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我的不完美人生-Day2.不一定是全部不幹了
最近一次心裡大喊「不幹了」,是在2022年的夏天。然而,我現在依然在待這間公司提供我的價值,只是形式改變了。
我不再一週五天、每天八小時待在工作崗位上,而是減掉了大半的時間,也減去了那些我不想承擔的責任。
我以最輕鬆的方式,出售我的時間,滿足這間公司對我存在的需求。
有時候,當你內心大喊「不幹了」,未必是真的不想要這份工作或無法待在這個組織,而是目前的形式已經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候。不要這麼快地非黑即白地下定論,因為一時衝動的不幹了,很有可能在下一次際遇或是機會以更快的速度,內心再次大喊「不幹了」。
也許在二十幾歲時,還可以這樣玩。但當年紀到了三十幾歲,深知每一個選擇的代價,就像迴力鏢一樣,回來時,未必還能有足夠力氣站得起來。
說來也奇妙,這間公司我待了兩次。這裡是我從大學畢業後的第二份工作,也是我第一份工作的主要配合供應商。那時候來到這份工作,覺得宛如天堂。
第一份工作的性質,主要是在做一線的專案銷售。不僅要面對各種奇妙的一線客戶,包括建商和室內設計師,還要與工廠對接,從零到有地製作客製化產品,並確保產品毫無錯誤地從地表產出。甚至不時得處理一些有「幻想症」的客戶,他們明明簽約時說好是A,交貨時卻硬說定案的是B。
那份工作強度之大,讓我的精氣神與體力幾乎耗盡,連剪頭髮時都能以坐姿睡著。
後來到了供應商工作,客戶全是商家。再怎麼有幻想症的客戶,只要無法施作,我們都能直接推給客戶說:「無法就是無法。」工作強度大幅降低,只要講完重點,甚至可以翹著二郎腿輕鬆工作到下班,不時還能與同事聊天增進感情。
不過,這樣的美好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大概一年後,我開始感覺靈魂乾枯。所有工作流程已經熟練,習慣了跟客戶說「Yes」或「No」,反而開始想念與客戶鬥智鬥勇的挑戰日常。
那時,我第一次體會到,人真的是「自找麻煩」的存在。這趟地球旅程,就是為了體驗。當生活過於平順時,便忍不住想搞點事。
接著,我跳槽到別的產業,又回到了這個圈子,甚至跑去了對岸工作。在二十幾歲的階段,我總渴望去征服一個比一個更大的舞台。然而,回看當時的這份工作,它是我在征途上最用不到的一段經歷。
沒想到後來遇到了疫情,因家人關係必須回到台灣工作。當時的我只覺得這是老天給我的玩笑,完全想不到回台灣能做什麼工作,除非自己創業,但我又不想承擔當老闆的壓力。
直到這第二份工作的老闆聯繫我,問我是否願意回鍋,且新職務的條件完全符合我的理想。我回到了這間公司,就這樣過了八年,我再度回鍋。
我像是在外面打滾了一圈,再次回到曾經認為自己不會再回來的圈子。這裡的熟悉面孔依然存在,但我們都不再是一樣的人。我感覺到一種救贖,這裡再次成了我的避風港,儘管這從未在我的計畫之內。
這次回來,我深刻體會到安穩地做好自己的本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些依然在這裡的熟面孔,對我而言像是活菩薩一樣。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兩年半後,我再次感到這裡無法讓我成長的窘迫。我依然見證自己在目前的階段,渴望經驗的進展,能夠拓展更多的人脈圈子。
不同的是,這次的我已不再像二十出頭時那樣,一旦不適合便乾脆離開另尋新歡。我找到了一種彼此和平共處的方式。
這一次說出不幹了,並不絕對是決定要分道揚鑣,而是經歷過時間的沉澱,切身明白彼此合作的方式需要調整,是必須要溝通的契機。在這之後,才能迎向新的可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