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 VR 頭盔才看得見「奇幻」展覽,將開啟區塊鏈藝術展示的新視野
從 2021 年 NFT 結合數位藝術以來,如何把電腦裡的數位原生作品,搬移至現場讓觀眾來觀賞,一直是個重要的課題。在策展的思維下,不論是 NFT 藝術社群或是藝術策展人,不斷地嘗試在線上策展網頁、線上虛擬展間或是線下實體展覽,透過不同的主題,讓大眾去認識 NFT 和藝術作品之間的關係,但如何去做好的作品呈現?如何把作品的特點和質地展現出來?如何把數位作品的展示與過往傳統繪畫的展示做出區隔?這些問題不斷地在這幾年的 NFT 展覽現場引發各式各樣的討論。
2021 年,藝術銷售平台 Hic et Nunc 橫空出世,許多創作者在上面發表作品,整個平台彷彿是區塊鏈社群裡的 IG,大家透過購買作品來點讚。當時雖然平台功能貧瘠,但收藏家發揮創意,透過收藏特定作品,甚至利用不同錢包帳號收藏不同主題作品,用最「土炮」的方式帶出「策展」的概念,每一個錢包帳號就像是一個展間,每個藏家透過自身錢包內的作品來展示自己的品味,甚至是理念。隨著「策展」概念的發生,也越來越多人結合其他虛擬展間工具策劃不同的展覽,甚至運用錢包帳號策展的概念,在社群中策劃展覽,讓更多觀眾注意到多元的策展主題。
展示數位藝術作品,經常面臨「怎麼展」的課題
伴隨著社群策展活動越來越蓬勃,同時間實體展覽也正在思考更好的展示方式,剛開始的 NFT 展覽展場,大多單純運用電視螢幕或是投影呈現這些數位作品,將居家電腦觀賞的模式移植到實體展場,此時現場呈現往往更多希望傳達 NFT 藝術社群的文化或是推廣這項新興載體,單純使用螢幕呈現常常令人有多此一舉的感覺(有時螢幕解析度品質也不佳),策展的價值似乎缺少了與現場空間、與作品之間特有的互動。
在台灣,一個藝術 NFT 藏家群體 – Volume DAO,除了收藏值得投資、能夠開拓未來藝術史的作品之餘,同時也策畫展覽,關注公益和各項社會議題。2023 年五月他們在台北鳳甲美術館的展覽《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除了展示區塊鏈生成藝術的重要面向以外,更希望可以透過展示方式和空間的變換去完整「NFT 展覽」的概念,找到更適合 NFT 這項媒材的展示方式。
展覽不僅有作品的實體印刷,現場還裝置了繪圖機器人,讓觀眾可以看見作品的繪製過程。在 Matt DesLauriers 的作品《Folio》展間,甚至打造了 80 年代電腦工程師撰寫程式的場景,觀眾可以透過藝術家事先準備的互動程式,利用展間電腦跟程式互動產生不同圖案。展覽變得更多元、有趣,從數位轉換至實體的過程中,也無疑拓展了作品的可能性。這也讓我們思考什麼樣的呈現方式是更適合這些「數位原生作品」?更能夠表現他們既是「數位」,又能表達他們在數位世界「實體化」的概念。
時代對話中的區塊鏈藝術展覽—《數位躍動:2024鏈上藝術特展》
這個月初,臺灣區塊鏈藝術平台 akaSwap 偕同臺灣科技藝術學會、二三設計共同策劃了展覽《數位躍動:2024鏈上藝術特展》,分為「典藏大師」、「社群串連」和「數位新生」三個展區,嘗試以區塊鏈作為載體,創造時代與時間的對話。
本次展覽有幾個重要的亮點:「社群串連」展區回顧了 akaSwap 近三年來重要的 NFT 企劃,觀眾可以在虛擬展間(akaverse)進行互動觀展,還能使用手機掃描QRCode,觀賞虛擬展間裡作品的AR效果;「數位新生」展區則展示了若水獎的優秀獲獎作品,每件作品蘊含著精彩的故事,更呈現創作者的獨特視角與創意;在「典藏大師」展區中,集結了 12 位台灣重要數位科技藝術先鋒的經典作品,有些透過 3D 雕塑的形式、有些則巧妙運用 VR 頭盔的技術展出了「聲音作品」,整個大師展區以 XR 的方式做虛實整合展出,觀眾雖然帶著頭盔但依舊可以與其他觀眾互動,甚至導覽,而在觀賞聆聽上卻不會互相干擾。《數位躍動:2024鏈上藝術特展》一口氣展現了三種時間維度展現 NFT 作品的方式,這也開啟了我們對於數位藝術品展示的想像(也許也能刺激創作者更多創作的想像)。
實現意義上「虛擬實體化」的 XR 延展實境展間
在「典藏大師」的回顧展區中,團隊使用了延展實境 XR 的效果,汲取裝置展覽的創意,為觀眾打造全新的觀展體驗,更提供區塊鏈藝術一種新的想像。觀眾可以通過 VR 頭戴式顯示器,在展場中自由移動探索數位藝術展品,同時,觀眾還能透過 VR 裝置觀察到同一展場中其他觀展者的存在。這種虛實結合的方式,不僅保留了傳統觀展的參與感,還使觀眾能夠更加清晰的查看展品及其文字介紹,不太需要彼此摩肩擦踵的擠在特定展品前欣賞,從而擴展了觀展的視野及舒適性,提供數位時代下的新享受。
其中,王福瑞大師的作品更是數位藝術實體化的代表。其作品《悸動境》為一3D 的 AR 虛擬實境 NFT 作品,透過將聲音視覺空間化,使平面影像的像素透過每一點的明暗變化,轉換為空間中不同長短的線條,呈現出聲音在叢林中產生的波紋。此數位 3D 雕塑作品在實體化展示過程中仍保有數位原型的主體性,提升了藝術作品的真實感,也得以全方位展示。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觀賞每一處細節,當觀眾接近展品時,VR 裝置會根據互動產生聲響,而聲音效果不會對其他觀展者造成干擾,且聲響的環繞效果尤其顯著。這種多感官的沉浸式體驗,展現出藝術作品的特色,也體現出虛擬物件可以跟現實環境互動,因此,將此數位作品實體化更顯特殊。
小結
XR 技術的應用不僅打破了傳統展覽的局限,也為藝術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空間和表現手法。雖然結合 XR 的數位資產展示方式不同於傳統作品的印刷展示,觀眾無法直接感受到實體印刷品的質感或材料,但考慮到數位藝術品的製作方式差異,數位創作的實體化不僅提升了藝術作品的真實感,還能使作品更加生動、立體,從而增強觀眾的觀展體驗。「典藏大師」展區不僅展現臺灣數位科技藝術的豐富光景,更證明了這種數位資產展示方式也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