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天生內建的 3 個 Superpowers,你有好好運用嗎?愛擔心、不快樂、很在意別人的人成功機率比較高?
Humans are in danger of losing their economic value because intelligence is decoupling from consciousness ― Yuval Noah Harari
最近十年,有幾個很明顯的集體意識影響著全球的討論趨勢:
自我探索 (例如 人類圖、靈魂/冥想、電影靈魂急轉彎 Soul、影集良善之地 The Good Place等)
科技探索 (例如 IBM的量子電腦、SpaceX的宇宙旅行、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電影星際效應 Interstellar、天能 Tenet等)
虛擬化探索 (例如 Neuralink 嘗試上傳意識、Bitcoin、電影一級玩家 Ready Player 1、遊戲 Pokemon Go等)。
還有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每年都有幾千部新的電影上映,根據 Google Trends 公佈,連續5年(2016~2020) 人們搜尋電影的前五名都是超級英雄電影!
這些趨勢似乎都有一個共通點… 近十年來我們好像集體腦洞大開的在尋找更高層次(維度)的方式來延續自己的思想與價值。很明顯地我們默默覺得身處的這顆星球、既有的系統、以及我們的肉體好像不夠用了,所以不停地往外探索可行的「外掛」,讓人類這個種族能被延續並真的進化。
著名的歷史學家 Yuval Noah Harari 闡述過一個有趣的觀點 : 古希臘的人類崇拜神明,認為神能夠飛行、永保青春、不用說話就能溝通很偉大。數個世紀之後,現在的我們有飛機、有醫美、有簡訊,我們的能力已經媲美古希臘時候的神了,那這個世代的人類崇拜什麼呢?Harari 認為是超能力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積極的探索宇宙、我們愛看超級英雄電影,我們希望能保有人類的高智商、擁有蜘蛛的彈性、擁有天能 裡控制時間的能力、最好能像雷神一樣招喚閃電、然後像蝙蝠俠一樣身處於政府與法律之上(開始捨棄法幣創造自己的虛擬貨幣可能就是一個起頭)。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些議題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覺得自己可能也活不到未來的那時候、又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跟上這些趨勢、每天需要煩惱的事情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那你小看自己了,對古代人來說你已經是神人(Homo Deus),你能夠繁衍到今天、有能力腦洞大開並看著這篇文章,是因為你內建著以下三個只有人類有的專屬特質,它讓你跟你家的寵物過著天壤之別的生活。這些特質看起來像是 pain in the ass ,其實是讓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稱霸的超能力:
1/ 不管擁有多少,還是整天擔心未來的能力 (就像X Men裡的天命)
2/ 大多數時間都維持著不快樂的能力 (像Hulk…)
3/ 我們有太在乎別人的能力 (Professor X ?)
「這些哪是能力啊 是缺陷吧,大部分的文章或專家不都叫我們不要擔心太多、不要庸人自擾、要樂觀 知足常樂、也不要在意別人的想法嗎」
就像驚奇隊長 (Captain Marvel) 一直到後來才發現自己的超能力被其他平庸者掩蓋住一樣,這篇文章希望能在科幻片當道、腦洞大開的這個時代,帶大家回去從生物演化的角度好好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傾向與情緒。
當你能夠駕馭你最不引以為傲的「缺陷」,就是你在現代最厲害的生存武器。
1/ 擔心未來的能力
Our narrating self would much prefer to continue suffering in the future, just so it won’t have to admit that our past suffering was devoid of all meaning. — Yuval Noah Harari
里斯本大學的學者系統性的分析過去150年來64部最具影響力的科幻電影和小說。他們發現 27% 的樣本把科技描繪成操縱和社會控制的工具;39% 出現世界毀滅;28% 出現食物短缺;31% 描寫對高壓政治與極度不平等的反抗運動。這個研究的其中一個結論是這些科幻故事不只協助我們想像未來,並且協助預知產生連結,還有警惕的功能。
我們對未來的想像與擔心,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上面提到的科幻故事。除了宇宙外星主題,好萊塢也很愛世界末日這個類別 (例如 明天過後、2012)。
你家的寵物有任何一天表現出牠擔心明天沒飼料吃嗎?
持續性擔憂是人類進化中完美的生存策略。幾百年後在這個衣食無憂的時代,人類「擔心未來」這個能力被保留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讓我們這個物種在各種情況下活下來。越擔心、越能刺激思考、越有動力規劃、接著預測、最終推動方案、解決擔心、生存下去繼續繁衍。
與其盲目的聽信雜誌文章莫名的勵志小語叫你不要擔心太多,你可以怎麼掌握與生俱來的這個超能力?
— 全神貫注的去擔心最值得你擔心的事情。
人類活在注意力的所在之處,跟身在何處沒關係。注意力其實是時間與金錢以外,最重要的資源之一。你在理會一篇無關緊要的IG限動的同時,你浪費了兩項寶貴的資源「注意力與時間」。心理學家保羅多蘭曾說過,幸福取決於你如何投入自己的注意力。
而通常你的注意力會花在你最擔心的事情上。
你正擔心著什麼呢?前女友?某渣男?同事太廢?怕丟臉?擔心她不愛你?怕被老闆罵?擔心變胖?followers數太少?別人過得比你好?薪水太低?
很多人擔心很多事情,但大多是擔心5分鐘,就換下一個主題擔心。整天煩惱下來,心情壞透以外什麼都沒解決。
什麼是「最值得」擔心的事情? 這是每個人的當務之急,應該花點時間與力氣過濾一下。與你生存繁衍無關的事情很容易佔據你的注意力,進而浪費了你的生命,像是別人的感情八卦、社群媒體的粉絲數字、無關緊要的KOL的言論、各種FOMO跟風、無意義的新聞快報、IG 限動、排不到的甜點等等。
全神貫注的去擔心(當下)最值得你擔心的事情,不僅能有效推進你的人生,其實也是另一種把握當下的方式。
2/ 大多數時間都不是快樂的能力
Sapiens don’t behave according to a cold mathematical logic, but rather according to a warm social logic. We are ruled by emotions. ― Yuval Noah Harari
世界上應該沒有比人類更厭世的動物了。在地球上我們的智商最高,為什麼卻也是最愛自殺的動物?為什麼演化讓我們擁有快樂,又不讓我們在某個時刻或歲數永遠快樂?為什麼我們夢想著那些可以帶來終身幸福的成就,但在達成後卻沒有想像中快樂?
答案是 — 快樂是演化用來獎勵我們的工具,讓我們去做一切對基因繁衍有好處的事。如果人類可以獲得永久的幸福,演化就失去最好的工具了。
這就是為什麼中樂透的人只會開心一小段時間,然後回歸平靜;人們實現夢想後卻沒有比夢想實現前更快樂,通常是新的成就帶來新的挑戰,不斷循環。
維吉尼雅大學在2007年發表的研究顯示,非常快樂的人通常都不是很有成就的人,因為他們不需要這麼做。所有成就很高的人都至少有部分動機是出於缺乏安全感。
有很多心靈成長導師或文章都提倡要以獲得最大程度的快樂為目標,並暢聊各種獲得 happily ever after 的方式。但是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這個目標是不可能達成、也不理想的。
那我們要怎麼駕馭「不快樂」這個能力呢?
— 擁抱不快樂。在任何事情上(包含感情/工作)停止追求幸福快樂的結局。
這好像真有點厭世,跟大多數的主流觀點也背道而馳,但很多主流媒體倡導的觀念其實來自於不切實際、沒有邏輯與科學根據的童話故事(或者韓劇)。「男女主角最後結婚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全劇終」「男主角創業最後變獨角獸,全劇終」「主角殺光壞人獲得勝利,全劇終」
快樂在全劇終當天達到最高峰,全劇終的三天後、一年後、十年後,其實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大多數時間在工作、耍廢、情緒不高漲、偶而低落、吵吵架鬧鬧脾氣、各種懷疑自己、懷疑別人。
停止追求幸福快樂的結局,這個觀點包含了兩個實際的觀念:
a_ 幸福快樂是一個極短暫的情緒,不是一個結果
b_ 在你死之前,沒有任何一件事是有結局的
第一個觀念,看完上述你應該明白了。第二個觀念,暢銷作家 Simon Sinek 甚至出了一本書 <無限賽局 The Infinite Game> 倡導我們應該捨棄「人生勝利組」這個觀念。不管是感情、工作、還是你的人生,其實都沒有「勝利」「抵達終點」的那一刻。時間會不停地流動下去、生命會不斷的給你新的挑戰。我們整天掛在嘴邊的詞彙,其實誤導了我們應該要追求的東西。
不追求勝利、不追求結局,應該追求什麼呢?
無限賽局的玩家都了解,有時你會領先,有時你會落後;有時你的產品比較好,有時對手的產品更傑出。你的目標並不是擊敗對手,而是要比對手撐得更久。
追求玩下去。繼續保有玩家身份,在感情中、職場中有籌碼繼續玩下去。在場上待越久,才有更高的機會能體驗短暫的幸福快樂。
3/ 太在乎別人的能力
你有想過,為什麼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有能力在意「別人」的物種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論、別人的感情近況、別人有多少資產、別人努不努力、別人有多少人喜歡、別人長什麼樣子 有沒有整形… 到底關你什麼事?你為什麼這麼關心?
因為「身邊的人」的成功,與你能不能成功傳承你的基因息息相關。
你的生存能力有多高是基於你所處的那個社群群體來做比較的,這稱為「社交相對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在意周遭的想法、朋友的成功我們有時會嫉妒、同儕快不快樂、有沒有升官都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從適者生存的角度來看,你在一個群體中的位置,與你在這個群體的生存相對能力息息相關,也就和你在這個群體中的能不能夠繁衍的吸引力成正比。
雖然「太在乎別人」是生物演化的產物,不能怪你心眼太小,但一直活在別人的陰影下也不是辦法。我們到底怎麼拿捏跟看待「社交、人際關係」比較好呢?
— 從精進自己的社交能力出發,來檢視你在乎別人(或愛比較)的那些事情
「她長得比我漂亮所以更多人追」如果變成「她能第一眼就讓男生留下印象,沒有長相我要如何達到同樣的效果」
「他很有錢所以女生都喜歡他」如果變成「他的生意頭腦與人脈很好,很好奇他是怎麼習得這些做生意的思維與關係」
「別人都說我太XXX」如果變成「可能我平常說話的方式會給人XXX的感覺,下次說話改試試看 OOO」
人與人之間,最難被衡量、但卻對生活(生存)很重要的一個差距就是社交能力。社交能力跟長相、背景、智商等其他條件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社交能力是後天的。這就代表你能夠有意識的控制與精進這項技能。而且你的大腦可能本來就內建這樣的功能:
「社會腦假說」(Social Brain Hypothesis) 在1960年代就出現在生物學與人類學領域。這個假說認為靈長類發展出比較大的腦是為了應付在高度相互依賴的團體中,與同儕相處時必須面對的社交挑戰。如果我們的腦長得這麼大是為了解決社交問題而不是實際問題,那許多我們原本以為只是認知功能的能力其實可能也有很重要的社交功能。
這也是ZIMA希望能將面對面交流這件事帶回來的原因之一。人類90%的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透過真實的社交互動從別人身上學習不同的社交技巧,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社交智力),能最快速有效為你的生活帶來好的影響。
怎麼做呢?
ZIMA 花了很久的時間建構出這個龐大的 >> 社交進化計畫<<,將會分成以下三個階段來完成::
2020~2022 | 階段 (1) The Playground Mission
創造安全即時的陌生社交平台:從有效的踏出同溫層陌生社交開始,建構出那個安全的playground,讓人們能放心開始練習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跟任何人都能無懼、自然、有效率的交流。
從邀請制的 social playground概念開始建立,透過邀請、地緣篩選,ZIMA 就像是網路上的一塊淨土。在 ZIMA 上你所分享的內容、看見的其他用戶,發文與互動將以「安全,真實,即時,不打擾,無雜音(廣告)」為準則。
2022~2023 | 階段 (2) AI sidekick Mission
讓 ZIMA AI 幫助人們跨過任何社交阻礙:ZIMA的世界雖然安全,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隔閡來自於許多方面,我們會懷疑彼此的社交動機、自己的社交標準、別人的標準、怕被拒絕等等。這些都是阻擋我們踏出那第一步做有效的社交溝通。ZIMA 將讓所有用戶建立自己的 AI 分身,並用遊戲化的方式讓「建立自己的 AI 分身」這件事情無痛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擁有自己的 AI 分身,讓你可以派它出來幫你找你想要的人際關係、成為你的social sidekick、也能根據你的社交習慣來找你會喜歡的餐廳或酒吧、基本上網路上有的東西它都能根據你的偏好來幫你做篩選或建議,讓社交不再是生活中最大的痛點之一。
2023~2024 | 階段 (3) Self-Evolution Mission
ZIMA 用戶的自我進化,讓社交零摩擦:當你所建立的 AI 分身已經在某些方面100%了解你時,你可以透過它來了解自己、讓自己進步成為更好的人。進化後的我們,將在人際關係上更有智慧、更知道跟什麼樣的人應該做怎樣不同的溝通以利最快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或許是科技能夠為人類做的最偉大的事情了。
在羨慕Superheros擁有飛簷走壁的超能力的同時,我們其實妄自菲薄的忘了我們每天跟Hulk 一樣被負面情緒推動著、跟X Men天命一樣一直望向未來、跟Professor X 一樣不停的想知道別人在想什麼。這些對地球上其他動物來說是神一般的能力,只是我們沒有被好好訓練、好好駕馭這些superpowers。
最後也想呼籲大家,市面上很多口號與詞彙可能大多是誤導居多,「人生勝利」「獲得幸福的X種方法」等內容,可能並沒有邏輯基礎。在規劃自己的三觀與生活方式之前,還是謹慎了解一下自己的需求比較好。
Download us here: https://apps.apple.com/tw/app/zima-meet-right-here-right-now/id1538910784?l=en
Find us here:
Instagram: zima_inc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