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破解假訊息的數位素養 》4.現代公民必備的「打假」素養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

下文是《破解假訊息的數位素養》一書的第4章節。《破解假訊息的數位素養》的作者是胡元輝教授,共6個章節,將持續在Matters連載。前4個章節可在下方關聯文章中找到。




「人民」與「公民」這兩個詞只有一字之差,但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原因 在於民主政治乃是人民作主的政治,必須每位國民有能力享受權力與承擔義務, 這就需要每個人具有一定的素養,成為名副其實的公民。那麼,現代公民必須具 備何種素養呢?在假訊息已經成為民主挑戰之際,毫無疑問,「打假」已經是至 關緊要的「公民素養」了。 

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已被全球民主國家視為公民素養的核心組成,提升公眾 的媒體與資訊素養雖是對付假訊息的長程工作,卻也是最為根本的對策。我們很 難想像一個公民素養低落的國家,民眾能夠擁有對抗假訊息的能力;反之,一個 公民素養高度成熟的國家,民眾等於擁有對抗假訊息的免疫力,自身就是假訊息 的過濾器,足以化負面作用於無形。 

各國積極推動數位素養教育 

為了讓國民擁有對抗假訊息的媒體與資訊素養,許多國家都強化了此一方面 的作為,而且從中學教育即開始奠基。以英國為例,儘管已有一些媒體與非政府 組織已經積極地展開辨識假訊息素養的培育行動,如英國公視 BBC 自去年三月 開始對 1000 所中學所進行的課堂與線上教學,以及泰唔士報在中學與大學所推 動的媒體素養方案,但政府已開始規劃各級學校符合當前需求的媒體與資訊素養 教育,英國下議院的數位、文化、媒體與運動委員會更在去年七月下旬提出報告, 建議政府向社群媒體公司徵收教育稅,以藉此發展完整的數位素養教育架構。 

歐盟執委會經邀集 相關利害關係人深度溝 通與討論之後,亦在去 年四月發布的通告中, 將強化公民媒體素養列 為遏制假訊息的重點工 作項目。除了持續與強 化已經進行的各種研究 與行動之外,並將積極 展開新的計畫,包括鼓 勵事實查核與公民社會 組織提供學校教材,組織歐洲媒體素養週,定期發表媒體素養報告,研究將媒體 素養納入 OECD 學生評核指標的可能性等等,在在顯示歐盟各會員國對數位素養 的重視。 

從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養著手 

媒體與資訊素養教育要如何讓民眾產生對抗假訊息的免疫力呢?許多研究 發現,人的認知能力其實可以經由訓練或教育來培養,只要掌握一些訣竅,並且 有意識的自我訓練、自我要求,就可以相當程度的克服自己的認知缺陷,鍛鍊出 我們對假訊息的「免疫力」。而許多科學家認為這些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種就是: 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什麼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呢?用最簡單的話來説,就是審慎面對問題、理性 分析事理、勇於追根究底、敢於否定自我的能力。這項能力最重要的精神就是「開 放」,無論是資料的蒐集、分析或解讀,都願意敞開心胸,向所有的可能開放, 向不同的立場開放,然後用理性的分析找出事情的真相、問題的解答,即使發現 真相或答案與自己以往的看法相悖,也願意自我調整、自我改正。 

「忍、想、查、問、戳」五字口訣 

就假訊息的問題來說,所謂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就是「疑、查、辨」的能力, 也就是懷疑、翻查、明辨的三部曲。當我們遇到任何異常、離奇或有強烈主張、 鮮明立場的訊息時,都先抱持一個懷疑的態度,接著透過各種方式蒐集相關資訊, 包括不同來源、不同立場的資訊,進行不帶成見的比對,看看其中是否有可疑之 處?是否有證據不足之處?或甚至是誇大、扭曲或虛構之處? 

我們可以用五字口訣來代表這種辨識假訊息所需要的技巧,依照順序來說, 分別是:「忍、想、查、問、戳」,也就是「忍一下、想一下、查一下、問一下、 戳一下」。看到疑似假訊息,先忍一下不要外傳,並且問自己:這是真的嗎?然 後,想想這個訊息中到底哪裡怪怪的?哪裡可能會有爭議?再針對可疑可怪之處 認真查資料,問專家,最後,並用開放的態度、理性的分析作出判斷。如果確定 就是假訊息或屬於可疑的訊息,那麼作為現代公民的我們就還有戳破它的責任, 把我們的推論與理由告訴親友,讓他們不要受騙上當,輕信謠言或不實訊息。 

留意訊息來源的可信度 

為了對抗假訊息,國際上已經有許多學術機構與公民團體提出一些簡單扼要 的辨識方法或素養,易學易懂,可以作為一般公民「打假」的初階素養。例如國 人使用最多的社交媒體之一:臉書,就在它的平台上提出十點假新聞的辨認訣竅, 包括對標題持懷疑態度、仔細留意連結、調查新聞來源、注意不尋常的格式、檢 查相片、檢查日期、查核證據、參考其他報導,以及留意報導是否只為博君一笑, 警覺刻意捏造的報導內容等。 

確實,假訊息常常伴隨聳動的標題、不合常理的宣稱、匿名的消息來源、貌 似既有媒體組織的名稱、怪異的排版、修改過的圖片,或是不合理的時間順序等 等,面對這些可疑的現象,我們必須要秉持懷疑的精神,尋求進一步的查證。臉 書所提出的十點訣竅不僅與上述的「忍、想、查、問、戳」五字口訣,做法相通, 亦與批判性思考的精神緊密結合。無怪乎,臉書在提醒使用者必須警覺刻意捏造 的報導內容時,特別提及「閱讀報導時,記得保有批判性思考,並僅分享您認為 可信的新聞」。 

為了強化每個國民辨識假訊息的能力,除了類似臉書這樣的網路與社群媒體 平台必須履行企業公民的角色,推動使用者的素養之外,政府相關部門亦應參考 其他國家的做法,積極推動適合我國脈絡的媒體(資訊)素養教育,讓每個國民都 能擁有相當程度的「打假」素養。必須提醒的是,新時代的媒體(資訊)素養教育 不只是要提升國民運用數位科技的能力,更要培養駕馭數位科技的素養;不只是 講求辨識假訊息的技巧,更要迎向數位傳播時代的完整媒體素養教育。辨識假訊 息雖係數位素養教育中的重要元素,但不能只是注重辨識技巧或能力,甚至聚焦 於媒體與資訊工具的負面性,而是要將假訊息課題納入整體的媒體素養教育之中, 同時強調媒體與資訊工具的創造性潛能與使用。 

身處數位時代的此時此刻,我們再也不能認為單純分享就是美德了,因為彈 指之間亂傳假訊息的後果,輕則影響人的健康,傷害人的名譽,重則造成社會對 立或損害國家安全。今天我們不只要做個聰明的閲讀人,還要做個打假的新公民, 常常提醒自己、期許自己:在可疑或爭議訊息的分享上,凡有分享,必經查證; 一旦分享,必屬事實。 

台灣人民過去喜歡說一個詞:打拼。有人研究發現,這是台灣在日本統治時 代,因為推動打棉被、拚灶腳所出現的問候語。在社會已經邁入數位時代的今天, 在假訊息嚴重困擾我們的今天,我們除了可以繼續用打拼來相互勉勵之外,還可 以每天自問或請教朋友的是:您今天打假了嗎?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