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遊記 La revista de el viaje en Mexico

維民所止
·
(修改过)
·
IPFS
·
對於我去過的國家,一般而言我的體驗只有「好」或者「不好」,換言之,我能明確說出自己認為這個國家到底值不值得去一次。然而我對於墨西哥的觀感卻很難用「好」或「不好」來簡單形容,或許可以這麽說:有時你會為它古老而瑰麗的歷史文化深受震撼,有時也會對它的粗陋和荒誕咬牙切齒。

風土人情

對於我去過的國家,一般而言我的體驗只有「好」或者「不好」,換言之,我能明確說出自己認為這個國家到底值不值得去一次。然而我對於墨西哥的觀感卻很難用「好」或「不好」來簡單形容,或許可以這麽說:有時你會為它古老而瑰麗的歷史文化深受震撼,有時也會對它的粗陋和荒誕咬牙切齒。

我在去之前對墨西哥其實不甚瞭解,對它為數不多的印象便是Pixar的電影「可可夜總會」中多彩的亡靈世界和新聞中頻繁出現的毒梟和黑幫。所以在我意識裡的墨西哥一直是一個有些神秘而又有點危險的存在:相對於我們極其忌諱死亡的華人社會(到了連在米飯碗中倒插筷子都有可能挨揍的地步),為什麼這個民族會以如此奔放鮮明的色調描繪死亡?還有,它真的如同新聞中描述的那樣混亂失序嗎?人就是容易被神秘的東西吸引,所以我的獎學金到帳的第一時間,一時衝動(個鬼)就訂機票跑過去了。

飛機還沒起飛,墨西哥就給了我一個「超級驚喜大禮包」。當墨西哥的機組人員遞給我海關申報表時,我赫然發現表單上竟然只有西班牙文。遂問,卻被告知,真的是只有西班牙文。幸好我在出發前有聽說墨西哥人英語水平普遍不好便突擊學習了七天西班牙語,再加之西班牙文的許多詞彙都與英文相似,我還是把表填妥了。而我後來的經歷也確實證明了,不懂一點西班牙語在墨西哥會非常非常不方便,從熱門景區的問訊處到飯店前台,甚至到機場工作人員,懂英文的都不多。不是說墨西哥每年外國訪客多達三千萬,對旅遊業很依賴嗎?怎麼會這樣?好問題,我也不知道。

第二個「驚喜」是我到了位於墨西哥境內的中轉站,奇瓦瓦(Chihuahua)。按理講一般的國際機場都會有賣當地SIM卡的服務,可是我卻發現這裡沒有。然而奇怪的是,這裡很多其他服務,比如租車甚至報旅行團都一應俱全。不過這座機場最讓我驚訝的還不是這個,我在轉機去墨西哥城 (Ciudad de Mexico) 的時候看到了讓人驚掉下巴的一幕:機場的過夜區居然被安排到了一個超級吵的夜店旁邊。這就不得不提到墨西哥的第二個特徵了: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反人類設計。這一點與日本相反,日本人在進行設計時會對細節照顧地非常周到,讓用戶的體驗最優化。而墨西哥人的設計往往十分漫不經心,雖說不至於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但會在細節上把人搞到十分崩潰,除了機場裡面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
飯店房間梳妝台的燈開關在浴室裡,浴室的燈開關在梳妝台上;

巴士車頂行李架的蓋子鬆手後會自動彈回,導致乘客必須一隻手掀起蓋子的同時另一隻手抬放重物,不然就會被夾到手(我就被夾到過,疼死);

兩段樓道之間的台階十分低矮且與地面採用同樣色調和方向的條紋裝飾,讓人很難發現。這就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就撞到腳趾或跌倒(我就撞傷了腳趾,跌倒後手機屏幕還裂了一角);

公寓門從裡面打開也需要鑰匙,退房的時候如果房東不在根本出不去;

明明是單向車道,中間還非要硬加進去一條綠化隔離帶,導致本就擁堵的交通更加不堪重負;

明明只能容納一人進出的通道口寫著「左邊出右邊進」(好吧,嚴格來講這不是反人類設計,而是一種無厘頭的無效設計);

有的機場候機室有充電插頭,有WI-FI,但偏偏沒有座位;

。。。。。。

總而言之,這些細節上的疏漏不會讓你出很大危險,但會給你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墨西哥人把這種「漫不經心」的心態帶入了方方面面,小到服務業,大到建築和城市規劃。因此我總是有種感覺,墨西哥的治理水平與它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實在是不太相符(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總量世界第十二)。本來我以為它的基礎建設應該與同等經濟水平的中國和馬來西亞差不多,但沒想到它比越南也沒強到哪去,同以嚴格精細而著稱的日本相比更是稱得上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算你是在首都墨西哥城,只要你不在Polanco(墨西哥城最著名的富人區)最繁華的地段,它能分分鐘讓你感受到東南亞式的雜亂。更不用說這邊人民相當「令人不適應」的辦事風格。比如我報旅行團去日月金字塔 (Piramedes de Teotihuacan), 第一天我沒趕上就去問,人家對我說因為我是在A點等,其實應該到B點;然而第二天我到B點去等卻也沒等到,要不是朋友眼尖發現旅行團在A點,我就又要耽誤一次了。再比如與我同行的朋友比我晚到一天,結果夜裡他崩潰地給我打電話,說飯店沒找到他的預定,過了半天終於找到之後把他安排到了一個擁擠狹小的雙人宿舍。。。類似的事情還出過不少次,實話說也是滿讓人惱火的。

當然啦,墨西哥人「漫不經心」的性格也有另一面,那就是浪漫和奔放,而這樣的人往往也會比較有藝術細胞,有些類似於刻板印象中的西班牙人和義大利人。我們華人在使用鮮豔的色彩時往往會做出被人評價為「爛俗」的東西,而墨西哥人卻能將它們變成可可夜總會中絕美的亡靈世界。

我第一天到達墨西哥城的時候已經很晚了,本來已經被這個國家的種種不便弄得身心俱疲,但路過位於老城區中心的藝術宮(Museo de Bellas Artes)的時候還是不由得精神一振:這座建築實在的是太漂亮了。華美的穹頂在精心佈置的燈光下熠熠生輝,遍佈其周身雪白的大理石雕塑極其生動鮮明。其實藝術宮最好看的還不是它的外觀,我覺得最精彩的部分還是內部的劇院。我清楚的記得第二天走進去的時候,激動到立馬給朋友發訊息說,「這個色彩搭配和裝潢絕了,簡直驚艷」。我在這裡沒有辦法用語言來形容它帶給我的衝擊,但必須要說舞臺上重達27噸,天藍色的畫著阿茲特克神山的可升降幕布是我目前見過的最美的藝術品之一,再加上金色燈光的映襯,更是顯得無比震撼。建議如果有機會到墨西哥城,一定要來看一看。

藝術宮外的雕塑

要說我這次墨西哥之行最美的地方,那還是瓜納華托 (Guanajuato,其實我只去了墨西哥城和瓜納華托兩座城市)。我一下車就立刻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有點像照片中色彩斑斕的西班牙小鎮,但由於這是一座地勢相當起伏的山城,你明顯能感受到更豐富的層次,那種「重巒疊嶂」的感覺是你在一般的歐洲小鎮很難找到的。而天一黑我立刻明白了為什麼「可可夜總會」的取景地點是這裡:蜿蜒曲折的石板街道,四處穿行的歐洲風格的電車,還有被燈光映襯得光彩奪目的各式建築(這裡不得不再次感嘆一下,我最佩服墨西哥人的一點就是,他們做出的東西雖然用色很多很雜但完全沒有「俗豔」的感覺,只會讓人覺得超級漂亮)。真不愧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我覺得說它是墨西哥文化的代表之一真的不過份,畢竟一幅畫或一尊雕塑的成功尚可以說是個人成就,但一座城市能擁有如此多不同的色彩卻依然美麗而和諧,那就只能歸因於一個民族的審美水平了。當然也有人說這座城市是某個神秘人物在冥冥之中創造的,也正因如此,瓜納華托有了一個別稱,那就是「上帝打翻的調色盤」。這種「調色盤」的即視感在從阿馬洛山頂紀念碑(Monumento Al Pipila)上俯瞰城市時極為明顯,特別是晚上的時候,個人認為完全不輸「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香港維多利亞港。

瓜納華托夜景
瓜納華托市中心環島

而當你從山上下來走在這座城市上的大街小巷上時,能看到許多街頭藝人(Mariachi)和隨著音樂起舞的民眾。感覺墨西哥人真的隨時隨地都能唱歌跳舞,很愛笑也很容易開心。看多了人人臉上寫滿了焦慮和壓力的東亞社會,再到熱情奔放的拉丁美洲目睹這樣的情境,我真的很難講誰生活得更加開心。可能我們比他們在物質上更加富有,但他們面對生活的心態顯然要比我們好很多。

有人說「Mexico is the opposite of Japan」,這一點我是十分認同的。其實不僅僅是日本,這邊的文化跟華人乃至整個東亞社會也基本上是背道而馳。嚴謹與隨性,拘謹與奔放,集體與個性,就看你更傾向於哪個了。

 

歷史與民族

我來到墨西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歷史。墨西哥高原(即今天的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及其周圍)為阿茲特克文明的發源地(這裡要注意,阿茲特克文明和瑪雅文明其實是兩個概念,而二者經常被混淆),其遺留下來的古蹟眾多且別具特色,對於我這個學歷史的人而言有特殊的吸引力(其實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的低地瑪雅文明也相當出名,但我沒來得及去)。而後來墨西哥人對於自身歷史和文化的敘述,也讓我對一個民族的形成和民族主義本身有了更多思考。 

阿茲特克文明巔峰時期的輝煌我其實不必多說,其最具標誌性的成就便是天文曆法,存放於國立人類學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 Antropologia)的阿茲特克日曆(也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阿茲特克日曆)就是最好的證明。阿茲特克人利用盆地的山脈作為觀測站,每天站在山頂上通過太陽做計時。而正因為他們對農時的精確計算(以及相當發達的灌溉系統),自然條件並不優渥的墨西哥城盆地養活了三百萬人。然而我並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充分瞭解阿茲特克文明的方方面面,而這個文明的成就也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當然我也沒有否定它的輝煌)。

世界唯一現存的阿茲特克日曆

我在去日月金字塔的時候專門問過導遊關於盛傳的阿茲特克人祭的問題(傳說中金字塔是阿茲特克人舉辦人祭義式的場所)。他告訴我說,他認為人祭根本是不存在的,因為金字塔周圍根本沒有發現人體遺骸,至於壁畫上那些砍頭挖心的畫面,導遊的解釋是「處決犯人」。至於為什麼會流傳人祭的說法,導遊說這是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戰爭和疾病殺人甚眾,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西班牙人便編出了「人祭」的故事以解釋當地人口的銳減。我對這樣的說法持高度懷疑。首先,沒有發現人體遺骸並不能作為人祭不存在的有效證據,就如同台灣原住民普遍承認自身「獵頭」的風俗,而在他們的駐地周圍也同樣沒有找到人體遺骸。其次,壁畫上的「處決」場面明顯超出了一般「執行死刑」甚至「酷刑」的範圍,畢竟我實在沒見過台上一邊處決犯人台下一邊盛裝打扮對天唱歌的。當然西班牙人的說法本身也有很大的問題,比如有人曾斷言1487年提奧其提特蘭(Teochititlan, 位於今墨西哥城)的大神廟(Templo Mayor)落成典禮上一天就殺死了兩萬人。大神廟的遺址上只發現了一座祭壇,如果按照壁畫上的描述來看一座祭壇上一次只能獻祭一人的話,這次典禮上不到五秒鐘就要完成一組挖心,砍頭加上一系列宗教義式,這顯然太不符合常理。再者,現代學術界一般認為人祭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在資源匱乏時處理掉被認為最不配享有資源的人(比如戰俘或奴隸),二是通過這種方式展示宗教掌控者,也就是統治階級的權威。無論是出於哪種原因,人祭這種行為都沒有必要將人口的主體消滅掉。所以還是那句話,歷史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人都在用它做出利於自己的敘述(我個人的猜測,阿茲特克文明存在人祭,但西班牙人為了獲得征服和改造阿茲特克文明的正當性而誇大了人祭的規模和頻率)。說到對歷史的敘述,就不得不提到墨西哥的民族主義了。

我對墨西哥民族主義的第一印象來自位於墨西哥城歷史中心(Centro Historico de Ciudad de Mexico)的都市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我進去的時候看到了挺「有趣」的一幕: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居然是個阿茲特克人(因為他穿著傳統服飾)。當然墨西哥的天主教「本土化」不止於此,在著名的瓜達盧佩聖母大教堂(Nacional Basilica de Santa Maria de Guadalupe)附近有一群雕塑,描繪的是原住民胡安·迭戈(Juan Diego)受到化身為一名叫瓜達盧佩的女子的聖母瑪利亞的啟示,從而將天主教傳播到了墨西哥各地。

釘在十字架上的「阿茲特克耶穌」
瓜達盧佩在原住民面前顯靈的雕像

「瓜達盧佩」在墨西哥民族主義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首先在墨西哥文化中,她的顯現代表了上帝對墨西哥人的特別眷顧。而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傳說掩蓋了天主教(作為當今墨西哥國民的主要信仰)是西班牙人通過暴力強加給原住民的事實,是與殖民者進行思想上切割的一種手段。就連打響墨西哥獨立運動第一槍的米蓋爾·伊達爾戈(Miguel Hidalgo)提出的口號也是「瓜達盧佩聖母萬歲,打倒不義的西班牙領主」。具有些許諷刺意味的是,這場戰爭的領導者基本清一色的白人(也就是殖民者後代),他們本身也屬於當地特權階級,與西班牙人的矛盾也跟原住民沒有絲毫關係。通過這種方式動員出身底層農奴的原住民當然很有效,但問題是在墨西哥革命過後原住民們的訴求並沒有被實現,他們的集體土地(Ejidos)仍然得不到保護。

直到今天的墨西哥,種族與階級的關係都十分分明。我曾去過墨西哥城著名的的富人區Polanco,發現除了保安,清潔工之類的勞動者之外幾乎都是白人;而根據官方資料統計,墨西哥純血原住民中有百分之七十七生活在貧困線之下,被作為奴隸販賣過來的一百五十萬黑人的命運更是極其悲慘(我甚至都沒見過活得稍微體面的墨西哥黑人)。我甚至專門留意過,就連遍佈大街小巷的選舉廣告上的候選人也找不到一個非白人。其實如果回到三百年前的墨西哥,我們仍然能看到類似的場景:白人在富人區享受著優渥的生活,而原住民們則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同樣是殖民者與原住民的後代,同樣的貧富差距,那為什麼現在沒人革命了?這就要說到「墨西哥民族主義」到底是什麼了。

在墨西哥的民族主義敘述中,墨西哥人是阿茲特克文明的繼承者,這是他們與西班牙人最大的不同。然而如今的墨西哥文化更像西班牙文化還是原住民文化呢?我認為是西班牙文化,而且恐怕比重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首先語言和宗教(或者說意識形態)可謂是民族的根基,這一點來講墨西哥人與西班牙人並無二致。而且據我觀察,墨西哥人的審美(建築,舞蹈,音樂等等)也與西班牙人極為相近,儘管二者在節日,飲食和某些社交禮儀上會有一些不同,但整體上來講,它們的相似度非常之高。那些陳列在博物館中的阿茲特克文明遺跡又有多少能融入墨西哥人的日常生活呢?至少我是沒感覺到。就像烏克蘭人對於哥薩克人,現代埃及人對於古埃及人一樣,這些追溯到古代的民族主義敘事往往經不起推敲,但只要人們選擇去「相信」,那麼就能構建一個民族。就如同宗教一樣,民族主義是用來被相信的,而不是用來被論證的。

人類學家尤爾瓦·赫拉利曾經說過,「人類能構建出民族的概念是出於自身的想像力」。一個墨西哥人,可能有著白皮膚,信仰天主教,講西班牙語,住在富人區,從一切角度看他都跟他的祖先,也就是來自西班牙的殖民者沒有區別。然而只要他自己和別人相信他是阿茲特克文明的繼承人,那麼他就跟那些深色皮膚,在街頭辛苦勞動,住貧民窟的原住民後代屬於一個團體,那便是「墨西哥民族」。既然同屬墨西哥民族,那也就不存在殖民者對被殖民者的壓迫了,也就避免了許多社會矛盾。

我曾去過墨西哥城的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儘管裡面保存的文物十分多樣且有極大價值,但它有一點讓我十分不解:為什麼這座在世界範圍內知名度極高的博物館,展品卻都沒有英文說明?後來我才想通,其實我們這些觀光客能不能看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夠告訴墨西哥人,這片土地產生的文明是多麼輝煌且與眾不同,墨西哥民族到底為何而存在。也難怪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th)曾批評道:「墨西哥-特諾奇蒂特蘭的崇高和榮耀,將人類學博物館變成了一座寺廟」。是啊,從某種程度講這座博物館和寺廟起到的作用是一樣的,那就是要人們去相信一些無法被證實的東西。 

那麼問題來了,那些提倡,鼓吹甚至激化民族主義的人又是誰呢?是生活優渥的殖民者的後代,還是奔波勞碌的原住民的後代?是當權者還是底層人民?受益者是誰?為之犧牲的又是誰?我想沒能解答這些問題是許多悲劇的根源。

 

關於死亡和生活

我想看過「可可夜總會」的人一定會對墨西哥的死亡文化驚嘆不已。在我們華人的文化中,「陰間」一直是個十分負面甚至恐怖的詞彙,而到了我們的「死亡節日」,也就是清明節,那更是「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們對死的忌諱更是到達了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無法企及的程度,不能把筷子倒插在飯碗裡這種事不用說了,我們平時表達「死」甚至都不能用「死」這個字,要說「沒了」,「走了」。而「可可夜總會」中的墨西哥陰間則不同,其整體風格無比絢爛且壯闊,完全就是個升級版的瓜納華托。墨西哥的亡靈節(dia de los muertos)更是一大奇觀,在那天,人們通過盛大的歌舞表演和遊行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

我在墨西哥住過幾家民宿,其中兩位房東分別是墨西哥城和瓜納華托的藝術家。他們的房間中掛滿了大大小小,色彩斑斕的骷髏畫像,桌子上也擺著畫著彩色紋路的骷髏頭做裝飾,其中一位還把靈壇(Ofrenda)擺在了客廳正中央。如果有哪個華人小孩敢在家裡這麽佈置,怕不是要被大人痛打好不好?然而這在墨西哥人中再正常不過了。

墨西哥人「慶祝」死亡的傳統其實從阿茲特克時期就開始了,人們往往會在親人的葬禮上唱歌跳舞(與之相反,在中國大陸「墳頭蹦迪」是個極具侮辱性的詞,而人家是真正意義上的「墳頭蹦迪」)。阿茲特克人認為,死亡並非生命的終點,就如同四季更替植被枯榮一樣,一段生命的死亡往往代表新生命的開始,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其實我感覺從某種程度上這跟他們的人祭傳統也有關,在資源匱乏時殺掉一批人意味著這片土地能養活另一批人)。這與莊子對於死亡的態度有著驚人的相似:莊子在妻子去世的時候鼓盆而歌,當他的朋友憤怒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的時候,他說,如果妻子不曾出生的話就也不會死亡,如今她只是沒了氣息,回到了原本的樣子而已,就如同四季更替一般。因此,無論是春秋時期的莊子還是如今的墨西哥人,對於死亡(在哲學上)的態度可以用三個字形容:「平常心」。這也就是為什麼墨西哥人會把有關死亡的藝術品大大方方地擺在家中,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很「正常」。

當然我不是說墨西哥人完全不畏懼死亡,他們跟我們一樣,還是對死亡有本能的恐懼的。比如我曾去過瓜納華托著名的鬼屋Casa de Tia Aura(不知道怎麼翻譯比較好,就直譯好了,「Aura阿姨的小屋」),這座房子以各種離奇的兇殺案著稱,儘管我進去的時候有一名工作人員陪同,但還是不由得感到陰森可怕。其間各種驚悚的傳說(各位可以自己查或者有空自己去聽)跟我們常聽到的恐怖故事其實情節上大同小異(比如怨靈,詐屍之類的),其實已經充分說明了當地人對死亡的本能性畏懼與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沒什麼不同。 

casa de Tia Aura,牆壁中挖出的兩具乾屍

但是我相信,人們對於死亡的態度除了本能的恐懼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否則我也不可能講這麼多),相較於孔子所說的「未知生焉知死」,我更認同前面提到的墨西哥著名詩人,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奧克塔維奧·帕斯所說的「死亡是生命的回照」。也就是說,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態度其實反映也的是他面對人生的態度。 

我曾經在瓜納華托跟一個墨西哥女人聊天,我對她說,我們華人特別害怕死亡,害怕到不能直接說「死」,必須用「走了」,「沒了」這類詞代替,更別提直接將骷髏頭擺在家中。她很驚訝,說這麼做不是會讓人越來越怕死嗎?我說是啊,我們民族最偉大的哲學家說「未知生焉知死」,不回答有關死亡的問題,所以我們對死亡的態度大致是逃避的。她同情地對我說:「難怪你的一舉一動都那麼小心,大概是因為太怕死了吧?可是如果你們每天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避免死亡,你們活得一定很不開心吧」?自詡為曾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我,硬生生被這個沒什麼文化的墨西哥鄉下女人問到說不出話。可以說她以她最樸素的價值觀,對我們的文化發出了極重的拷問。 

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對於很多華人而言,活著就是為了避免意外和死亡。拼命工作,拼命存錢,屯房子屯金子,為的就是應對將來可能會出現的不時之需。每天都生活在焦慮之中,會為一點點小事和遙遠的將來憂心不已,就是因為害怕那個「萬一」。其實就算我們會因此長命百歲,但回首一生,我們蠅營狗苟一輩子真的值得嗎,又有過多少輕鬆愉快的時光呢?如果說讓我們拿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壽命去換餘生的瀟灑自由,又會有多少人願意呢?但如果這個問題拿去問墨西哥人,我相信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後者。

其實終究還是前面的那句話:死亡是生命的回照。如果想要像墨西哥人一樣奔放地面對生活,那麼在這之前要先學會奔放地面對死亡。而面對的第一步,就是讓它成為可以討論的話題。不要再逃避。

 

景區/餐廳推薦

墨西哥城:

  1. 憲法廣場(Plaza de La Constudicion):廣場上有不少賣紀念品的商販,價格一般都不高,可以當作禮物帶給親朋好友。周邊也有不少原住民的歌舞和宗教儀式的表演,可以去看一下。由於我去憲法廣場的時候正值墨西哥大選,很多人聚集在此遊行示威導致總統府(Palicio Nacional,或譯國家宮)關閉,所以我沒去成,挺可惜的。裡面有墨西哥著名畫家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的傳世巨作Historia de Mexico (墨西哥歷史),應該很值得。附近的餐廳Cocina Central 1812相當不錯,人均12-14美元,可能略貴,但絕對值得去(推薦那裡的Chilaquilles,經典墨西哥菜)。

  2. 國立人類學博物館:位於墨西哥城的富人區Polanco,收藏了大量阿茲特克時期的文物,其鎮館之寶是世界唯一現存的阿茲特克日曆 (Piedra del Sol, 直譯為太陽石)。非常值得去看,但請注意一定要在手機上下載翻譯軟件(正如文章中提到的,沒有英文講解)。同時不允許帶入600毫升以上的水瓶,場館內也沒有直飲水(這又是一大反人類設計),所以請提前準備好。

  3. 藝術宮:不需要買門票,且有免費的英語和西班牙語講解。前面說過,如果去藝術宮的話裡面的劇院強烈推薦去看,非常漂亮。而門外的雕像可以用來拍照,效果相當好,可以當作手機壁紙。每週三和週天(好像是)劇院中有表演,只是門票非常貴,一張1100比索(65美元),各位請自行斟酌。

  4. 芙烈達·卡羅博物館(Museo Frida Kahlo):位於Cayoacan區,位置較為偏遠(但治安還好)。建議至少提前兩星期預約,網址如下:https://www.boletosfridakahlo.org/eventperformances.asp?evt=147

    沒有英文,請打開Chrome瀏覽器翻譯頁面。

    芙烈達·卡羅是墨西哥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也是上面提到的迭戈·里維拉的妻子。畫作只是她成名的一部分原因,其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包括與迭戈·里維拉曲折的愛情故事,與傷殘的鬥爭,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角色等等)也讓她成為了「最代表墨西哥精神的人」。正如「可可夜總會」中假扮芙烈達的埃克托開的玩笑「My photos are everywhere」,在墨西哥帶有芙烈達·卡羅頭像的商品,衣飾,塗鴉等等可以說到處都是。雖然博物館中收藏的作品大多在網上可以查到,但仍然有很多人親自前來,只是為了感受她生前的點點滴滴。我個人還是比較建議去的。

  5. 唐人街:唐人街本身沒有太多好看,但這裡鄰近著名的五月五號大道(Cinco de Mayo),這條路上好吃的非常多,我就不一一推薦了。當然作為老城區的中心,這邊非常多的古老西班牙式建築和雕像,也是非常值得一看。

  6. 聖胡安市場(Mercado San Juan Pugibet):位於北羅馬區(Roma Norte),裡面有很多餐廳會賣各種在別的地方很難見到的肉類,比如蠍子,烏龜,鴕鳥,老虎,甚至獅子。來這邊的外國遊客很多所以安全不是大問題,但在食用這些奇奇怪怪的肉類之前強烈建議讓店家出示經營執照,一是確保自己的沒有消費被偷獵動物的肉類,二是確保自己吃到的肉是真的(但我說句實話,那些肉也說不上好吃,去吃只是圖個新鮮而已)。Roma Norte本身就以美食雲集出名,我在這裡推薦一家宵夜店Taqueria Orinoco,人均110-130比索(7-8美元),非常好吃。這個區治安良好,所以半夜出去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放心。

  7. 日月金字塔(Piramides de Teotihuacan):距離墨西哥城大概四十公里,建議報旅行團去,可以有導遊講解,價格一般在40-50美元左右。其中太陽金字塔非常壯觀,還會因為天氣原因變色明顯。同時建議自帶午餐和水,那邊的餐廳和特別貴(人均18到20美元)且性價比極低,商店中物價也是外面的兩倍有餘。

 

瓜納華托: 

  1. 阿馬洛山頂紀念碑(Monumento Al Pipila):爬上去可能有點費力,但山上風景非常值得一看,正如前面所說,完全不輸香港夜景。觀景台周圍有非常多的商鋪可以買晚餐和飲料,價格也非常公道。建議傍晚登頂,在山頂呆到天黑(城內治安良好,可以不用擔心),因為不同的時段整個城市會呈現出全然不同的景觀(而且山上風也很舒服)。

  2. 瓜納華托木乃伊博物館(Museuo de Momias Guanajuato):距離瓜納華托的商業區不遠(走路大概十幾分鐘),由於當地天氣乾燥,留下了各種型態的木乃伊。同樣沒有英文講解。但是要爬山且關門比較早,所以建議早上早點去(九點半開門,那個時候去就可以了),不然太陽特別曬。

  3. Casa de Tia Aura (Aura阿姨的小屋):瓜納華托最著名的鬼屋,確實恐怖,門票價格低廉且有免費導遊講解(態度非常好,會打開翻譯機器完整地講清楚來龍去脈,建議多給點小費)。

  4. 瓜納華托聖母大教堂(Basilica Guanajuato):被塗成黃色的天主教堂,是瓜納華托的地標建築。與街心花園和周圍古建築構成的圖景非常漂亮,但我更建議一定要進去坐一坐,裡面銀白色的裝潢更是會讓人眼前一亮(當然了,走累了進去避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5. 瓜納華托大學(Universidad de Guanajuato):是我見過最漂亮的大學,沒有之一。其建築風格獨特且別具匠心,雖然從紙面數據來看並沒有很高,但從視覺效果上可以用「直衝雲霄」來形容,是非常典型的天主教式建築(其中有一部分比較像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其雕刻和著色效果也非常驚艷。如果有機會可以進去看一看(當時我正好遇到他們的畢業典禮,所以沒能進得去)。

  6. 伊達爾戈市場(Mercado Hidalgo),瓜納華托最出名的跳蚤市場。一層有非常多的美食攤位,平均一個人100比索(5到6美元)就能吃到一頓包含牛排,香腸,義大利麵的大餐(只可惜晚上五點關門,不然我可以每頓都去吃)。二層多賣小商品,可以在那裡買城市紀念品回去送給親朋好友(但是強烈建議貨比三家),價格也都不貴。

  

提示與建議 

  1. 安全!雖然身為遊客一般感覺不到什麼,但是如果你去到墨西哥城的獨立天使紀念碑附近,就會發現環島周圍貼了一圈因為毒販或黑幫失蹤者的大頭照,他們的家人可能已經找了他們很多年還杳無音信。墨西哥的犯罪現象想必各位也有所耳聞,想要確保萬無一失,就要選擇住在安全的區域。景區一般不會出現暴力犯罪,但不要讓別人靠太近以免被偷(我就被偷過400比索)。去墨西哥城的話建議住在Polanco或Roma Norte,半夜出門沒有問題。也可以住在Centro Historico(離很多景區近),但是建議不要太晚出門。墨西哥城比較危險的區域主要是Tepito和Iztapalapa,當地人都覺得最好不要去。瓜納華托的話只要是在城內就都可以,但不要住在城郊或城外。尤其是南郊,那裡是許多幫派和毒梟的大本營,我經常看見全副武裝的軍隊押送著嫌犯從通往那個方向的公路疾馳而過。雖然有時這個國家歌舞昇平的景象會讓人放鬆戒備,但真的還是要小心。

  2. 提前一到兩個星期開始學習西班牙語,墨西哥的英文普及率非常低。不用學太多,學會問路和買東西/點餐就足夠了,不然每次遇事都要拿出翻譯機器真的非常非常不方便(西班牙語也是一門被廣泛學習且實用的語言,學了也不虧)。我覺得在百分之八十的情況下一名遊客用到的單詞不會超過一百個,記下來也不會費太多時間。

  3. 隨身帶一個小風扇。因為墨西哥的氣候在歷史上一直都不會很熱,所以很多民宿/飯店根本就不會配備空調甚至風扇。然而最近全球氣候變暖搞的大家措手不及,我在瓜納華托的時候甚至遇到過大商場風扇脫銷的時候。所以為了應對不時之需,準備一個便攜式小風扇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有可能半夜被熱到睡不著。

  4. 墨西哥的物價並不低。我原先以為它的物價水平應該同泰國或馬來西亞差不多,但誰知道去了才發現首都墨西哥城的物價都不比上海低(瓜納華托的物價可能相當於南京或合肥),但平均薪資不足上海的三分之二(可見這個國家經濟並不好)。去之前建議要做好相應的金錢和心理準備(我在那邊十三天,一千二百美元的獎學金幾乎花到一分不剩)。

  5. 遇到麻煩可以盡量找路人求助,墨西哥人普遍比較熱心,看到你是外國人在這裡出事甚至會越發照顧你。我在瓜納華托因為突然大量流鼻血在手忙腳亂間丟了錢包搞得自己狼狽不堪,結果當地人在給我提供止血用品的同時還聯繫了瓜納華托市政府廣播電台,最後竟然還真的找回來了。在這裡感謝所有好心人(雖然他們讀不懂),要是沒了那個錢包我都不知道在墨西哥如何生存,整個過程中我發現墨西哥人的社區互助意識真的非常強,這一點超讚。實話說,找當地人求助可比找某國大使館效果強多了(我試著打過電話,就算是緊急聯絡上班時間都沒人接),人家的政府也不會在明面上把自己當高高在上的老爺不關心人民死活。

  6. 墨西哥有好人也有壞人(當然我相信好人占多數),有亂收你小費的,也有專門對外國人抬高價格的。如果你在比較安全的地方(確保對方不能讓黑幫收拾你),遇到這種人一定要說no satisfecho(我不滿意),propina solo diez por ciento (只給百分之十小費),或者no lo quiero(我不想要它),以確保自己的權利不受侵犯。當然要是覺得環境不對就不要據理力爭了,畢竟墨西哥黑幫的殘忍早已臭名遠揚,保命要緊。

  7. 墨西哥的旅遊業其實並不成熟(這一點讓我很驚訝),遠不如泰國,馬來西亞甚至越南,無論是景區導覽,住宿還是交通工具,對不懂西班牙語的外國人(或者像我這樣西班牙語只學了幾天的)一點也不友好,所以做什麼事之前強烈建議預留出充足的時間。

  8. 做好被各種反人類設計找麻煩的準備,也要做好被墨西哥人的時間觀念和辦事靠譜程度震驚的準備。這些事情上一定要放平心態,不然會被氣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開頭會說我有時會「對墨西哥的粗陋和荒誕咬牙切齒」。

  

暫時就寫這麼多吧。墨西哥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且色彩極為瑰麗的國家,但它也有著明顯的缺點和社會問題。如果你想去的話,要麼特別有錢(這樣可以享受到靠譜的,齊全的優質服務),要麼特別有冒險精神(能夠忍受旅行中的各種意外,敢用破爛西班牙語與人交流),否則你的經歷不會很開心。如果有誰想去,我在這裡對他說一聲「buena suerte」(祝你好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