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投資|幣圈大小事2023.02.24:Ordinals銘文引入萊特幣,FTX破產債權在場外出售
今日幣圈大小事早知道:
- Ordinals NFT將引入萊特幣生態
- FTX破產債權在場外出售
- FTX日本用戶可以提款
- Helium區塊鏈將遷移至Solana
最新加密貨幣資訊
Ordinals NFT銘文數量超過154K,編碼員準備將Ordinals引入萊特幣生態
根據Dune的分析,Ordinals銘文的出現,將NFT引入比特幣網路的生態鏈,引發了幣圈的軒然大波,目前Ordinals NFT 技術已經在區塊鏈上盛行,迄今為止已經創建超過15.4萬個銘文。
圖片來源:Dune
而現在已有開發人員嘗試將Ordinals引入萊特幣,這場「運動」最初出現在2月10日,當時一位匿名推特用戶Indigo Nakamoto發起號召,為任何能將Ordinals移植至萊特幣的人提供5枚LTC,價值約500美金。
緊接著週日,軟件工程師Anthony Guerrera在GitHub上發起了Litecoin Ordinals項目,此前Guerrera曾將Casey Rodarmor在1月份發佈的比特幣Ordinals的GitHub存儲庫分叉。
Guerrera說,之所以選擇萊特幣,是因為萊特幣對比特幣中的SegWit和Taproot技術進行了軟分叉,而這兩者對於Ordinals的運行至關重要。
當然他也承認:「我也是為了懸賞而來。Indigo等人希望能夠將Ordinals移植至萊特幣,為此提出了懸賞,我在一周之前聯繫了Indigo,願意接受這個挑戰。」
Guerrera說,目前「Ordinals移植到Litecoin」的賞金已經從5 LTC增長至22 LTC,大約2,100美元。
FTX破產債權在私人OTC市場上以20美分的價格出售
來自CoinDesk的知情人士消息,不良資產基金可以在私人場外交易市場上,以20美分的價格收購FTX破產債權。
此前FTX崩盤後,欠50個最大的債權人31億美金。在公開的破產市場上,對不良FTX資產估值約為16美分,其中破產市場XClaim上出售的個人債權高達2,700萬美金。
匿名的FTX債權人說,私人OTC市場也顯示出類似的定價,不良資產基金的買入價格在15至20美分之間。買入者「預計會在五年內拿到錢」,但這位債權人認為他們預測價位會復甦至50美分左右。
不過這位「苦主」補充說,交易大多數是私下進行,並且不是所有債權都能買賣。由於FTX網站目前是關閉狀態,所以人們也很難證明自己擁有這些資產,所以出售債權本身的質量和確定性也很重要。
FTX日本客戶可以在2月21日開始提取法幣和加密貨幣
FTX日本公司表示,該公司將從當地時間2月21日中午開始,重新啟動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提款服務。
這個公告兌現了該交易所去年12月的承諾,根據日本法律,FTX日本公司在該國的資產受到保護。此前FTX日本公司聲稱他們托管了價值60.3億日元的客戶法幣,價值4,400萬美金。
不過該公司的聲明中也提到:「由於客戶的大量資金需求,提款服務可能會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我們也會盡快恢復FTX日本的其他服務。」
Helium網路將在3月份遷移至Solana
通信協議Helium Network已決定於3月27日遷移至Solana區塊鏈,並且部署預言機,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擴展性和可靠性。
根據官方發表於2月17日的部落格,整個過渡將持續24小時,在此期間,Helium區塊鏈會停止運行,但覆蓋範圍證明和數據傳輸不會受到影響,目前他們正組建社群工作組來監督遷移過程。
當Helium區塊鏈停止時,驗證者將停止生成區塊,交易也不會同步。該團隊表示,在所有賬戶和代幣遷移至Solana區塊鏈後,將對區塊鏈進行最終快照,熱點會被鑄造成NFT。
團隊表示:「在過渡期之後,前24小時內可以在Helium錢包中領取升級獎勵,預言機會更新申領餘額。HNT和MOBILE代幣的持有者無需其他操作就可以參與省級。」
今日BTC恐慌貪婪指數
恐慌貪婪指數:53
數據來源 https://alternative.me/crypto/fear-and-greed-index/
原文鏈結:https://www.investors.tw/crypto-news-2023-02-24/
歡迎關註我們
- <一起學投資>部落格
- https://www.investors.tw/
- <一起學投資>專屬:
- Instagram | Facebook | Twitter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