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機制
消費時難免會遇到要買的東西單價比較高,利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購買,則可以用來減輕實際上和主觀上的負擔;這裡說的實際上負擔,指的是一次要付出的金錢,而情緒上的負擔,指的是一次要付出一筆金錢產生的主觀感受。
因為這兩種負擔,降低購買的慾望。因此,聰明的商人創造分期付款的方式,讓款項不需要一次繳清,可以分期償付(一般以一個月為基數)。
以iPhone 12 64G 為例,該手機在官網售價是26,900元,搭配中○信託信用卡消費,利用分期0利率分12期,每期2,241元。
分期付款發明未發明之前,購入iPhone 12 64G 需要一次付清26,900元,有些人是需要割肉,甚至是買不起,這是所謂的實際上的負擔,因為價格高讓人卻步;另一方面情緒上的負擔,像是買得起的人可能看到一次要付出26,900元而猶豫再三。
所以分期付款的發明解決上述的兩個問題。
譬如一個月薪30,000元的人,要他購買26,900元的手機確實難為他,買完手機後等於當月剩3,100元(30,000-26,900=3100)的購買力,然而分期付款之後當月還保有27,759元(30,000-2,241=27,759)的購買力。
但實際上這些錢不是不用付了,只是分成12個月份繳納信用卡費而已;易言之,你要維持連續12個月收入都只有27,759元的購買力。
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一個人高估自己的購買力,產生東西不會很貴的錯覺,購入更多的東西,所以面對銷售高單價產品,業者、商家大部分都會提供分期付款的選擇(不一定0利率)。
綜合上述,分期付款是把雙面刃。
優點
- 預支你未來的購買力。
- 購買原先無法償付的東西。
- 提升個人資金流動性。
缺點
- 降低未來的購買力。
- 增加消費的慾望。
- 某些信用卡可能會取消回饋金(可能是現金、紅利等)。
此外,在消費時提供的分期付款方案,是由商家、業者付出成本,刺激民眾進行消費,稱作「消費分期」;針對信用卡帳單向銀行主動申請分期,則稱作「帳單分期」,銀行會額外向你收取利息;「預借現金分期」是指當有急迫之資金需求,將信用卡部分的信用額度轉換為現金,讓持卡人提領出來使用。
依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網頁顯示,「消費分期」及「帳單分期」因屬性較偏向消費行為,故未直接將兩者納入聯徵評分模型考量,兩者並不會影響信用評分,然而「預借現金分期」會直接影響信用評分,因此未來的討論也將圍繞「消費分期」所能帶給消費者的好處為主(像是賺取報酬、提升流動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