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985学生争读东南亚博士 二本女老师三年难毕业 导师不让退学

沙田油条
·
·
IPFS
·


 


她一直对未来规划明确,在呼和浩特读完本、硕,马上就回到家乡入编,同时结了婚。父母都是体制内职工,她从小看过国营工厂倒闭后,亲戚被买断工龄,因为没有收入婚姻破裂,身体不好,50多岁就病逝。她深知稳定最可靠,从大四起就每年考公考编,终于拥有了稳定的生活,打算干到退休。

出去读博在她说来,只是为了开阔眼界,弥补一直在家乡读书、工作的遗憾。申请学校前,她考虑过其他国家,欧美太贵且要求高,韩日还要学第二门外语。菲律宾的话,雅思6.5分可以申请免学费,但考虑到排名问题,她又排除了。

而网上的中介这样介绍马来西亚——只需雅思6分,两年学制,包毕业,每年花费一两万,没有论文要求。电脑下方总弹出的小广告,也仿佛反复向她确认,“两年毕业”。综合来看,这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杨乐乐也不敢尝试在国内申博,她说周围读博的人都毕业于顶尖985,而自己只有普通一本院校的背景。她属于读书时不挂科就行的,读研时也没发表过论文。

她有个同岁的朋友在安徽三四线城市的院校任教,想借博士学位进入合肥的高校。但国内竞争激烈,读博要有科研成果,名额指标也有限,这位男老师困于日常工作和家庭责任,报了6次名,都没参加成考试,最后选择到排名靠后的菲律宾某普通学校就读体育学专业。

涌入这条捷径,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很明确。从业6年的马来西亚留学中介刘志宏说,到这里读博的中国人一半是高校老师,动机大致是:评职称,行政人员转教师岗,被学校的鼓励措施推动——比如专科院校想升为本科,需要提高博士率。剩下的人里,大多数是想跳进体制内的企业职工,和想到高校任职的硕士应届毕业生。

27岁的山西女孩陈虹已经全职在马来西亚读博三年。她本硕都在欧美留学,2019年毕业回国,给她发offer的都是教培岗,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想到女性结婚生子后容易被束缚,她索性继续读博,将目光放到便宜又能快速毕业的地方,最后定在马来西亚Top1的学校,这是她能力所及的最好选择。

陈虹坦言自己是“科研渣渣”“在欧洲混了一年硕士”,三年前报考东南亚博士的中国学生少,她入学时绩点(注: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大约只有2.5。在她看来,留学申请者的生源“很一般”,本科背景是双非、二本甚至“三本”的同学多,科研能力普遍不强。

她也是个教育博主,东南亚留学市场兴起后,在网上为国内申请者免费提供咨询,现在每天至少接待两三个人。她发现,找来的高校老师普遍在35-40岁之间。她记得有对40多岁的夫妻,都在一本院校任教,本硕是国内985,“就想混个博士升职称”,最后选了所马来西亚一般的私立学校。

这个市场是在疫情后变得火爆的。在中介刘志宏印象里,2020年申请者还抱着观望的态度,第二年开始暴涨。此前,他所在机构接待的大多是硕士申请者,去年申请博士的人一度达到了80%。他认为是疫情后高校教师看到不用出国,带薪上网课就可以攻读,不耽误工作和家庭生活;另外,受国内经济形势影响,硕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想通过读博延缓就业。

「骑虎难下」

刚就读时,杨乐乐满怀期待,每天找导师聊天,问自己需要怎么做。她还报了语言公开课,积极学英语,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但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半年,她开始焦虑,头发成把地掉,晚上睡不着觉。

原以为的“宽进宽出”都是假的,“水”个博士更是妄想。在她的设想里,前半年修完所有课,后面一年半就可以回国写论文。事实上,虽然只有两门课程,但光是马来语课就要考4次。除了上课,导师每周或每半个月开一次见面会,听学生汇报工作。

压力大、学习强度高是普遍的。有的导师要求严,如果两次汇报没有进展,就以建议学生“暂时休息一段时间”来表达不满。杨乐乐有朋友就因此休了学。和周围同学一样,她每天一早去办公室,学到深夜。有天凌晨,她看到图书馆灯火通明,坐满了学习的人。

杨乐乐所在学校的图书馆,某天接近零点时还有人在学习。讲述者供图。

两年毕业的愿望很快破碎,杨乐乐看到校友大多五六年博士毕业,甚至还有10年的。学院里,四年半毕业算快了,导师说目前还没出现过一例三年毕业的,其他学院有过也是因为科研能力强,是SCI(注:引文数据库,世界三大检索工具之一)的审稿人。

小论文也有要求,学校要求刊发至少两篇文章,被Scopus(注:与SCI一样,都属于检索工具)索引的期刊接受或发表。这相较国内容易,但大论文难度大,要经过3次答辩,中期答辩就要持续3个小时。

而陈虹所在的学校,博士毕业还要通过5次答辩。有次学院开会,直接告知学生6年不毕业很正常,巨大的“six”显示在PPT中央。陈虹想起入学不久,在图书馆偶遇一个中国学姐,满脸开心地告诉她:“我第十个学期,论文外审啦!”当时陈虹还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发现5年能毕业已经很厉害了。读到第三学期,她打了退堂鼓,向导师申请转学,想到毕业难度低的私立大学。

“据传学校退学率达80%。”虽然陈虹无从查证这个数据,但她周围就有人发现毕不了业,考虑到工作和家庭,不得不退学。和她一样,还有人申请转到排名靠后的学校,但这意味着前功尽弃。她认识一位邵阳学院的老师,在马来西亚一所普通的私立学校读博,4年了还没毕业。

当初,问杨乐乐计划几年毕业的学校,正是陈虹所在的这所Top1。听到她回答3年,面试老师说:“没有这种情况,你做好5年准备。”因此她没选这所。现在,她还是后悔,应该申请更靠后的普通学校。

整整一年,杨乐乐卡在开题上,不知道要研究什么。和国内不同,她的博士导师带了十几个人,不会提供具体的思路。她登录图书馆网站下载世界名校的毕业论文,而光是导师发给她的相关论文就读了400多篇。灵感迟迟不来,想法不断被否定,她也提出过退学,但导师没同意。

挣扎了一年,到了原计划要毕业的博二,杨乐乐终于开了题。柳暗花明并未到来,比起国内,国外的文科专业定量研究较多,她重新学习做实验,收集数据做分析。很快,疫情来了,她辗转回国,却更加忙碌。她一边工作,一边摸索论文,每隔两天就要视频沟通,有时凌晨三点还在和导师讨论问题。

更多为了评职称或跳槽的高校老师,卡在这条原以为的捷径中,继续挣扎。杨乐乐在网上吐槽,怀疑读博的意义,好些人留言说后悔出去读博。有人说想及时止损,心疼花出去的时间和钱——比如,光找中介申请学校和辅助作业,就花了十几万元。这让不冲着现实考量而读博的杨乐乐也感到焦虑。她自认为是个抠门的人,衣服只买打折的特价品,但三年下来,学费、房租、生活费等等也花了近30万元。

在菲律宾留学也同样不轻松。一位民办高校女老师就读的学校不要求雅思成绩,但在正式入学前有个面试,决定之后英语课的课程长度,她口语和听力差,最后上了120节课。她有同学请了次假,加上上课表现不好,又重修了30个课时。

她读的是全日制博士,只打算寒暑假到菲律宾,平时除了教学,还有行政工作,不时要加班。但学校作业多,即使是周末的课,还要做汇报,周六当晚得熬夜赶工,第二天又会布置新作业,不断循环。

菲律宾排名靠前的学校要求发两篇SCI,至少四年才能毕业。“一点儿都不好凑合,搞得我现在好烦躁。”现在,她用“骑虎难下”来形容自己的状态,奉劝别人不要贸然做决定。

被「卷」高的门槛

7月下旬,另一个留学中介说,马来西亚前五的公立大学已经报满,没有博士招生名额了。4月份他们提交了16个博士申请,至今无一人录取。有的导师一个人就带了40个博士生,分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少了,这将进一步加大毕业的难度。

“这两年应届硕士毕业生没有论文成果,研究方向也一般的话,想进好学校基本不可能了。”中介刘志宏说,申请时只要求提供1500字的研究计划,现在很多人写到了四五千字。

国内的“卷”蔓延到了国外。陈虹感觉到,这两年中国申请者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高,以前还有“三本”毕业的,现在国内顶尖985高校的都不少。有人硕士毕业于国际排名前20的世界名校,发过3篇论文,雅思是7分。比起她进入这所马来西亚top1时的2.5绩点,有网友告诉她,现在排名稍微靠后的高校都要求绩点在3.0以上,不足3.0的要有5年工作经验。

杨乐乐没有关注这些,包括学校的排名是否在上升,“没用,你都不知道啥时候毕业”。她仍旧想退学,丈夫劝她,再坚持一下,实在不行再说吧。家人起初都不支持她读博,现在看她煎熬,反倒安慰她经历了就行。

她的论文目前写了前4章,被导师要求大改,近乎要重写一遍。受限于在国内,她还未完成所需的实验,剩下的几章没有头绪,小论文也没发表。

杨乐乐目前完成的博士毕业论文部分。讲述者供图。

她身心状态都不好。去年,由于内分泌失调,她突然瘦了五六斤,一段时间后又暴增了近二十斤。今年又生了病,最近住院,在吃中药调理。感觉坚持不下去,她又想休学一学期,导师再次拒绝,说每天躺在床上学习一点,半年也可以收获很多。

杨乐乐和陈虹坦承,难毕业的原因除了客观条件,也在于类似她们的中国留学生的确科研能力不行。邵阳学院事件后,这些东南亚博士处境尴尬。菲律宾留学中介大多不太热情,有人说最近最好别申请了——毕业审查将变严格,且国内认可度下降。

现在,在菲律宾读体育专业的那位男老师有些破罐子破摔,“东南亚博士已经成这样了,最不济的就是当这个博士没读呗”。当初想要通过博士学位跳到更高平台,他觉得可能性不大了。国内高校对年龄限制严,层次高些的学校引进应届博士时要求在35岁以下,有工作经验的老师想跳槽到好学校,得是40岁以下,职称为副教授。现在,他31岁,还是讲师。

邵阳学院引进菲律宾博士人均花费84.4万元,其中安家费35万元,科研启动资金15万。网上对此争议颇大,他觉得这不算多。同样在小城市,他知道这些学校的城市吸引力一般,最重要的是学校没有实验室和平台,申请不到国家的基金项目,“你到时候只能自力更生”。

比起大多数继续挣扎的留学生,陈虹的进展算是快的。进入博四之前,她已经完成了5次答辩中的第3次。论文完成了大半,有10万字左右,光开题报告就写了120多页,被导师修改了8次。答辩时被揪出了一个错别字,她挨了批评,“你的名字会写错吗?!”

她将此归结于幸运,导师劝阻了她的转学计划,还直接给她一个论文选题。但她仍旧不放心,也不确定自己能多久毕业,“还早着呢”。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倒下,即使过了外审,到了最后一次答辩,也可能被打回重新来过。

有时,她纠结毕业后继续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和家人团聚,但回去找什么工作呢?留学多年,她觉得国内太卷,过于重视年龄,几天前她看到深圳大学招聘辅导员,要求都是28岁以下的博士。

杨乐乐最近在焦虑生孩子的事,早早做好了育儿功课。博士学位似乎不能带给她现实收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似乎也能带来心安。她感觉学历正在迅速贬值,本科毕业时能进的单位,在她研究生毕业时学历要求也变成了硕士,有的现在甚至变成了博士。

她现在安慰自己,焦虑和痛苦都是读博必经的历程,她会继续体验下去,以后也好用于教育孩子,开阔其视野。但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想本科一毕业就生孩子。现在,她说35岁之前必须有个孩子,也尽量拿到博士学位,如果七年能毕业,那时带上孩子去参加毕业典礼。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沙田油条向日葵的爱https://tieba.baidu.com/home/main?un=%E5%90%91%E6%97%A5%E8%91%B5%E7%9A%84%E7%88%B1&fr=pb&ie=utf-8&id=tb.1.1cd9ae0f.nzrRWDC8MqXgN29zPMwuC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北京商报:外资今天对A股爱答不理,明天就让他们高攀不起

这可以表明我们谨小慎微到了何种程度

9吨医保回流药:被《焦点访谈》点名后的隐蔽黑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