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教學 10 件事】每個人的專業都值得被世界看見,打造知識萃取工具包的初衷
經營【分享教學 10 件事】系列文章的初衷
時間要回到創業前半年,那陣子幾乎每個朋友、合作夥伴都會問我:
喊涵,你這麼擅長做線上課程,你自己為何不開課呢?
而面對這類問題,我總是回答:
我還太小咖了,累積不夠,還不到可以開線上課程的程度。
雖然所言不假,但我內心知道,整個台灣知識付費市場,對於「尚未累積私域流量」的個人品牌經營者不太友善,這才是我不想開設線上課程的主因。
只要有實力,人人都可以成功開課;只要把內容做好,就有機會做出爆款課程。老實說,這樣的紅利時代早就過了。在競爭激烈的 2021 年,剛起步的個人品牌或講師,只能回歸基本功,透過免費的文章分享或小規模的實體演講、工作坊,慢慢地把自己的個人品牌、口碑與私域流量經營起來,這是一件很辛苦但又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為何我在創業的前半年,每週挪出一天撰寫【分享教學 10 件事】系列文章。不得不說,對於一個平時沒有文章輸出習慣的人來說,週更真的非常痛苦。除了要擔心自己的內容對讀者是否有幫助,還要同時考量機會成本。對於自僱者或創業者來說,把可以拿去執行內容製作案的時間花在文章輸出,到底值不值得?而內容行銷的效果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兌現的,所以這段週更的日子除了文章產出的壓力之外,還伴隨著公司經營的焦慮感。
現在回頭望,好險自己有堅持下去,現在網路上搜尋「知識萃取」,我的文章一定會在 Google 自然搜尋排行第一,也有不少合作案是透過文章而來。我親身印證了這句話:
不要再問什麼時機最適合經營個人品牌,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
新手理當要紮穩馬步,但是否有機會減少起步時的痛苦?
然而,整個台灣知識付費市場對於「尚未累積私域流量」的個人品牌經營者不太友善,這個問題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反而一直放在我的心底。甚至,我也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是個「問題」,還是市場的原貌本來就該是這樣?
抱著這樣的疑惑,我持續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同時思考如何讓公司渡過創業的死亡幽谷,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半年後的某天,我收到 TeSA 的邀請,去聽凱絡媒體商務長,擅長企業商務轉型與數位轉型的超強前輩陳顯立的演講。席間我聽到一個啟發我至深的思維:
剩餘價值再利用
這場演講促使我開始思考,在我日常執行公司業務的過程中,有哪些剩餘價值會自然產生?或是當我在外進行商務洽談時,有哪些躺在公司雲端硬碟裡的閒置資源呢?這些資源有沒有機會拿出來加工利用,進而幫助更多人?
最後我找到了答案。我擁有的核心技術——知識萃取,本質上就是透過精準提問,幫助專家把經驗提取成知識點並理清教學順序。在創業前,我把實證過有用的問題整理成一份訪綱,方便我自己在服務客戶時直接使用,但是,在萃取完畢後完全就是公司的閒置資源啊!
此時我再度想到創業初期幫助我許多的貴人,開課快手創辦人 Lawrence 告訴我的一句話:
跳進教育產業的初衷就是賦能,讓更多人的生活更好,推動社會進步。
我何不就把躺在電腦裡閒置資源「知識萃取訪綱」賦能出去!只要有了訪綱、把我的萃取引導錄成聲音檔案,任何想要嘗試教學的人都可以快速梳理自己的知識。而且不只開線上課程或實體課程,就連寫書或寫知識型文章也適用!
只要可以快速聚焦主題、目標定位、萃取出架構,任何專家都可以言之有物。個人品牌做得有聲有色的講師可以加快開新課的速度;還在累積流量的專家可以提高自己的輸出速度,用更快的方式讓自己的專業被世界看見!
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將公司的剩餘價值再利用,打造成賦能型的工具產品,讓每個人都能縮短知識產出的時間,更快達成理想。
《講師的課程規劃神器-知識萃取工具包》正式亮相!
於是經過了一季的努力,《講師的課程規劃神器-知識萃取工具包》誕生了。這中間當然歷經非常多次概念迭代,未來我也會把產品打造的過程分享出來,寫成新的系列文章【知識技能工具化 Behind the scenes】發布在公司官網上,感興趣的讀者也歡迎持續追蹤我們的網站或訂閱我們公司每月寄發的電子報。
如果你也認同每個人的專業都值得被世界看見,歡迎分享這套工具給正在為知識輸出所苦的朋友,讓我們陪伴他走過這條辛苦、孤獨,但又充滿價值的知識分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