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墙剥落,“鸿蒙”初开

lishuhang
·
·
IPFS

本文首发于航通社,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航通社 微信:lifeissohappy 微博:@航通社

书航 7 月 5 日发于北京

从头开始制作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并让它至少站稳脚跟,甚至取得成功,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

甚至比尔·盖茨都承认,他们不能在手机领域复制 Windows 当年的成功,听凭 Android 崛起,并带来了一个 4000 亿美元的教训。[1]

但是,在内忧外患的催化之下,华为还是开发了用于替代 Android 的“鸿蒙”系统,它正准备向世界发出第一声啼哭。

“鸿蒙”的出现恰逢其时——相比历史上的那些艰难时刻,现在正是无限接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能走向成功的时机。

造生态,难于上青天

在大阪 G20 峰会结束后,美方称有望解除当前对华为的制裁,给了华为手机的海外业务一个意外惊喜。[2]

受制裁影响,谷歌服务套件将在 90 天宽限期之后也即今年 8 月底开始,无法在华为海外新机预装。诸多国外流行 Android 应用必须依赖此套件才可以运行。

这一纸禁令意味着华为手机将暂别谷歌一手搭建的海外应用生态,让用户恐慌,甚至在新加坡出现了低至 7 折的二手抛售。只是随后,因为有人觉得可以转手卖给中国大陆,价格又开始涨回来。[3]

在中国大陆,因为谷歌应用市场从未被正式准入,有需要使用谷歌服务和国外应用的用户,一般都能自学知识破解,也出现了一键傻瓜式的“谷歌安装器”。但对海外而言,这是否合法暂且不论,哪怕让用户手动多做一个操作,都会挡住很多只会一路下一步的人。

华为宣布他们有一个自研的备用操作系统,用于这种极端情形。它在媒体报道中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但最常用的是“鸿蒙”。据称这个系统可以跨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多种设备使用,同时支持运行网页应用以及 Android 应用。[4]

跟自制芯片相比,自制操作系统听起来更“不靠谱”。消息公布一个多月以来,不断有人梳理国内外挑战 iOS、Android、Windows 和 macOS 四大系统的各种失败史。

现代操作系统从运行逻辑、界面、交互、硬件适配等多个方面,都已经高度趋同且非常成熟。虽然可能存在一些专利壁垒,但大家也多少都有规避的办法—— iOS 曾因为高通起诉,而微调多任务切换的动画效果。

唯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生态。为你这个系统开发的第三方软件是否足够多?是否够用?该有的东西是不是都有?开发者和用户社群是否能够互相促进,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数不清过去有多少钱投入到操作系统开发之后打了水漂。像 WebOS 这样把用户体验做得超越时代的优秀系统,没能获得一线生机;而 Symbian、Windows Mobile 这样曾叱咤风云的旧日霸主,也都在短时间内匆匆陨落。

一切都可以归结于生态建设的失败,这真是关生死,定胜负的因素。

做得好,只因“做得早”?

如何从头开始构建一个成功的生态?我们从 iOS 讲起。

iPhone 初代并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安装,但是它在功能和操控上的划时代突破,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产品本身做得足够好,以至于人们产生巨大兴趣,这是让它马上能吸引到开发者的诱因。

多点触控加上支持桌面 Web 功能的浏览器,让当时的开发者只要做一个适合手机屏幕宽度的网页,就足以成为一个“App”。

Safari 浏览器支持把网页快捷方式放到桌面,图标也跟原生 App 一模一样。在 App Store 诞生初期,有很多 App 实际上只是一个浏览器的壳,把网页做了封装就上架了。放到现在,这是不可想象的。

App Store 一旦推出,苹果对 iPhone 的宣传重心就完全改为应用,对商店体系下开发者的宣传、推荐和培养过程,也基本是从此时开始成型,并被后人效仿。

另一方面,已有足够应用数量兜底的 App Store 保持了严格的准入机制,对直接安装商店外应用的“越狱”围追堵截,确保了收费应用开发者的权益。等到应用下载数、安装数、付费应用收入等指标纷纷创下新高,iOS 生态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只是对于其它后面来的玩家而言,苹果获得这般成功的关键几乎就是三个字——做得早。

在另一边的开放阵营中,Android 成功的秘诀也是做得早。

在体验也不算差的 Windows Phone 7 出来的时候,它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原先 Windows Mobile 的应用全都不能沿用,甚至不能移植过去,对微软而言相当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二是既然是从零开始,这时候对面 Android 已经做了两年。而这两年里,微软致力于让大多数上市的 WM 6.5 手机支持全键盘,以发挥它移动 Office 的所谓“生产力”优势。

大体上,这就是盖茨慨叹的 4000 亿美元怎么损失掉的原因。

要建设一个经典的应用生态,需要的并不是大力出奇迹,反而用力过猛会适得其反。特别是,直接引用别人(说白了就是 Android)的生态系统,并且无脑移植过来的做法,只会搭建一座了无生气的“死城”。

我还记得微软当初在华推广 Windows Phone 应用开发之初,曾经许诺给报名的开发者都送一台外壳靓丽的诺基亚手机,所需要的仅仅是把开发者已有的安卓程序,以简单步骤转制为一个 Metro 应用就可以了。[5]

前面说过,因为“做得早”,iOS App Store 和谷歌应用商店,最早期都可以允许一些网页套了个壳的简单应用上架,仅仅过了两年,用户就再也不可能接受这种东西了。

而一键转换而来的应用,有时出现无法正常启动或界面错位等现象,商店也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这导致用户看到各种各样跟安卓同名的应用,但使用体验却极为差劲。

种种原因让 Windows Phone 的应用商店被大小开发者抛弃。2015 年 3 月,支付宝发布 Apple Watch 适配却不愿更新已沉睡 3 年的 WP 客户端,引发用户不满。官微回复了一句:“你是1%,为什么要选择1%的生活?” [6]

这句话让“1%”成为中国 WP 用户的自嘲专有名词,直到微软彻底放弃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为止。

狂“收税”,围墙现裂痕

iOS 封闭的应用生态被人们形象的称为“围墙花园”,因为开发者想要突破这个“围墙”是基本不可能的;相比之下,Android 可以自由地分发和安装后缀为 APK 的安装包,因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人们对 iOS 的粘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众多开发者贡献的优质应用带来的。苹果却利用这种难以挣脱的粘性,对平台内的应用内付费(IAP)征收 30% 的手续费,开发者只能将这一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这导致对于一些跨平台的产品,如果是在 iOS 客户端内购买诸如电影、音乐、游戏道具等商品,支付的费用要比在安卓或网页版购买贵三分之一。

2017 年,苹果针对中国部分应用中出现的对作者“打赏”的情况,宣称这也属于应用内付费。也就是说,在微信公众号、知乎专栏、视频直播应用等地的打赏也要被抽成 30%。这对于风行一时的内容创业生态是一大暴击。

iOS 形成的天然市场垄断地位,导致其中几乎每一个默认位置,对合作伙伴都是不菲的花销。今年 2 月份有分析指出,为了保住在 Safari 浏览器中的默认搜索引擎地位,谷歌在 2018 年度向苹果支付了 95 亿美元,相当于苹果 2018 年营收的 1/5。

该分析师计算,谷歌的这部分贡献,加上 App Store 的分成收入,两项占苹果 2018 年服务营收的比例高达51%,占毛利润比例更高达 70%。[7]

今年春季,苹果发布了一系列的内容订阅产品,收“苹果税”的习惯也沿袭到了这些新的服务身上,由于苹果提出的分成比例过高,一些主流的出版商选择抵制苹果杂志订阅服务 Apple News +。

从 2011 年开始,就有美国消费者提出对 App Store 高额抽成的诉讼。他们认为这增加了消费者获取同类服务的时候,相对安卓等其它用户付出的成本。

苹果认为他们不是合适的原告,因为商店抽成是面对开发者,而不是用户,应该由开发者来起诉。不过按照这个逻辑,开发者真的起诉了苹果之后,还能不能继续在 App Store 愉快的玩耍呢?

历经 8 年多的不断反复,直到今年 5 月,美国最高法院才以 5:4 的比例,判定苹果在这一阶段性的诉讼过程中败诉。也就是说,任何 iOS 的用户,而不仅限于开发者,也都可以提起反垄断诉讼。消息一出,苹果的股价大跌,投资者担心这会影响到苹果服务产品的盈利模式。[8]

受到这一判决结果的激励,在 iOS 开发者群体当中也有人挺身而出。6 月初,有两名开发者向苹果所在的圣何塞地方法院提起反垄断诉讼,称 iOS 只允许一家单独的应用商店运转,不允许其他第三方的商店,削弱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如果这一诉求获得法院的支持,那其实也意味着在海外安卓系统当中只有 Google Play 商店的情况也要改变。[9]

目前这些案件都还在审理过程当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小小的变化正推动着已经稳定运转了 10 多年的 App Store 模式发生变化。围墙花园的高墙开始出现了裂缝。

“轻应用”,跌倒再爬起

推动这一裂缝变得越来越大的,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在国内,全民普及的超级 App 纷纷推出了小程序,总算把手机网页充当 App 的多年志向部分实现。

小程序是一种封装好的基于 XML 变种语言的软件包,依赖母体 App 获得读取个人信息及调用手机硬件能力的权限,跨越 iOS 和 Android 平台限制,能够共享一致的用户体验。

不管是此前百度、UC 浏览器的“轻应用”,还是之后手机厂商推出的“快应用”,都不能像微信、支付宝、百度系、字节跳动系 App 一样,对所谓“网页应用”的推广起到这么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在少数几个超大型的 App 当中完成几乎所有的事情。早在 PC 互联网时代,英语用户习惯使用 AOL、雅虎和谷歌的搜索框来获取信息,而中国人则锻炼出了使用密密麻麻的网址大全的习惯。

同样的风格差异也体现在中英文购物网站的区别上。淘宝、京东等网站密密麻麻的摆满了商品信息,而亚马逊的每次改版都反其道而行之,尽可能追求页面的简洁。你很难简单评判两种习惯的优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也需要一个包揽一切的入口。微信、支付宝、百度等产品担当了这样的角色。它们都拥有可以阅览资讯(公众号-生活号-百家号),进行一定程度的交流(聊天-蚂蚁森林-贴吧),以及购物、缴费、支付的能力。

这些超级 App 成为一个笼罩在操作系统之上的新的平台层。华为要做“鸿蒙”,只要这几个超级 App 分别实现了适配,那么架设在上面的所有小程序生态都可以无缝转移过去,大大减少了人们适应新系统的障碍。

超级 App 挟用户而令商店,跟苹果和谷歌之间形成了亦敌亦友的关系。苹果曾强迫微信赞赏功能抽成 30% ,微信干脆先撤下赞赏能力,谈判一年,最后毫发无伤。在苹果的发布会上,微信经常被放在 iOS 的相关幻灯片上,作为中文应用的代表出现。

在国外,利用最新 Web 技术的渐进式网页应用(PWA)正成为潮流。新的 Web 标准令 PWA 不同于以前的手机版网页,具备了本地存储、调用分享接口等能力。

已经酝酿了 10 年以上的“网页应用”,之所以到了近一两年才有跟原生应用分庭抗礼的迹象,是因为技术终于到了成熟的时候。这就好像微软早在 2002 年就推出了平板电脑版的 Windows,但是最终实现平板电脑的“完全体”形态,却要等到苹果的 iPad。如果技术不到那个程度,揠苗助长不会有好结果。

早期的网页应用,因为操作系统的运算能力和后台驻留能力不足,导致页面不断的刷新,表单信息容易丢失。而且如果不在室内的 WiFi 环境之下,在手机上还容易因为断线而无法继续操作。当时的网页技术也不具备离线缓存的能力,也无法调用系统的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

随着互联网标准的完善,除了以上提到的能力之外,网页的绘图效率也因为 CSS 和 HTML5 Canvas 的改进而提高;一些 3D 效果可以通过 WebGL 等技术,不用插件,直接在浏览器中实现。

甚至支付都不是问题—— Facebook 宣布推出的稳定币 Libra 必定会应用在众多内嵌 Facebook 框架的网页,即使是网页版的用户,也可以正常的收付款或查看钱包状态。

与此同时,5G 网络的普及和网络信号覆盖率的提升都意味着操作网页元素时,可以加载和缓存更多内容,避免应用崩溃。

PWA 最激动人心的地方,就是它的本质是一个网页。这意味着任何现代浏览器和操作系统都可以支持它们,并获得完全一致的使用体验。

PWA 已经获得了谷歌和微软应用商店的官方支持,可以获得跟原生应用类似的图标和启动方式;在 Windows 10 的将来版本中,PWA 更可像原生应用一样在“设置”里卸载。[10]

没有获得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软,和正打算推出新操作系统 Fuchsia 的谷歌,都把 PWA 看作是在当前的原生应用体系之外,新建生态的突破口。

在用户和开发者“以卵击石”般悲壮的法律挑战之外,中国的超级 App 和全球合作的 PWA 开放环境,共同给花园的围墙撕开更大的缺口。

不管是强大的厂商希望自己打破操作系统的区隔,还是小开发者以 Web 标准实现终极的跨平台编程,都是在实践一个由来已久的心愿:当初 Java 所提出的“写一次就到处运行”的理想,将在这些继承者身上得到延续。

结论

今年 4 月,有人因为主力办公电脑送修,所以不得不使用 10 年前的笔记本电脑工作。结果他意外地发现,虽然有点慢,但是不影响使用。10年前的电脑依然能够满足日常工作。开发者阮一峰评论说:[11]

“如果 2009 年让你去用 1999 年的电脑,那是不可想象的,根本没有实用性。但是,2019 年去用 2009 年的电脑,却是完全可行的。这说明,过去十年的硬件进展不太大,导致 10 年前的硬件不是那么过时。过去十年,进展主要体现在软件上面:软件功能更强大、使用更友好、界面更美观。”

多年前,航通社写过《软件应不应该更新到最新版》,表达了类似的看法。[12]

很多情况下,软件并不是越新越好。有些新版要求单机软件强制联网,加入你并不需要的会员功能和消息推送;有些新版和旧版,甚至同一版本的自家软件不兼容;有些产品更是从头到尾蜕变成另一款你不认识的软件。

上述问题都是操作系统原生应用普遍存在的。如果同一款软件有对应的网页版,那么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烦恼。在桌面电脑上,浏览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超级 App”。

历史上,PC 操作系统的软件生态经历了从纯粹的单机软件,到出现 c/s(使用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再到 b/s (使用浏览器与服务器交互)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得到重现,虽然其中经历了曲折反复。

眼下,由超级 App 和小程序、PWA(渐进式网页应用)、迈向大一统的 Web 标准以及 5G 等通信技术的进步,共同催化了在应用商店之外,一个全新的、开放的、跨平台的生态。

苹果曾经以 Flash 是一个闭源的技术为理由,在 iOS 中取消对 Flash 的支持,促成了这个风靡一时的网页技术的凋敝。但 iOS 和 Android 本身也不能免俗于掌控一个封闭平台的诱惑。

作为 iOS 和 Android “护城河”的应用商店,是再典型不过的“围墙花园”,正是花园的高墙挡住了历史上其它竞争操作系统的道路。现在,高墙终于开始出现了裂缝。

如果华为“鸿蒙”系统能仅仅凭借对大量 PWA 和小程序的兼容性,就成功站稳脚跟,这将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头部操作系统长期积累而成的应用生态壁垒,今后将不再扮演像现在这么关键的角色。

而操作系统的地位,也将下降到作为一个承载浏览器和个别超级 App 的容器,不同系统之间的操作习惯几乎可以无感知地移植,这样用什么操作系统就再也不是一个问题。

这是“鸿蒙”的机会,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机会。

[1] https://techcrunch.com/2019/06/22/bill-gates-on-making-one-of-the-greatest-mistakes-of-all-time/

[2] http://tech.sina.com.cn/i/2019-07-01/doc-ihytcerm0437333.shtml

[3] https://www.zaobao.com/znews/singapore/story20190523-958860

[4] https://news.mydrivers.com/1/630/630953.htm

[5] https://tech.qq.com/a/20110219/000090.htm

[6] https://www.ithome.com/html/windowsphone/134028.htm

[7]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17521.htm

[8]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05-15/doc-ihvhiqax8865477.shtml

[9] http://www.techweb.com.cn/world/2019-06-05/2738826.shtml

[10] https://tech.sina.com.cn/n/k/2019-06-19/doc-ihytcitk6190308.shtml

[11]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9/04/weekly-issue-51.html

[12] http://www.geekpark.net/news/187221

欢迎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寻求转载授权,请先阅读转载须知,然后发邮件给 coop@lishuhang.me 。转载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