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國名的由來(十四)大清

鱷魚把拔
·
·

國高中歷史課本總愛提到世界史上的六個地跨歐亞非帝國,分別是波斯、亞歷山大、羅馬、拜占庭、阿拉伯,與鄂圖曼帝國。其中鄂圖曼帝國在不少書中被稱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但依據土耳其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來翻譯的話,應該稱為鄂圖曼帝國,沒有「土耳其」才對。總是告訴學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稱呼是錯的,因為在那個多民族的交界處,以民族名稱當作國名的話,勢必會激起其他被統治的民族反彈,所以我認為這個帝國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鄂圖曼帝國」,而非「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之所以提到這件事情,是因為一個國家的命名是有多方考量,就像軍力強盛的蒙古占領中國後,也不敢繼續以「大蒙古國」來統治中國,而是需要改一個比較中國化的名稱「大元」來減少反抗一樣。國家的名稱除了要讓內部認同外,對外是否能夠得到支持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今天要提到的「大清」,這個國名的出現也是有著許多的考量。

清朝,我們也習慣稱為「滿清」,這是因為他們是位於中國東北的滿州人。但其實這群人源自北宋,也就是由「完顏阿骨打」所統一的女真族的後裔。這群人遭蒙古擊潰後,回到了東北老家。直到明朝末年,因「努爾哈赤」的親人遭濫殺下,而決定起兵對抗明朝。起初努爾哈赤仍沿用著當年「女真族」的國號「金」,直到努爾哈赤往生後,皇太極即位,抗明大勢已定的情況下,才將國號改為「大清」,族名改為「滿州」。為什麼皇太極要把這個部落,乃至於這個部落所建立的國家都換了名稱呢?一般這種狀況只可能發生在對前朝國君的不滿所造成,但是皇太極對努爾哈赤並無不滿,為什麼卻需要換國名呢?

原來,皇太極之所以改國名為「大清」,是因為國家的目標已經轉換。努爾哈赤時代的目標是團結女真部族,所以要訂一個女真人共同的回憶:「金」,來當作國名。但是到了皇太極的時代,目標已經改變成對抗大明,甚至取代大明來統治中國,這時,如果繼續使用「金」來當作國名,勢必會引起漢人的不滿,甚至引起其他非女真族的挑戰。特別是「金」這個名稱,對漢人來說,有著歷史的陰影。曾經在數百年前劫掠過汴京,這件被後世稱為「靖康之禍」,或是「靖康之恥」的往事,仍讓漢人們印象深刻。既然「金」對漢人而言有著不愉快的過去,換一個新國名似乎是必然的選擇,而且目標是要對抗大明,那麼國名上如果可以壓過大明,就可以占有先天上的優勢了!因此這個新國名的第一條件是,能夠勝過「大明」。

但無論如何,更換了國名,即使有利於外,對女真人內部來說仍有所傷害。因此,如果有一個音義都跟「金」很類似的國名,對內幾乎可以不用更換國號,不就更加兩全其美嗎?所以,如何找一個「發音或含意跟『金』類似,又可以勝過『大明』的國號」,成為皇太極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所幸,在皇太極團隊的集思廣益下,他們找到了一個符合條件的國名:「大清」。原因如下:

一、「金」、「清」發音相似。據說在女真語中兩個字的發音更相似,所以對女真族來說,他們甚至連國名都不用換,改名「大清」只是針對漢人、蒙古人等非女真族群。

二、以陰陽五行來看,明朝是火德,顏色為紅色,剛好跟明朝皇帝姓「朱」相吻合。如果要對抗「火德」就必須找到一個有水部的字,如此發音類似金的「清」,也正好符合這個條件。

三、「清」這個字可與天相結合,而出現「天清日晏」、「天清氣朗」、「天清地寧」、「天清地濁」、「天清地明」等等的詞語,因此「清」可以代表天,比起「明」僅能代表天中的「日、月」還更高一籌。

四、漢人所習慣使用的二十四節氣中有一節氣為「清明」,更是把「清」放在「明」之前,挑選「清」當作國名,更顯示出「清」在「明」之上的意涵。

綜合以上四點,大陸學者胡阿誠就認為「清」這個字既可以壓過「明」,而且又與「金」發音相似,對內甚至可以不用改國名,對外又可消除各族的疑慮,是一個最適當的選擇。

經過了一番征戰,這支起兵時僅有十三副盔甲的女真部族,打敗了大明王朝,完成了「大清」這個國名的任務,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可惜的是往後的清朝皇帝們似乎沒有繼承皇太極的精神,當「大清」這個國名完成階段性任務,擊敗並取代大明後,當洋人勢力漸大之時,幾乎沒有哪位皇帝能有皇太極的魄力,敢勇於改變已經不合時宜的制度,最終在各方挑戰與嘗試下,中華民國取代了大清,為中國史揭開更新的一頁。

回首這十四個統一過全中國的王朝,上古時代的夏、商、周、秦,都是以原本的族名作為國號。漢、晉、隋、唐、宋則是以上個王朝時的王侯名稱或封地名稱作為國號,其餘則是期許能創新的新莽、自認是古代周民族後裔的武周、為了有利統治中國而另取中國化國名的大元、大清,為了符合信徒期待的大明等。每個王朝的命名多源自開國國君對該王朝的期許,就像爸媽幫兒女取名字時的狀況一樣,雖然各王朝後續的發展早已失去了早先立國時的精神,但從各王朝的國名來看各朝代的歷史,竟然也有一番不一樣的解讀與體會。歷史就是這麼迷人!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