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oyceHua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學生時不喜歡唸書,工作時不喜歡工作《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

JoyceHuang
·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前三名的獎狀一直都與我無緣

也就替自己貼上一個「不會唸書」的標籤

但我母親非常會唸書,以前全班前三名都是會出現她的名字

而我總是非常氣餒,好幾次與媽媽因為成績、作業的爭執使得我更加不喜歡唸書

不過我知道我自己喜歡國文、音樂,是的僅僅兩個科目

我也思考過「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

沒有找到答案就出了社會,無法適應擁有上司制度的工作環境離開了職場

在家裡我是否又被貼上許許多多標籤呢?我開始做起他人不熟悉的工作:自由業

最近,邁入青少年叛逆期的妹妹也一直抵抗上學,她也不喜歡讀書

而媽媽買了這套漫畫《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卻被我搶來先看了

看完之後,突然有好多話想說。也就有了這篇文章


工作是幫助他人,上班是領薪水度日

這幾年「工作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充斥在我心裡無法得到解答

我嘗試找了許多答案,卻都沒有找到反而是看了《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後才知道最重要的是生活

延伸閱讀:好好生活,並且接納每一個當下的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並不是一件奢侈的事

而在看了《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這本漫畫後我得到了答案

每到一定時間從老闆那提領該領到的薪水,這叫上班

我甚至不需要更有衝勁或是更加為自己的事業負責,因為我領多少錢做多少事

工作是為了要幫助人,每一個工作的人都是為了要讓世界更好或是要幫助到更多人

書裡提到一個例子我很喜歡,賣拉麵的老闆幫助肚子餓或是想要吃碗拉麵的人

但同時他也幫助了養殖海苔的人、生產胡椒粉的人、養豬隻的人、生產麵粉製作成麵條的人…等

一碗200多的拉麵背後竟然是這麼多人的努力與辛苦才能品嚐到這份恩典

而我也從未想過工作是為了要幫助人,只是想著老闆快點發薪水給我

只是簡單的換位思考竟然可以有如此大的轉變,但工作與生活該如何達到平衡呢?

上班時想下班,下班時不停工作

在這個科技越來越發達的年代,雖然時時刻刻都可以上網與朋友連結

但同時我們也時時刻刻可以利用手機來回覆工作的事務

你有沒有在休息或是下班、出去玩時回覆過工作的訊息或是Email呢?

我舉手承認,我常常這樣做。這樣反而導致我們無法清楚劃分工作與生活的差別

而工作對人的「時間」、「場所」、「心情」都息息相關

我們需要抓出更精準的上班時間與工作場所,離開這個場所與這時間以外的就是要好好生活

不過也會依照你的職業不同會有不太一樣的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

例如餐飲服務業,上班時間會從早上8點到晚上11點打烊,中間由不同人員輪班

正常的六日週末也不太可能輪到服務業休息,比較會是平日的時間輪休

自由業的工作時間更要劃分清楚,什麼時間是工作什麼時間是生活?

拿Joyce為例,我還是會有正常的週一~五的工作日,有時六日會有案主需要開會或是溝通

於是六日我也有可能需要上班,但我的時數會減少許多,剩下的時間就是我的休息與生活的時刻

我真的無法愛上自己的工作嗎?

每次只要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我都是帶著興奮與熱情想要學習這份工作內容

而總會有個甜蜜期,我會愛上這份工作的某一項內容,但過了這段甜蜜期就會來到抱怨期

開始抱怨工作內容、主管、薪水、環境…等,彷彿這是我每一份工作的一種模式,最終離職

但其實將自己喜歡的事變成工作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書裡也提到,可以先從「喜歡」的事物找到工作方向

先釐清自己的想法與認識自己

小時候都一定想過將來長大想做什麼?有可能你說出來的職業會被大人一句「養不活自己」而被駁回

這也造成了我們不敢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

不過,你可以先從哪些是你喜歡的事物開始尋找起

你喜歡看漫畫,是否有可能可以成為漫畫家?

你喜歡電影,是否有可能可以成為演員?

大膽想像而不要害怕,因為什麼事都是有可能發生且實現的!

喜歡的事和工作無關也沒關係

如果你喜歡棒球,但你真正的工作不是棒球選手也沒關係

你可以做和棒球相關的職業,例如:運動記者、棒球用品開發人員、運動防護員等等

這樣你還是在這個領域裡,還是可以接觸到棒球

從擅長的事來尋找工作

假設你擅長製作,你可以成為木工、產品設計師

或是你擅長英文,可以成為導遊、翻譯或是英文老師…等

因為你擅長,也就是將你的長處發揮出來,千萬不要過度貶低自己或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

而把自己封閉內心、否定自己,這樣你會抹滅自己的天份,也會陷入負面的漩渦中

只要你好好的訓練、打磨自己的長處,相信有一天一定可以發光發熱的

延伸閱讀:《 囧媽極地任務 》個性古怪並不代表你瘋了,而是你有沒有勇氣找回自己發光發熱的樣子?

上學到底是為了什麼?

開根號、化學式、文言文到底對於出社會的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學生時期的我一直被這些我不理解的內容感到痛苦

但離開校園之後發現有些時候還是會碰到學生時期學習的內容

像是酸類配上乳製品絕對會結塊,這看似是生活常識但其實它也可以算是化學、科學

而我也發現有許多我在課外學習的內容也幫助我,例如我比同年紀的孩子知道的世界偉人較多

從小,媽媽就買了許多偉人傳記的漫畫給我閱讀

愛迪生、居里夫人、海倫凱勒這些人是我兒時的夥伴

這也可以將學習劃分成自主性學習與義務教育兩種,當我們還在學校時算是義務教育

學校有責任與義務教會我們這個年紀該懂的知識、人際關係、人格養成…等

學校以外或是離開校園後的學習叫做自主性學習,像是我買了許多線上課程進修與學習

延伸閱讀:4個我所上過的 線上課程 ,公開評價大解析

我也發現學習是無止盡的,當我們離開校園和教科書道別後才發現自己還有許多不足要不斷的學習

前陣子我看完電影《無聲》後和男友分享想去學習手語

他卻說:「學這要做什麼?又用不到」

頓時讓我想起了以前東野圭吾的其中一本小說有一個女主角她從小不斷研究將棋

旁人都以為她熱愛將棋,但其實她的動機非常單純

她夢想有天可以在豪華郵輪上和富翁下將棋,進而賺取很多錢

最終,她真的靠這項技能爭取到賺錢的機會

我們不知道所學的知識哪天會用上?或是什麼時候可以幫助我們?

但我們可以把這些技能學習後儲存在自己的腦袋裡,說不定哪天真的能派上用場

不要只當好孩子,而是成為獨立思考的大人

「好孩子」也一直都是我的標籤,我人生中任性或叛逆的時間不多也不長

但我一直想要當一位好孩子,不管是讓家人喜歡我,或是讓師長喜歡我

雖然沒有像拍馬屁般的刻意討好,但我也承認我會希望老師喜歡我

或許是因為求學時間都一直是「好孩子」,讓我不擅長說出自己的聲音或是表達自己的想法

讓自己變成無法獨立思考以及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大小孩

而我們應該要試著靜下來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與自己對話以及了解自己什麼是自己真正的想法

初期你可以拿一張紙寫下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人事物,透過這張紙來了解自己

我也順利的擺脫不想當「好孩子」的角色,而是「做我自己」

所有的考量都是以自己為主,看似好像有點自私

但我如果不先照顧好自己,又要如何去好好的對待他人呢?

最後,我們都是最棒的

看完這本漫畫後,很想要這本書能夠早個幾年出版

或許我就不會這麼懷疑自己,也就不會否定自己了

學校很討厭、考試很討厭,但只要我們換個方式思考,其實學到的內容讓我們了解許多知識

工作很煩躁、老闆很煩人,但其實工作是幫助他人讓世界可以變得更好

好好的思考自己是誰?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以及了解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前方總是有許多挫折、迷惘在等著我們

但也沒有失敗一次就再也爬不起來的人生

我們都是最棒的,一定能夠找到自己發光發熱的舞台

最後,如果你也看完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下方留言分享你的心得讓我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你下方幫我拍手5下給我一點鼓勵喔~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