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皇帝的挣扎
一代明君的陨落,想要努力做好一个国君,为百姓谋福利,但事与愿违,最终以死谢罪。
多少企业的高层也都是想做好一件事,让事业能做大做强,但是有时候用力过度,有时候又犹豫不决,最终在矜矜业业中错失良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了解崇祯,我们也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反思自己需要如何来调整,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崇祯很聪明,在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就遇到劲敌魏忠贤,但崇祯并没有直接对抗,首先表明自己是一个明君,让臣子知道他明事理;其次对于魏忠贤采用迂回的方式来面对,没有直面冲突。为降低了魏忠贤的警惕,慢慢的从他的党羽进行逐个击破;而对于其他臣子对魏忠贤弹劾,崇祯也并没有马上处理,而是采用拖字诀,以至于魏忠贤以为皇帝终究是信任于他。但古人还是有廉耻感,多次被他人弹劾,自己有必要出来进行澄清,魏忠贤通过隐退回家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孝忠,当时也是一种作秀,但没想到崇祯皇帝最终允诺他的请求,至此魏忠贤这个隐患终于被铲除掉了。
所以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需要能先制定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能推动大目标的达成的。记得以前开始转做销售的时候,因为没人指点,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但知道一定要出数字。但是一次偶然情况下,通过中央采购网上找到我们的产品目录,这些产品背后都有入围的供应商,也有对应的联系方式,也就意味着如果有客户从中央采购网上采购产品,能直接找这些供应商进行下单采购。我们当时是这个产品的全国三家总代理之一,如果我们能提前和这些供应商接触上,并维护好关系,对于公司的销售数字是有帮助的,当时和每个地区的供应商都开始进行电话拜访,由于都是陌生联系,在开始的时候经常容易被人拒绝,经常话说到一半就被挂掉了,那时候内心也很挣扎,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先缓缓,当时也对打电话有一些恐惧感,认为自己可能做不好,但是由于又需要销售数字,在恐惧中逼迫自己去进行下去。后来慢慢的能找到一些经验,也由于和供应商联系的比较密切,他们也对我开始熟悉起来,也放下了之前的警惕性,最后的结果终是好的,有销售数字的突破。那是我找到的第一个对销售数字有提高的方法。第二个是找厂商合作,通过他们直接能获取项目信息,并同时为他们提供一些技术服务,所以经常会有一些项目会直接给过来,这是增加销售的数字第二个方法。第三就是自己去寻找一些项目机会,去拜访一些陌生客户,挖掘自己的需求。当时这个方法其实最难,时间周期相对的也比较长,但最终收获也学到了一些如何做项目的技巧。
崇明聪明也被聪明误,用人存疑,做事不放权,整天被琐事缠身,什么都想做好,但最终什么也都没做成。一次上早朝,大臣启奏两件大事,一件是水利工程,但由于考虑国库不富裕,怕扰民就此放弃;二是驿站,驿站也是要花费巨额开销,所以被解除掉;两件事他只关注到需要巨大开销,没有考虑这件事背后的意义,也导致驿站关闭后大量的人员无事可做,导致起义事件的发生,给自己带来了危机。对于领导者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关注方向性和氛围。具体的事务需要直接分配给员工,不能所有事情都独揽,考虑的事情一多,自己精力也就分散,也会导致眼光短浅。想到上一家公司的老板,在领导和管理层上其实很想做好,但经常无从下手。以前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其实还经常会提一些想法,但是后来也发现老板事无巨细,每遇到一件事都会说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不断的引导大家往她的想法去靠拢,当时我和老板不在一个区域,老板主管总部,不会经常和我碰面,所以自己觉得听听就好,其他人也都在附和着老板。在2022年疫情再次爆发,公司整体的情况也都不容乐观,老板也是花费很多心思在想着为公司能创造更多的业绩和数字,花费大量的精力自己冲在销售前端,一个人干出了一个队伍,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这种依赖也会越来越深。最后自己也在5月份离开了,也希望公司也能越来越好。
回到崇祯的故事,对于书中的一位御史纳言写的「三不可及」和「五不自知」其实也很好的概括的崇明皇帝的优点和缺点。
「三不可及」:
1. 好学
2. 不贪
3. 不奢靡
「五不自知」
1. 什么事都过问,什么事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2. 疑心重,不给下属犯错机会;
3. 官威大,对大臣过于傲慢;
4. 急于求成;
5. 高估自己聪明,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对于崇祯皇帝我们可以借鉴,并且做到去芜存箐,从做人做事中获得思考,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