面,下載手機APP閱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新聞報導的內容淪為「奇談怪論」、「民生百態」?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新聞內容成為單純政治主旋律的謳歌?昨天朋友數人同在一起飲酒,談談這些事情發生不過就是近幾年的事,是從15-18年的事,推行直到現在。那麼我會去想,這幾年發生了什麼?最重大的標誌是什麼?似乎有些不言自明,國家領導人的上位及後期推行的一系列改變,莫不該為這一系列變化而負責。

一方面,自媒體盛行,這同樣體現在早期門戶網站的「自媒體化」(從某個時候起,門戶網站上的發布也均由各方官方帳號入駐。媒體的獨立性消失得很徹底。這絲毫不同於大企業對其他行業的壟斷,如音樂、視頻,迄今不同於媒體發布,媒體似乎被降維從另一種私人部落格似的存在,或為QQ空間的變體,為什麼人人皆可如同微博發布150字的言論一樣擴散新聞內容?輿論在這裡毫無疑問被切割、分解,被分解成幾乎可以視為不見的小塊狀,從而輕易容易被降維打壓。);另一方面,傳統媒體消聲。這致使中國內地形成某一盛況:即群民的狂舞,皇帝的飛升,中間的一切,大都匿跡了。拉斯維爾提出的媒體三大作用,其中最令人刻骨銘心、毛骨悚然、印象深刻的莫不是那一個詞「surveillance」?媒體(即傳播)的作用是起到「環境監視」作用——是誰監視誰?誰在執行「監視」這一指令?是人民間的相互監督?還是政府對人民執行由上至下的全面管控?無獨有偶,兩者兼有,媒體或傳播既能夠做到群體間的相互監督,也能夠做到皇帝自上而下的巡遊監視。好在,如方可成提到的,這對政府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民眾不輕易看得到的東西,政府同樣也難以看到。這是抬起手來捉了自己的尾巴,衣服下全是躲躲藏藏的惱人蟲。

如上所述,仍是冰山一角。媒體世界的大環境變化有目共睹,不僅僅只是上文提及的傳統與新興(自媒體)兩大陣營。更是有幻化出來的各種傳播形式,例如郵件訂閱、播客、乃至clubhouse,它們都是最新的媒介表達形式。然而這些媒介無論具體形式如何,如果按照前文提到門悅悅等人提出的四種媒體分類形式:即門戶網站、自媒體、社交平台、視頻網站來進行區分的話,自媒體倒是可以說已經覆蓋了以上大多的分類。自媒體侵入並入駐所有媒介形式,自媒體已經成為現今媒介傳播世界中最宏大且有代表性的代名詞。反覆地說,自媒體的特點是消泯宏大敘事,將重大語境或話語進行解構、拆分,配以個人的「獨到」見解。這不只象徵著個人力量的微弱與渺小,更是富有極端感情能力的行為作用。不難想到,(個體)意見領袖的作用就是帶動輿論,很難說富有邏輯縝密的見地,實則又偏又倚。同樣,不可否認,就像我這每一篇打著「意識流」口號的發言就是我所謂「富有極端感情能力的行為」,是不負責任的發布,沒有邏輯的敘述。這樣的文章看完不僅不令人知道你要表達什麼,更是獲得不了核心的敘事能量。比如,我們期待看完一篇新聞報導後得到的思索或多樣的情感,均不能在隨意一篇洋洋灑灑的「流水帳」文章中得到。我的文章就是很好的證明,算是反例中的明證了。(雖然我寫的目的也只是寫自己思考的記述而已。)試想如果在主流媒體的傳播渠道中豐盈著這樣的發布,將是怎樣一番情景?現階段的網絡大致就是如此,是群魔的亂舞。「『官方公信力』已經非常脆弱再清晰不過」(方可成-胡錫進),是否正就是來源於這群魔的亂舞,與官方的自我消減?當官方選擇加入自媒體的拳台——正就是這一始端。

我希望可以在未來更多有關於媒介形式的研究和考察中看到新的突破方向,這也將是我未來希望著重去思考的方向。無論是去中心化也好,自媒體化也好,還是社交平台化的媒體傳播也好,我希望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發展,都能夠有機會創造出更友好的媒體環境。相信這也是許許多多目標夢想看到「better humanity」的人的共同願景。

|*文中大量引用來源於方可成「新聞實驗室」會員通訊中的發布,對此,all rights reserved to 方可成。請知悉、理解。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