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鱷魚把拔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粒史學加000475《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07:只要有機會,盟友也不放過?

鱷魚把拔
·
·
只要有機會,盟友也不放過?

──────────原文──────────

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以五百金為趙王酒。還報燕王曰:“趙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王召昌國君樂間問之。對曰:“趙四戰之國,其民習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對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為可。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獨大夫將渠謂燕王曰:“與人通關約交,以五百金飲人之王,使者報而反攻之,不祥,兵無成功。”燕王不聽,自將偏軍隨之。將渠引燕王綬止之曰:“王必無自往,往無成功。”王蹴之以足。將渠泣曰:“臣非以自為,為王也!”燕軍至宋子,趙使廉頗將,擊破栗腹於鄗。破卿秦於代。樂間奔趙。廉頗逐之五百餘里,圍其國。燕人請和,趙人不許,必令將渠處和。燕相將渠以處和。趙聽將渠,解燕圍。

──────────翻譯──────────

當今的燕王「喜」在位第四年,「秦昭王」去世。燕王派國相「栗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為討趙王歡喜,送上五百鎰黃金給趙王置酒祝壽。

「栗腹」回國報告燕王說:

「趙王國內年輕力壯的人都戰死在『長平』,他們的孩子還沒長大,可以進攻趙國。」

燕王叫來「昌國君」「樂間」詢問這事情。

樂間回答說:「趙國是個四面受敵、經常抗戰的國家,他的百姓熟悉軍事,不可以進攻。」

燕王說:「我們是以五個人攻打他們一個人。」

樂間回答說:「不可以。」

燕王聽完發怒,群臣都認為可以進攻趙國。燕國終於派出兩路軍隊,兵車二千輛,由「栗腹」率領一路攻打「鄗【音浩】城」,「卿秦」率領一路攻打「代城」。

只有大夫「將渠」對燕王說:

「和人家互通關卡,訂立盟約,拿出五百鎰黃金給人家君王祝酒,使者回來一報告就反過來進攻人家,這不吉祥,這次作戰是不會成功的。」

燕王不聽,還親自率領偏軍跟隨前往。大夫「將渠」拉住燕王腰間繫印的綬帶阻止,並說:

「大王一定不要親自前往,去了是不會成功的!」

燕王用腳把他踢開了。

將渠哭著說:「我不是為了自己,為的是大王啊!」

燕軍到達「宋子(地名)」,趙國派「廉頗」作為統帥,在「鄗城」打敗了「栗腹」。「樂乘」也在「代城」打敗了「卿秦」。「樂間」逃奔趙國。廉頗追趕燕國五百多里,包圍燕國國都。燕國人請求議和,趙國人不答應,一定要讓「將渠」出面主持議和的事情。燕國便任命將渠為國相,前去主持議和。趙國聽了將渠的調停後,才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段內容的最後,司馬遷在快速記錄幾位燕國國君的傳承時,順便提到秦軍在「長平」擊敗四十萬趙軍的事蹟。而在那場「長平之戰」後的五年,燕王「喜」繼位。為什麼這位燕王沒有「諡號」?讓我初看時有些困惑。但看完這段內容的同時,我也意識到這位燕王喜很有可能就是燕國的「最後一位」國君,所以才會沒有諡號吧!?

那場慘烈的「長平之戰」,理論上應該會讓東方六國產生危機意識才對。之前蘇秦提倡的「合縱」聯盟,此時如果能繼續進行,或許可以在秦國崛起道路上產生一些阻撓的效果才對。然而,燕王喜派人去向趙國國君祝壽的同時,這位出使趙國的國相「栗腹」想到的卻是「快點出兵攻打目前實力大減的趙國」!?

明明剛剛才派人去祝壽,但實際上卻是在「窺探」趙國的國力。

明明趙國的位置剛好介於燕國與秦國之間,可以幫燕國擋住來自秦國的壓力,但燕王得知趙國目前國力尚未恢復的同時,想到的卻是把握機會攻打趙國!?

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燕王以及他的國相,真的視野如此狹小嗎?此時攻打趙國,即便燕國獲勝,也只是讓秦國可以更輕鬆地滅掉趙國,進而讓燕國得與強秦正面交鋒。更何況,如果燕國戰敗,經此一戰的趙國勢必更加無力對抗強秦,而讓燕國陷入岌岌可危的窘境。為何如此簡單的道理,燕王與那幾位大臣卻想不透呢?!

此時,燕國仍有少數幾位頭腦清醒的大臣,努力勸諫燕王別做傻事。另一方面,處於四戰之地的趙國,作戰經驗特別豐富,燕國此時攻打趙國,不見得有多大勝算。特別是燕國如果在此時攻打趙國,道義上更是站不住腳。

然而,燕王始終不聽勸諫,甚至還用腳踢走大臣!!看到司馬遷如此「生動」的描述,更讓人對燕王的「執著」感到無奈。

果真,結果如我們的預期一樣,長期跟匈奴、秦國對峙,也是最早胡服騎射的趙國,不只抵擋了燕國的襲擊,甚至還趁勝追擊了燕國軍隊。直到燕國依約定派出當時最清醒的大夫「將渠」主持和談後,趙國才退兵。

然而,無論獲勝的趙國,或是戰敗的燕國,此時還有辦法擋住秦國的再次來襲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