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426《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05:「爭權」是導致禮崩樂壞的關鍵!?
──────────原文──────────
獻公元年,盡逐胡公子,因徙薄泵都,治臨菑。
九年,獻公卒,子武公壽立。
武公九年,周厲王出奔,居彘。十年,王室亂,大臣行政,號曰「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厲公無忌立。
厲公暴虐,故胡公子復入齊,齊人欲立之,乃與攻殺厲公。胡公子亦戰死。齊人乃立厲公子赤為君,是為文公,而誅殺厲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脫立。成公九年卒,子莊公購立。
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五十六年,晉弒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莊公卒,子釐公祿甫立。
釐公九年,魯隱公初立。十九年,魯桓公弒其兄隱公而自立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齊。鄭使太子忽來救齊,齊欲妻之。忽曰:「鄭小齊大,非我敵。」遂辭之。
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死。其子曰公孫無知,釐公愛之,令其秩服奉養比太子。
三十三年,釐公卒,太子諸兒立,是為襄公。
──────────翻譯──────────
齊獻公在位第一年,全部驅逐「胡公」的兒子,還藉此機會把首都從「薄姑」遷到「臨淄」。
齊獻公在位第九年去世,由他的兒子「武公」「壽」繼位。
齊武公在位第九年,周厲王逃亡,居住在「彘邑」。
齊武公在位第十年,周王室大亂,大臣們主持國政,號稱「共和」。
齊武公在位第二十四年,周宣王即位。
齊武公在位第二十六年去世,由他的而兒子「厲公」「無忌」繼位。厲公殘暴肆虐,所以「胡公」的兒子又返回齊國,齊國人想立他為國君,就和他一起攻殺齊厲公。結果「胡公」的兒子也戰死。齊國人於是擁立厲公的兒子「赤」為齊國國君,就是「文公」,他登基後便斬殺了七十多個攻殺厲公的人。
齊文公在位第十二年去世,由他的兒子「成公」「脫」繼位。
齊成公在位第九年去世,由他的兒子「莊公」「購」繼位。
齊莊公在位第二十四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周王室東遷都到「雒邑」。這一年,秦國開始列為諸侯。
齊莊公在位第五十六年,晉國人殺死他們國君「晉昭侯」。
齊莊公在位第六十四年去世,由他的兒子「釐公」「祿甫」繼位。
齊釐公在位第九年,「魯隱公」即位。
齊釐公在位十九年,「魯桓公」殺其兄隱公而自立為魯君。
齊釐公在位二十五年,「北戎」攻伐齊國。鄭國派「太子忽」來援救齊國,齊侯想把女兒嫁給他。忽說:「鄭國是小國,齊國是大國,不是我門當戶對的配偶。」於是就拒絕了。
齊釐公在位三十二年,釐公同母弟「夷仲年」去世。他的兒子名叫「公孫無知」,釐公寵愛他,給他的俸祿、服飾物品、侍奉和贍養的級別待遇都和太子一樣。
齊釐公在位三十三年去世,由太子「諸兒」立,就是襄公。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篇的最後,齊哀公在位期間,可能是因為逾越了本分的情況下,竟然遭到周天子烹殺,改立哀公的弟弟「齊胡公」繼位。結果,哀公的兒子對此事不滿下,把叔叔殺死,自立為齊國國君,也就是齊獻公。
本以為司馬遷會繼續寫著齊獻公的故事,畢竟他可是殺了周天子所安排的齊國國君,所以齊獻公的行徑應該會受到周王室的懲罰才對。但在這段內容裡,除了記載齊獻公趕走了叔叔的兒子以及遷都外,並沒有提到周天子對於此事的態度。
為何周天子對於自己安排的諸侯被殺都不聞不問呢?
根據司馬遷的記載,才得知此時周王室似乎也很不穩定,不只發生過周厲王阻止人民毀謗王室的命令,更經歷過周厲王在國人的不滿下逃亡國外,進而經歷過周召共和的時代。也許正因為此時周王室的紛紛擾擾,才會沒有心思去管遠在海邊的齊國吧!?
讀到這兒,也更佩服司馬遷當年寫《史記》的艱辛。因為《史記》一書除了記載著各朝代的順序外,還得同時記錄著各地諸侯的大小事,這些諸侯間事情到底是發生在哪個周天子的時代?這都是司馬遷得從眾多史料中比對出來的。古代帝王可不像今日的官員,除非離世,否則大多都會繼續擔任下去。也因此,古代帝王在「任期」不固定的情況下,司馬遷要如何知道某一年是哪位周天子在位?同一時間的齊國國君、魯國國君,或是其他各國君到底是誰?這應該也讓司馬遷花很多時間整理吧!?
為了避免感到混亂,試著理一下整個脈絡:
首先是哀公的血脈部分:哀公→(兒子)獻公→(兒子)武公→(兒子)厲公。
其次是胡公的血脈部分:胡公→(兒子)【不知名】。
根據上面的整理來看,最終不滿厲公的統治,所以回國奪權的胡公兒子,論輩份應該是厲公的「爺爺」那一輩才對!?結果,厲公與胡公都死於這場政變下,又繼續擁立厲公的兒子為齊國國君,也就是齊文公。
關於這段有點流水帳的紀錄,總讓人懷疑司馬遷會不會記錯?!爺爺那一輩的人,來跟孫子搶齊國王位?怎麼看都覺得很奇怪。
再者,明明古代這套「封建制度」,最大的用意就在於「穩定政權」。 結果,從齊國到目前為止的歷史來看,齊國之所以會「很亂」不斷,主因卻是因為兄弟鬩牆的緣故。看來還真有點諷刺呢!
另一方面,來到齊莊公在位期間,周王室也因犬戎入侵而東遷,進入到被後世稱為「東周」的時代。我們印象中的「禮崩樂壞」似乎正在進行著,也因此才會看到除了齊國外,不少國家也發生了內亂,原因應該也都是「兄弟鬩牆」的緣故吧!?
當初設計封建制度的人,是不是沒有考慮過血緣會隨著時間變淡這件事呢?
然而,在這看似禮崩樂壞、爭權奪利的時代裡,司馬遷幫我們紀錄了一位表現不一樣的「齊釐公」的事蹟。這位齊釐公不僅關愛自己的孩子,對於早死的弟弟的小孩,也同樣地給予很多優惠。這種同時寵愛兩個晚輩的事蹟,是否會為日後留下隱憂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