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社畢業生專訪|焦慮之後,迷霧中有路
Q:學姐的主副修學程是什麼?對人社的修課方式有什麼想法嗎?
A:我高中就決定要念人類學,所以才去清大人社的,因為台大考不上(笑),但是我目標非常明確,所以主修就是人類學程。即使大一大二上了其他導論課也沒有改變這個想法。因為我一直想要進博物館工作,副修選來選去就決定是文創學程,另外還修了一個藝術學分學程。其實這樣子可以選擇的修課方式還不錯,只是我覺得人社選課的難度在於課程要如何互相搭配,還有這些組合能不能真正為你加分。有時候會覺得有些課程很好玩就去修,它不一定會是那麼一致的領域或走在同樣的主軸上。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大學就應該多學其他東西,修自己有興趣的課。
Q:但有些學生會認為這樣的課程安排雖然強調跨領域,卻好像只是東修一塊、西修一塊。內容上好像沒那麼精,也沒有達到真正的整合?
A:我覺得整合是學生自己要去做的。老師只能給你他們能給的東西,學生可以依照自己想靠近的主軸去調整。所以人社的修課方式可能也比較適合有想法的人吧?我大一大二時也擔心過人社的課程好像很廣,但很不精。加上認識幾個台大人類學系的學生,就會擔心:「慘了以後出來會不會拚不過他們?會不會考不上研究所或找不到工作?」可是當我念完研究所又工作之後回頭來看,除非是想念到博士直接去當教授,不然對於學習的深度是不用那麼焦慮的。因為說實在日常的工作不會那麼深,反而是這種寬的、跨領域的,在工作上更受用。而且像我雖然主修人類學,可是我也了解一點社會學或歷史或哲學。在社會上跟不同領域的人溝通時,我都能稍微了解對方一點點,這在社會上走跳還滿好用的。
Q:很多人會用職業去定義你這個科系,因此社會很常會有學這個以後到底要做什麼的疑問。或者說這是對整個文組科系的偏見和印象?而這樣的疑問卻好像會由外界社會蔓延到人社內部,成為自己在學時的焦慮?
A:關於這件事情,我大學時有位助教跟我們說,其實人社的學生很有危機感,從大一進來就開始煩惱自己會不會找不到工作,非常符合你們的主題〈針氈日常〉哈哈。但也因為這樣,大部分的學生出去之後,其實發展都還不錯。所以我覺得這個焦慮是必須的,但是也不用太過焦慮,只是有焦慮就要去準備、要去想出路。而且事實上,工作也不是那麼難找⋯⋯吧。
Q:學姐曾經在問卷中提到人社的師長資源對職涯選擇有所幫助,可不可以分享一下這部分?
A:主要是大學時候會去找老師談職涯選擇跟畢業以後的方向,老師會以他們身為學者或業界專家的角度給建議。因為我在大三就決定要出國了,那時候就有去請教該如何選學校,然後出國要考慮哪些事情。而且我畢業後找工作才發現其實業界很小,大家都互相認識。像是一直到最近,我才知道現在做的這份工作,當初投履歷跟面試的時候,主管有向我在清大的老師打聽,而老師幫我說了很多好話。不知道這是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的確是幫了我一把。而在面試時完全沒有講到這件事,所以知道的時候非常震驚。
Q:剛才提到大三就決定要出國念書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A:應該說我滿早就想要出國一趟了,只是這件事情不一定是用什麼形式。那時候想說我不一定會念博士,所以如果要出國念書的話就只有念碩士。另外一個原因是家裡的人也很支持,這也是很大的因素。因為出國需要的成本很高,家裡的人如果不支持的話其實很難做到。加上我其實想去博物館工作,在台灣唸研究所的話,看了一下課程方向都覺得跟我想做的事情差一點點,所以後來就決定去英國念書,順便開眼界。
Q:能分享一下在倫敦打工度假的經歷嗎?
A:我其實是先去念書一年,很幸運剛好在學生簽證結束之前,抽到兩年的打工度假簽證。在倫敦工作的時候我也是很專心想要找跟博物館有關的工作,但非常困難。
Q:是因為身為外國人的問題嗎?
A:一是因為當地的博物館產業非常競爭,甚至會出現有博士學位的人來跟你競爭非常初階的助理職位的狀況。當然我一個外國人在那邊也有語言文化上的門檻。加上博物館這個行業可能需要更多的文化資本,那這個文化資本和我在台灣累積的文化資本,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等於要重新開始。也滿辛苦的,我其實兩年期間都沒有找到一個長期穩定的工作,是博物館打工仔哈哈。
Q:在英國生活的這三年來,有沒有什麼與清大人社相關的影響或連結?
A:我覺得念書時影響滿大的是我們會有討論課。不知道你們現在還有嗎?我在清大人社的時候,幾乎每堂人社自己開的課都會有討論課,或是老師也會鼓勵我們多討論。我以為這個能力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會有的,但後來發現其實不是每個大學生都知道要怎麼討論,包括之後到倫敦念書也遇過幾個不是很會應付討論課的同學。我覺得如何討論是人社課程訓練中,有讓我學到並覺得很有幫助的能力。
Q:念完研究所後,學姐在現在工作上有什麼樣的煩惱嗎?
A:現在比較煩惱的是我未來的發展。因為我現在的職稱是專案助理,在博物館業界,基本上如果是進博物館的菜鳥,都是從這種身分開始做起。但是能升上去做正式人員的機會其實不多,因為正式人員的缺很少。所以我現在比較大的、常常在想的事情,就是我以後到底要怎麼辦。我不可能做助理做一輩子,因為助理薪水漲幅很小,我不可能做到退休都拿這個薪水。所以常常在想這件事,到現在還沒想出個解法。我現在也還是在煩惱未來哈哈。慘了,大家看完會不會覺得怎麼畢業之後還是要煩惱未來。
Q:這個煩惱和念人社時的一樣嗎?
A:我覺得有相似。可是因為知道比較多事情了,所以煩惱的事情就變得更具體。譬如說大學的時候,可能想的是一個很模糊的「啊,我的未來是不是一團迷霧?」可是你現在就知道「喔,這條路是死路、那條路也是死路。」現在就是有一些選項,雖然知道這些選項不一定都很好。但我覺得中間經過一些工作,確實會知道這個社會是怎麼運作的。
像我以前大學的想像是如果要在博物館工作,必須要拿到博士學位,但事實是你拿到博士學位也不一定能在博物館裡工作(笑)。因為沒開缺的話就是沒有,不如你好好蹲專案助理蹲幾年,蹲到上面有開缺了,可能還比較容易升上去。因為你比較熟悉業務內容,比起外面空降的博士,選裡面有熟悉工作內容的人不是比較好嗎?這就是工作之後才知道的事情,就是把煩惱具象化了,不會那麼迷茫。
Q:給清大人社學弟妹的建議?
A:如果還對人生發展沒有什麼想法的,可以試著培養第二專長,開拓眼界。然後第二專長可以培養可以賺錢的專長哈哈哈。像我最近很想學寫程式,有時政府單位要做一些網站的案子,我作為一個在中間協調的人,可能要大概了解這個東西是怎麼運作的。
其實這種話對大學的我來說根本不屑一顧。會覺得「我幹嘛要學這個,我才不要」,或「我又不會去做這個」。但現在看來,大學的確是一個很好獲得資源的地方。所以建議大家如果對什麼東西有興趣,就可以多學多看多聽,如果和你的職涯興趣有相關,可以圍繞這個方向發展,但也不要太限縮自己的眼界。
還有不要害怕像學長姐或是老師請益。真的只有在學校的時候,才會有一個專業的長輩,而他的工作就是來教導你。所以鼓勵大家多多向老師請益。然後學長姐也是,如果對某個產業有興趣的話可以直接去問學長姐。我覺得大部分的人應該是滿願意給予幫助的。我以前都不敢問,現在就會覺得如果早點問到一些事情,情況會不會就不一樣了?而且其實問了,有些累積的人脈就變得很重要。小時候會覺得如果靠人脈是不是就是靠關係,而不是靠實力?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因為人脈也是那個人看到你的表現很好,或覺得他認為你是一個可信賴的人,才會把這個線牽給他的朋友。所以這也是一種實力的展現,大家不用害怕建立老師跟學長姊的人脈。
那天在咖啡館裡,窗邊的位置被午後陽光斜曬,江瑄學姐映著有點熾熱的自然光與我對談。不知是因為既溫暖又強烈的光線,還是因為學姐成熟自信的口條,採訪過程中總覺得眼前的人雖然口中講述著此刻的煩憂,眼神卻又十分堅定沉著。
出社會工作後,並不代表在念書時的煩惱就會一掃而空。或許就如學姐所言,煩惱只是變得更具體了,但因為我們看過的東西變多,所以也有足夠的能力去選擇眼前的不同道路。
後來想想,那份堅定應該是即使未來仍有不確定性,卻並非毫無頭緒的冷靜自信。不確切的未來聽起來可怕,但其實只要好好靜下心來,梳理自己擁有的能力與興趣,也就不會那麼茫然了。∞
學姐另外提供可以向有海外經驗的學長姐請教的社團連結,有興趣可以加入!
清大人社海外求學暨發展小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tudyabord
撰稿|莊雅淇
相片提供|江瑄、莊雅淇
原文出處|侃侃vol.8《刺點》
2021.5.2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