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買房記|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先說第三個層次Location,當然是指要離捷運站或街車站近,這點很容易理解,本文就不多作解釋了。
第三回合,決定地點
那麼,從第一個層次的Location開始說。對我而言,買房子選地點有個首要的大方向,不符合這個大方向的,都會被剔除,這個大方向說來很簡單:
就是離婆婆家越遠越好啊!
不過這大方向裡也包含兩種不同的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第二個意思是我們真的不喜歡婆婆住的地區,而這個不喜歡,多少說明了我和老公的個性。
結婚前老公長居台灣,每年只回多倫多一陣子,故沒有自己的長期住所,這些年來當我們短期拜訪多倫多,都是暫居於婆婆家的地下室,沒有車的我們,除非和住在downtown的朋友有約,就只能在這一帶晃來晃去,而這一帶,真是超級無聊的一帶。不說別的,多倫多是全世界居民最多元的城市之一,各種族裔之比例相加後超過白人總數,走在市中心街頭,往來行人形形色色,但婆婆家這一區的大街卻白成一片,這不是挺莫名的嗎?
再者,這裡的居民還有種特性:多半是一些中高收入以上、算不上「有錢人」、但又喜歡假裝有錢的人,於是在我持續拜訪的的這四、五年間,小區裡典雅、帶著前後花園、那種我們心目中加拿大人會住的兩層樓房子都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蓋的越來越粗勇高大、沒有什麼品味的新房子,大街上充斥著一些貴得不知所以然、卻沒有美感或藝術價值的假掰店面,逛街的人似乎只有一種穿衣服的標準,這讓從亂七八糟之柏林和台北來的我,極度不適應,每天連個出門的慾望都沒有。
由於這地區和我們生活氣質格格不入,因此不管這區有多搶手——好學區、交通方便、位於多倫多但又自成一格可以偽裝成郊區,無論婆婆和舅舅多努力勸說這地區的房子最能保值,我們也毫不留戀。
後來才知道這地區平均房價200萬加幣起跳,換言之上面說的原因都是廢話,事實是我們根本買不起。
第二個Location,是盡可能靠近Chinatown。
說要住在Chinatown,倒不是因為還想繼續過著只和台灣人交往、只講中文的生活,其實downtown西側的Chinatown住的多半是老一輩的移民,如今,隨著房價越來越高,已快要徒有虛名了:新世代的華人趁著房市高漲的勢頭,賣了房子搬到北邊的衛星城市,或者持有房屋者多半將房子隔間在隔間,近地利之便,出租給四面八方到城市裡打拼的年輕人,和很多人以為的、出門可以不說一句英文就能生活的Chinatown多有落差(這種生活還是有,只是已經移到其他華人聚集的衛星城市去了)。
但既然還叫Chinatown,有賣A菜和火鍋肉片的華人超市、港式叉燒和飲茶、水餃和牛肉麵,腳底按摩這些店家還是有的,更何況全世界的中國城還是唐人街好像都離城市心臟地帶只有一步之遙,於是一開始我們以能散步/搭街車/騎單車在5分鐘內能夠抵達Chinatown為主要的找房區域。
這裡附上地圖為大家說明:
圖中的U型亮黃線是多倫多的唯三捷運線之一,主大南北向,圖片頂端的淡綠色線則是之二,主打東西向。是的,北美洲第四大城多倫多只有三條捷運線(其中一條遠方略過不談),所謂的downtown大概就在兩條主要捷運線交會處,偏西南邊。
灰色框框是全市的心臟,城市天際線高聳如雲,一個大城市該長成什麼樣子?這地區就是長這個樣子。紅色框框是我們最初找房子的主要區域,該區有24小時運行之街車和公車,除了中國城,還有韓國城、小義大利和小葡萄牙,另外,還有一條Queen str.,這條街是我最想要住的一條街,很......該怎麼說呢?就像柏林的Prenzlauer Berg(為什麼要寫得好像大家都去過一樣),目前相當熱門。
配合這張地圖,順便說明一下,黃色線的右側是所謂東區,也有一個Chinatown,但沒落的比西區這個更快,走在街上有種落葉飄零之感,很多寫著中文字的店家都關門大吉,不過這不表示東區不熱鬧,事實上,是因為東區正在起飛,舊的居民移離開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更新更大的房子。老公的哥哥極力說服我們買在東區,不過這麼一來又有違大方向了,要知道大方向不是針對婆婆來的,而是針對動輒七七四十九天的家庭活動和免費保母,故把大方向擺在市區來看,我們也希望盡量離東區(哥哥家)越遠越好。
然而,事實證明紙上談兵沒三小用,隨著第一次看房,我們就知道要想在自己的理想區塊這買房子根本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