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賦予空間意義,你永遠都有選擇
上篇 玄關整理觀念、方法與步驟,有沒有讓你覺得好奇,為什麼在整理之前,需要先問問自己:「我會在這個空間做什麼事呢?」
大家好像提到一個空間就馬上會出現聯想,顧名思義,想到客廳就是沙發、茶几、電視,想到玄關就是穿鞋與出門。
然而,家這個空間是我們的生活進行式,我們可以主動的賦予空間意義,讓它發揮作用、服務我們。
空間的定義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她的第三本著作《麻理惠的整理魔法》中,定義「怦然心動的玄關」:
將鞋底擦乾淨,每天擦拭玄關前的水泥地,
因為玄關是一個家的門面。
玄關基本上要「以簡單裝飾為原則」。
這裡是家中最神聖的場所。

她對於玄關的定義與我的相符。但是,可不可以不一樣呢?
喜歡色彩繽紛的藝術家,把玄關掛上許多畫作,掛上織毯,因為他看到了心情就很愉悅。
或者因工作所需,有許多每天需要攜帶出門的工具與用具,能不能收納放置在玄關處呢?
我的舊租處只有一個陽台且外推,曬衣服只能在玄關進行,甚至種花植栽等活動也只能在那個區域進行。當時的玄關對我來說,就不只是進出門的空間了。
客廳放床?
印象中,我很喜歡的作家徐玫怡曾經居住在一個客廳沒有對外窗、臥室才有明亮對外窗的地方。 她一直覺得不滿意這個空間配置,因為臥室對她來說,需要像一個繭或是洞穴,安靜且黑暗,才睡得好;而活動的客廳需要明亮且與外界有連結。
於是,她計畫著把臥房與客廳的空間對調(不確定她最後是否有執行)。 另外,她現在居住的地方因為冬天北風寒冷,她會躲到浴室寫字,因為覺得在那裏最舒服。
我很喜歡徐玫怡對於生命、生活的思考,有她自己的觀察與體會。對於生活空間的規劃,她也很有彈性與執行力。
許多書籍也建議在家中找一處最不容易被打擾且喜歡的角落,布置自己喜歡的坐墊、書籍、燈光甚至能量物品的神龕,讓自己能躲進那個空間充電。
我們可以賦予空間定義。
思考的盲點
給予空間屬於自己的定義,有什麼困難的呢?
坦白說,有時候還真不容易。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這種情形?有時對家中的某個角落或房間不甚滿意,可能是堆置了雜物,或者鮮少使用。可能在其中生活久了,或者也沒有想太多,某個櫃子或抽屜總是堆放著一些很少取用的物品,簡直像是結界一樣,每個人都無視。
這種角落一多,日常頻繁使用或新買的物品有可能沒地方去,於是會有一種錯覺:一定是我的房間太小了!衣櫃太小了!廚房收納櫃太少了!
要解決這個困境,就要打掉重練,從頭開始。
第一個要問自己:我在這個空間做什麼事情?
習慣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吹頭髮的人,就需要找出放吹風機的空間。
不看電視,只在電腦上看影集的人,客廳可能就不需要擺放電視。
家中鮮少有客人,家人也都在各自房間活動,客廳可以改為瑜珈空間、畫室,給空間新的定義與生命。
外在環境是內在的顯化
《斷捨離》書中提到,外在空間是內在空間的顯化。
配合我們的內在需求,為喜歡從事的活動找到一個適合的空間。外在空間到位,也會讓內在校準到很自然地從事喜歡的活動。
像是我喜歡練習瑜珈,就為自己找到一個適合練習的空間。為了這件事,我願意捨棄掉一張大沙發(前住處)。當空間定位好了,我每天早上迎著陽光很愉悅地在客廳練習。
請記得你永遠有選擇,佈置一個讓自己能怦然心動、感到快樂的家。

方格子專題「極簡理想生活」開放訂閱
更新頻率:每周1-2篇,預計總共更新至少 48 篇文章。此專題已累計 60 篇文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贊助、分享,感謝你的支持!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